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佛山市祖庙东华里片区控规简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佛山市祖庙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一、 项目背景

禅城是佛山市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区之一,经济发展迅猛,商业文化中心功能逐年增强,随着城市环线和地铁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发展面临着结构上的调整、形态上的优化和功能上的重组。

祖庙东华里片区,处于佛山老城的核心位置,是一个具有相当历史文化底蕴与鲜明传统风貌特色的地区。片区内有22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祖庙和东华里两个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片区内保存下来的明清历史建筑、街巷、民居群在佛山是首屈一指的,这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地区乃至佛山市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相应的建设管理措施与发展目标不明确;长时间缺乏整体合理的建设规划;长期近似“冻结式”保护,导致了本地区更新滞后。外加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新建建筑在体量与风格上都未能与片区历史风貌相协调,对传统风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由于旧城改造工作推进较为缓慢,规划区内大量建筑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市政基础设施常年得不到维修与完善,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区发展缺乏活力,影响了城市环境形象的提升。

近年来,广佛都市圈作为珠三角城市群中极具竞争力的城市组合体,随着产业结构、交通联系、社会交往、文化同构等特征条件的日趋成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动发展势头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城市商业商务旅游等活动功能将形成互补,进一步加强了广佛都市圈作为南粤文化中心的作用力。广佛地铁一号线祖庙站、普君北站和祖庙商业中心的建设,为祖庙东华里地区的改造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地铁、商业、旅游等多种发展动力条件,如何处理好地区传统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的关系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了加强对祖庙东华里片区的风貌保护和景观控制,加快该地区的旧城改造的推进速度,促进该片区的城市建设与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佛山市规划局禅城分局组织编制了《佛山市祖庙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 规划范围

规划区地处佛山老城核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范围为:规划区南起

城门头路、建新路和兆祥路;北至人民路、燎原路;西侧为汾江路;东到市东下路,四周被城市干道所围合,总面积约86.99公顷。

三、 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保护历史、延续文脉

保护规划区内真实的载体和历史环境,对历史街区中的文物、历史建筑、传统巷道等重要历史信息的载体进行保护。

(2)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对历史街区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做出有损于历史街区核心价值的行为,必须科学合理地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3)统筹地区的改造更新和协调发展

旧城区的改造更新应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原有居民的利益在改造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保障,促使改造地区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4)科学引导,提升地区土地价值

老城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在土地使用和各类设施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历史街区的保护和重要公共设施的建设,进行科学的开发引导,提升地区土地价值。

四、 规划目标

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复兴。

保护已入册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街巷和街区的传统风貌,发掘其潜在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本区发展中能形成有文化特色、具有吸引力的“核心”。

优化地区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

研究与确定本区城市功能的更新与公共生活环境的重组,优化提升用地功能,展现城市文化内涵与底蕴特色,提升祖庙东华里片区的综合竞争力。

完善空间结构和交通结构,提高公共生活质量。

完善本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本区对外与内部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公共生活与居住的质量,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城市生活需求。

更新环境质量,塑造鲜明的佛山地域文化特征。

改善区内城市环境品质,提高规划地区环境质量,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公共空间。

五、 规划定位

佛山祖庙东华里片区定位为:融合岭南民俗文化、禅城时代特色和现代商业文明,辐射珠三角,影响华南地区的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街区,成为佛山的城市中心和城市标志。

六、 规划结构

以祖庙东华里为公共生活核心,形成西商东居的总体格局。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布置于规划区西侧,东侧以居住功能为主,以祖庙——简氏别墅——东华里三处文物为核心形成规划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保护规划区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街巷和街区的传统风貌,发掘其潜在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本区发展有文化特色、具有吸引力的“核心”。

七、 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本规划经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由佛山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解释权属佛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划经批准后应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八、 土地利用现状

规划区内现状用地性质较为混杂,现状以居住用地为主,商业设施用地主要集中于规划区周边及内部城市干道两侧。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物古迹用地、工业用地和少量的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医疗卫生设施用地、体育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商业、商住用地比例偏小,难以发挥城市中心的综合功能和地价优势。

九、 土地利用规划

以祖庙东华里为公共生活核心,形成西商东居的总体格局。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布置于规划区西侧,东侧以居住功能为主,以祖庙——简氏别墅——东华里三处文物为核心形成规划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保护规划区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街巷和街区的传统风貌,发掘其潜在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本区发展有文化特色、具有吸引力的“核心”。

十、 道路交通规划

对规划区及周边交通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合理评估规划区内未来交通发展。完善规划片区范围内部支路系统,形成围绕核心保护区的环形支路;通过增加支路网密度,加强规划区内外部交通联系;通过严格控制支路网宽度,保持规划区内部历史街区空间尺度。

十一、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参照《佛山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依据上层次规划对本片区的总体定位,配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完善的公共配套体系。

十二、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坚持以原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分类保护为原则。本规划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街巷空间、街坊肌理及绿化等物质要素以及地方文化、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明确物质空间特色保护对象与人文历史特色保护对象,并提出相关控制要求。物质空间特色保护对象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物、构筑物、街巷空间、街坊肌理、绿化及水景观等;人文历史特色保护对象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地方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特色产品与传统饮食、地方名人、历史事件等。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规划对片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十三、 旅游开发规划

规划形成节庆——休闲——体验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将风貌区定位为集节庆、休闲、体验三位一体的旅游胜地。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保存传统居住、商业功能并拓展旅游功能,并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发展休闲体验旅游。

利用风貌区内的历史街巷作为展示佛山古镇历史风貌、人文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形成“街巷——博物馆”。

十四、 建筑工程控制

规划明确了片区的“允许建造范围”与“需整体规划范围”。对规划区各地块的建筑容量、高度、密度、绿地率、道路退让红线等作出详细的限制性规定。对建筑的色彩、材料、风格等给予建议性规定。对城市设计给出指导性意见。

十五、 市政工程规划

对片区的给排水、供电、通信、消防等工程规划。

佛山市祖庙东华里片区控规简介

佛山市祖庙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一、项目背景禅城是佛山市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区之一,经济发展迅猛,商业文化中心功能逐年增强,随着城市环线和地铁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发展面临着结构上的调整、形态上的优化和功能上的重组。祖庙东华里片区,处于佛山老城的核心位置,是一个具有相当历史文化底蕴与鲜明传统风貌特色的地区。片区内有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n454l4m1371qz5cni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