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3+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精选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3+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大。高校在连续扩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才培养质量滞后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如何构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工科优势突出的地方航空高校,为了进一步贯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思想,我校积极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到“3+1”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有效地沟通了学校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在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大量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

从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相关调查可以得知,我国多数大学毕业生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被根本打破,从而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需求矛盾突出,企业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由于缺少实践能力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与企业共同的选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3+1”模式,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依托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共赢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各项素质、技能得到提高,最终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 2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3+1”模式的基本内容,是指学生在大学三年内完成本科基本教学任务,再用一年时间,即第四年进行校外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把课堂上学习和工作中学习结合起来;在这一年中,采取选派优秀教师到学生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授课,聘请企业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于实践中,形成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综合基本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团队精神。 下面以南昌航空大学与贵州航天集团签订的有关联合培养的协议为例,本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企业有权了解学校的办学资格、条件、管理、考试等事项,并对学校的考试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

第二、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对预招聘学生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并安排预招聘学生最后一年的集中学习和实习,按月支付学生生活费每月五百元,待学生取得毕业证、学位证、外语等级证到公司报到并签订劳动合同后,一次性给予“航天精工”就业奖学金六千元;

第三、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学生实习基地进行必须的教学指导,并负责对预招聘学生的最后一年教学、日常管理等全部事务;学生实习结束时必须通过公司组织的《标准件概论》考试和综合测评以及学校的相关考核; 第四、学生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认真学习,并紧密跟踪世界紧固件相关技术发展前沿,必须认真履行协议,对不履行协议的,要承担违约责任。

3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早在97年,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提出了关于“加快我院产、学、研结合步伐,更好地培养面向工程第一线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教改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现代先进企业联合办学,XX部分毕业班学生与就业相结合,到这些企业去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改新路子[1]。

1998―2002年,我校积极探索“校厂联合办学、毕实毕设与

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3+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精选文档

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3+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大。高校在连续扩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才培养质量滞后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如何构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工科优势突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r9l4wmvp797950lpza3sk4u09qm100fg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