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稻田黄鳝泥鳅立体养殖经验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

500kg/hm2,平均增收6万元/hm2。现将莲藕塘黄蟮、泥鳅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1莲藕塘的准备

面积666.67~1 000.00m2,要求莲藕塘底土质松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2]。在塘四周开挖围沟,沟宽1.5m,深0.5m。围沟上均匀建造6个集鱼坑,每个集鱼坑面积10~15m2,深0.5m。塘中开挖纵横沟,沟宽0.8m,深0.4m,呈“井”字形,并与围沟和集鱼坑相通。在沟、坑内设有竹筒、破瓦、砖块等作鱼巢,让黄鳝、泥鳅隐蔽栖息。进、出水口在塘的对角设立。塘四周用高1m的聚乙烯网片围住。在莲藕发芽前,用生石灰1 200kg/hm2消毒。莲藕栽培按常规进行,在4月前种植完。鳝种、鳅种放养前10d,在沟、坑内施禽畜粪3 750kg/hm2,注水深30cm,培育生物饲料。池水的深浅可以养泥鳅为主来考虑。池水应适当深一些,可以充分发挥水域生产潜能。在混养池内种植水草,水草支持黄鳝到水面呼吸,同时莲藕可以为黄鳝和泥鳅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

2鳝种与鳅种放养

饲养品种和苗种都应选择生长快的品种放养。由于目前我国黄鳝、泥鳅繁殖技术尚未完全达到批量生产水平,许多养殖者多用收购的野生苗种,这些苗种因暂养和运输操作不科学,放养后的死亡率很高,给混养造成比例失调和数量不足,影响产量。购苗种时,应认真地考察和辨认,尽量采用人工繁殖的苗种。从5月上旬开始放养鳝种、鳅种,规格要求基本一致。鳝种放养规格32~40尾/kg,放1 200kg/hm2;鳅种规格80尾/kg,放450kg/hm2。在高密度饲养时,可以减少黄鳝因缺氧造成的互相缠绕,预防“发烧病”。要求放养的鳝种、鳅种无伤无病,体质肥壮,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5~8min[3]。鳝种、鳅种来源有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等。由于人工繁育鳝种、鳅种尚无生产性突破,目前成鳝、成鳅养殖的鳝种、鳅种主要是来源于野外捕捉的或市场采购,或是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三者结合。

3饲料投喂

在黄鳝、泥鳅混养中,既要满足它们共同的饲养要素,又要依据各自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措施,发挥所长,做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协调生长。在饲喂方面,可以以养黄鳝为主来考虑。黄鳝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对植物性的饲料如麦、菜饼等,只有在严重饥饿缺饵时,才吞食一些。为了满足黄鳝生命活动的需要,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少喂或不喂植物性饲料。同时,黄鳝吃饲料有一定的固定性,改变饲料种类,黄鳝一时难以适应而拒食,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因此,在混合饲养中,对饲料不应频繁更换,以免造成大量饲料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在集鱼坑设置食台,傍晚投喂。投喂量以次日清晨吃完不留残饵为度。饵料主要是人工培育的蚯蚓,蚯蚓缺乏时,投喂蝌蚪、蝇蛆、螺蛳肉、小杂鱼等。泥鳅、黄鳝的排泄物在莲藕塘中可以被莲藕吸收,有益于莲藕生长,同时莲藕塘内的水质也得到净化。黄鳝的食性极为顽强,只食鲜活饵料。一般情况下,腐烂饵料、动物尸体还有水中的浮游植物黄鳝都不食,但泥鳅能吃这些饵料,有“清道夫”的作用,可减轻残饵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泥鳅吃鳝鱼的残饵、粪便及田中的天然饵料,不另投饵。同时,泥鳅的繁殖能力较强,在莲藕塘黄鳝、泥鳅混养时,在繁殖季节成熟泥鳅繁殖的鳅苗、鳅种都可以作为黄鳝的优质饲料。

4日常管理

每天巡视莲藕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莲藕塘的水位以满足莲藕的生长为准,下雨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漫水跑鱼;及时摘除莲藕过多的浮叶和早生叶,保证莲藕塘通风透光;夏季在田沟和集鱼坑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4]。在饲养期间,整个莲藕塘保持微流水状态;在莲藕塘放养蟾蜍450~600只/hm2,利用蟾蜍分泌蟾酥杀菌,防治黄鳝、泥鳅细菌性疾病,用泼洒生石灰和用猪血诱捕控制水蛭,防止传病。泥鳅喜欢在水中上下窜动,能将塘底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带到水的表层,逸散于空气中,减少毒害作用;同时增加了上下水层的垂直流动,使下层水的氧气得以提高。泥鳅可作为水体溶氧的指示生物。水体缺氧,泥鳅会频繁地浮出水面,吸食空气。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判断水体是否缺氧。

5收获

7~8月为青荷藕主要采收期。从10月初开始陆续起捕黄鳝和泥鳅上市,至11月底捕完。枯荷藕可采至翌年4月底,结合翻土收莲藕将黄鳝、泥鳅逐一捕光。

浅谈藕田养殖泥鳅技术

论文摘要 利用藕田养殖泥鳅,不占用其他土地资源,节约养殖泥鳅成本,减少用肥量,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总结了藕田养殖泥鳅技术,以供种养户参考。

利用藕田养殖泥鳅,不占用其他土地资源,节约养殖泥鳅成本,降低藕田害虫的危害,减少用肥量,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根据五河县小圩镇大王村养殖户张某介绍,1hm2藕田可以产出莲藕30t、泥鳅975kg,2008年其0.27hm2田地收入2万余元。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藕田条件

用作养殖泥鳅的藕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良好、进排水方便、光照充足、土壤要黏、腐殖质丰富,以利于莲藕的生长和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田埂无渗漏,保水性要好。藕田选定后,要加高加固田埂,使埂的高度高于水面40cm左右。埂的内侧要用水泥板埋入地下30cm,或在田埂内侧衬1层尼龙薄膜埋入土中30cm左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整齐坚实,防逃设备高出埂面50cm,田块的四周及中间可以开挖“田”、“井”字形沟,沟宽1.5m,深30~50cm,在进排水口挖鱼坑3~5m2,深度80cm,并且沟坑相通,同时安装进排水管道,并在进排水口设臵防逃护栅。田间的沟坑面积要占藕田总面积的10%~25%。开挖沟坑是为了盛夏时泥鳅可入沟避暑栖息,增加活动空间,秋冬季节便于捕捞。

2藕种栽植与泥鳅种放养

藕种选择生长快、抗病害、产量高、无损伤、无断芽、新鲜的优质藕种进行栽植。栽2 250~3 000kg/hm2藕种,栽后用20mg/kg生石灰泼洒消毒,1周后注入新水30~40cm。同时施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3t/hm2培肥水质,为泥鳅苗种下田提供生物饵料。放养的鳅苗要求体形匀称、肥满、大小一致、体色新鲜、精神好、规格要在4~6cm以上,这样可在当年养成商品泥鳅。投放时间以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宜。放养45~60万尾/hm2,放养前一定要用3%~5%食盐水浸泡10~15min消毒,为尽快让其适应人工饲养,应加以驯化,下田前在暂养池里让其饿上3~4d,使其腹中残留食物消化掉再投放。 3日常管理

(1)投饵。投饲要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做到不喂变质饲料,饲料要适口新鲜,饲料组成相对恒定。在鳅苗投放后的前15d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可调成糊状投喂,随着泥鳅的生长发育,逐渐掺入成鳅饲料,即将豆饼、米糠等植物性饲料加上鲜活小鱼虾或者其他动物的内脏下脚料剁碎,再拌上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中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比例大约在6∶4,养殖中后期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或者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利于成鳅增肥。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占泥鳅苗种总重量的4%~7%。定时: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一般以1~2h吃完为宜,投喂量不可过多,否则鳅苗贪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在田间沟坑中设臵食台,距底部5cm,圆形直径30~40cm,用编织袋做成即可。定位:将泥鳅驯化到食台吃食,以观察吃食情况。每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2℃时少喂或不喂。

(2)三看。看水质、看天气、看长势。饲养期间,除了坚持每天巡田,清除敌害,特别要注意水质变化。要经常加注新水,每次10cm左右,如果田水呈现褐色应立即换水,每次换

1/4~1/3为宜。藕田养泥鳅,由于荷叶遮盖,因此田内水温一般不会太高。但盛夏酷暑,藕田水确实较高而不利于泥鳅生长时,可采取注水提高水位和勤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水质要求达到“肥、活、嫩、爽”,透明度在15~20cm之间,定期施有机肥,培肥水质,施追肥应做到既要满足莲藕生长的需要和使用水有一定肥度,又不能伤害泥鳅。可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化肥,施追肥一次施量不要过大。以尿素、钾肥等作追肥时,可先放干藕田水,使泥鳅集中于沟、溜内,然后全田普施,使之迅速与田土结合,以更好地为莲藕根部吸收。

(3)平时要勤巡田,勤观察。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及时处理,特别是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下大雨时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以免泥鳅随水逃逸,检查是否有河蟹、龙虾等钻洞导致田埂漏水。对藕田里的老鼠、蛇等敌害生物及时清除驱捕,每天检查吃食情况、水质状况,记好养殖日志。

(4)做好防病治疗。给莲藕施药,要做到对症用药,并尽可能地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要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并精确称量,不可随意提高其浓度。施药时要加深田水,最好分片施药。一般泥鳅病害少,主要是赤皮病、打印病、烂鳍病等,定期用生石灰水

225~300kg/hm2或2mg/kg漂白粉化水或0.5mg/kg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预防。

4适时捕捞

可在泥鳅休眠前11月份水温15℃左右,用地笼捞捕,然后用小网箱暂养,待市场行情高时出售,也可等到翌年开春,挖泥捕捞,但费人工。 5结语

泥鳅全身光滑无鳞,黏液丰富,体长形,特殊的形态,可使其在藕田里自由活动不受损伤,藕田中除正常产藕外,尚有丰富的水体、光照、溶氧等天然资源可利用。泥鳅可以吞食田间害

虫,可以松土透气。泥鳅的粪便残饵可以变废为宝,为藕田增肥,促进藕的生长。因此,藕田养殖泥鳅能获得双增收,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效益。

格式池鱼藕混养出高效

格式池鱼藕混养,就是将硬化藕池用房瓦、硬板等隔成一个个2-4㎡的小格,格内植藕,平均每亩水面产藕0.5万千克,产鱼400-450千克,每亩纯效益1万元以上。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一、藕池条件及基础设施

1、藕池的选择 村内外的荒滩地、涝洼地、废旧窑坑、旧藕池均可利用。尽可能选择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四周无高大建筑物或遮阳物的地方建藕池。

2、藕池建设 藕池建设可分为几种类型:(1)单砖走墙隔离型;(2)石灰混凝土结构房瓦隔离型;(3)塑料薄膜铺底房瓦隔离型,以及塑料薄板、水泥板隔离型均可。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水泥抹面。一般藕池面积1-3苗,以1-1.5苗为最好,池深0.8-1.2米。池子建好后,回填35-40厘米厚的肥沃土壤作为藕的生活层,并施人基肥,然后将房瓦、水泥板、塑料板、石膏石棉瓦或其它硬板,隔成2-4㎡的小格。隔板在土内埋入40厘米,高出地面20厘米,隔板高度为60-70厘米,藕池交叉设置进排水口,安装上拦鱼网,并在池内设置\或\型鱼沟,宽1.0米,深0.5-1.0米,面积约占池面积的15%。实践证明,方格大,产藕量低;方格虽小,一次性投人较大,但产量很高。

3、施足基肥 莲藕喜欢大肥、丰厚的回填土,粪肥是获得池藕高产的关键,施肥应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施有机肥为主,施化肥为辅。亩用充分发酵的有机肥2000千克左右、硫铵10-15千克、尿素5-10千克、硝酸钾3-7千克、过磷酸钙5-10千克。化肥应对水泼洒,尽量避免直接撒人鱼沟,以免伤害鱼类。施基肥后,每亩用50千克生石灰化浆全池均匀泼洒,以改良土壤。

二、池藕栽培

1、种藕选择 宜选择新鲜、粗壮、芽旺、节细、无病无伤的优质白莲藕作种,每株种藕最好具有三节完整的藕身,并带有1-2个子藕,也可以用子藕作种,但子藕要粗壮,至少有2节以上充分成熟的藕身且顶芽完整。藕种可用20毫克/千克的奈乙酸浸泡40分钟,采用地膜育苗

繁殖,15天后定植,可使池藕提早上市,能提高产量15以上。

2、栽种时间 当气温回升到12-15℃以上时栽植。过早地温低,种藕容易烂;过晚芽子长,易忻断。我们一般在清明前后栽植。

3、方法与用量 首先将藕池内的土、粪肥耕匀耙细,厚度可控制在35-40㎝,然后灌水,灌水后可在池内来回踩几遍,以防池底漏水,然后把房瓦或其它隔板插人土中,形成2-4㎡,(以2米x2米为宜)的方格,进行栽藕。池内植藕每2米用种藕1枝或子藕2枝,一般亩用种量320-380千克。栽藕种时芽端稍低,后部稍翘,成20-30度倾斜,离地平面5-8厘米,恰好是第一次进水的深度。

三、鱼种放养

1、放养时间 一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可放养,投放革胡子鲶鱼种时,应待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方可放养。

2、放养品种 主要有草、鲢、鳙、鲤、鲫、鲂等,另外,革胡子鲶、彭泽鲫等生长较快的鱼类,是藕田养殖的良好品种。由于藕田水体中浮游生物较少,主养鱼不宜选择滤食性的鲢、鳙鱼,应以吃食性鱼类为主、滤食性鱼类为辅。

3、放养密度 应根据鱼的种类、放养规格、水质水源状况及管理水平决定,一般放养大规格鱼种900-300尾/亩,放养革胡子鲶鱼种600-800尾/亩。

4、搭配比例 鱼种放养比例一般为草鱼70%,鲤鱼15%,鲢、鳙5%,其它10%;或鲤鱼70%,草鱼15%,鲢10%,鳙5%。革胡子鲶、彭泽鲫等要单一放养,值得注意的是在藕长出两片立叶前,不能放养大规格草鱼种,以免草鱼吃掉藕叶。

四、管理技术

1、水位调节 春季,为了提高水温和地温,应使水位浅些,可保持在10厘米左右,以后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加深水位,鱼沟最深水位可达0.8-1.0米,注水时要采取量少次多的方式,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2、合理追肥 在荷叶长满水面,每苗施硫铵10-15千克,或尿素5-10千克,在终止叶出现时,每亩施用尿素5-10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或钾肥20千克。

3、除草摘叶 莲藕在生长过程中,特别是生长前期,杂草较多,需要及时除去。在管理中期还要经常疏叶,拆断过多的花蕾,使阳光透人水中。

稻田黄鳝泥鳅立体养殖经验谈 

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500kg/hm2,平均增收6万元/hm2。现将莲藕塘黄蟮、泥鳅混养技术介绍如下。1莲藕塘的准备面积666.67~1000.00m2,要求莲藕塘底土质松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2]。在塘四周开挖围沟,沟宽1.5m,深0.5m。围沟上均匀建造6个集鱼坑,每个集鱼坑面积10~15m2,深0.5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rzt1p1856ehs64cpf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