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福建2020届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 化学与STSE考查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B.NO和CO均为有毒气体,利用催化剂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煤改气”、“煤改电”等工程可减少固体颗粒物的排放,则有利于减少雾霾,故C正确;

D.工业废气可能含有毒气体,则排放之前必须回收处理以防污染大气,故D正确; 故选:A。

A.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只能使燃料燃烧充分,不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B.NO和CO均为有毒气体;

C.“煤改气”、“煤改电”等工程可减少固体颗粒物的排放; D.工业废气可能含有毒气体。

本题考查三废处理及环境保护,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环境保护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环境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D

【解析】解:A.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硫酸钡不但对人体无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被医疗上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故A正确; B.血液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可利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血透的原理是利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血液,故B正确;

C.因铅能使人体中毒,则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防爆剂来减少铅污染,故C正确;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甘油酯,汽油的成分是烃,蒸馏是物理变化,则蒸馏“地沟油”不可能获得汽油,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钡餐、物质的分离、环境污染、物质的成分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胶体的性质、地沟油的成分等问题.

8.【答案】A

【解析】解:A.75%的酒精对细菌蛋白质的渗透效果最好,所以75%的酒精用于医疗中可作消毒剂,硫酸钡不属于水和盐酸,所以用于医疗中可作钡餐,故A错误; B.木糖醇属于多元醇而不属于多羟基醛或酮,所以不属于糖类物质,则食品中用木糖醇作甜味剂,可降低糖尿病的犯病几率,故B正确;

C.饱和Na2CO3、NH4Cl溶液水解后,溶液显碱性、酸性,碱性可以去除油脂,酸性可以腐蚀金属氧化物,所以可处理金属表面焊点,故C正确;

D.钙基固硫和NOx的催化转化可以将有毒的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都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措施,故D正确; 故选A.

A.75%的酒精对细菌蛋白质的渗透效果最好;

B.木糖醇结构简式为HOCH2(CHOH)3CH2OH,属于多元醇;

C.饱和Na2CO3、NH4Cl溶液水解后,溶液显碱性、酸性,可处理金属表面; D.钙基固硫和NOx的催化转化可以将有毒的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

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11页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把握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解:A、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但利用化学可生产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故应合理使用化肥,故A错误;

B、药品和保健品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保障人体健康,化学与人类服务,故B正确;

C、居民用水的用量很大,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还不可以大规模提供居民用水,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淡水资源缺乏,需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

D、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不能过量使用,故D错误; 故选:B。

A、化肥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过量使用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B、药品和保健品的研发和使用的作用,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 C、淡水资源缺乏需要节约用水; 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利。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涉及环境污染、资源利用、食品添加剂、医药与化学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煤是固态,石油是液态,天然气为气态,故是气体化石燃料的是天然气,故选C.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根据化石燃料的状态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状态,难度不大,属于最简单的题型.

11.【答案】C

【解析】解:A.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75%,此浓度杀菌消毒作用强,故A正确; B.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雾的粒度较大,霾的粒度较小,故B正确;

C.生石灰或硅胶都不具有还原性,所以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变质,故C错误; D.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雾的粒度较大,霾的粒度较小,故D正确; 故选:C。

A.焰色反应时能呈现出来很多的色彩;

B.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

C.防止食品被氧化变质,应放入还原性物质; D.铜为最早使用的金属,钢铁材料有着重要用途;

本题考查物质的用途、雾霾等,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

第7页,共11页

现性质,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生活实际,属生活常识题,学习中注意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SO2具有漂白性,但SO2有毒,不能漂白木耳制成银耳,否则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故A选;

B.漂白粉[Ca(ClO)2]稀溶液含有ClO-,能消毒杀菌,所以漂白粉[Ca(ClO)2]稀溶液可以对餐具进行杀菌消毒,故B不选;

C.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醋酸、醋酸钙都易溶于水,用洗涤的方法可除去,且醋酸对人体无害,故C不选;

D.碳酸氢钠可以中和面粉中的酸,且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松软,但用量不能太大,故D不选;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解:A.开发利用氢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无污染且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故A正确;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B正确; C.绿色化学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尽可能地把反应物转化为环保、健康、安全的产品,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C正确;

D.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念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A.氢能燃烧生成水以及太阳能都无污染且属于可再生能源; B.塑料是含碳的有机高聚物,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 C.发展绿色化学,可把反应物转化为环保、健康、安全的产品; D.纯液态有机物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关.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知识,依据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C

【解析】解:A.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故A正确; B.重金属有毒,能够污染环境,用未经处理的电镀厂废水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故B正确;

C.臭氧一生物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C错误; D.纳米铁粉可将地下水中的NO3-转化为N2,发生还原反应,说明为纳米铁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磷元素的影响解答;

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11页

B.重金属有毒,能够污染环境; C.依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

D.依据NO3-转化为N2,发生还原反应,应加入还原剂.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环境污染与治理、物质的用途,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D

【解析】解:A.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吃富含KIO3的食盐,但不能多吃,多吃会导致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故A错误;

B.化石燃料含有硫等因素,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会造成大气污染,故B错误;

C.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所以用FeCl3溶液腐蚀Cu来刻制印刷电路板与铁、铜的活泼性无关,故C错误;

D.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故D正确; 故选:D。

A.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每人每天大约吃食盐12克,多吃无益;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生成气体、灰尘等会造成大气污染; C.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

D.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东西是水,占人体百分之70,所以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答案选C。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细胞的主要成分。

17.【答案】C

【解析】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等;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等。 A.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故A不选; B.碘元素属于微量元素,故B不选; C.氢元素属于常量元素,故C选; D.氟元素属于微量元素,故D不选; 故选:C。

根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微量元素的判别,题目难度不大,了解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此类题的关键。

第9页,共11页

18.【答案】C

【解析】解:A.浮法平衡玻璃”工艺流程,其主要过程是让玻璃液体浮于某溶液表面上,冷凝后用真空吸盘吊运,故A错误;

B.是以树脂为基体材料、用玻璃纤维增强的一种复合材料,不具有破碎后没有尖锐棱角性质,故B错误;

C.钢化玻璃强度大,且破碎后,碎块没有尖锐的棱角,可制造汽车或火车的车窗,以减少车祸后对人的伤害,故C正确;

D.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并能改变紫外、可见或红外光的相对光谱分布,玻璃不具有破碎后没有尖锐棱角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钢化玻璃强度大,且破碎后,碎块没有尖锐的棱角,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常见玻璃的性质,掌握钢化玻璃强度大,且破碎后,碎块没有尖锐的棱角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物质与生活的关系,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做题时要积极联想所学知识,题目较简单。 【解答】

A.氯气本身有毒,氯气使饮用水中有机物发生氯代,生成上百种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机氯衍生物,同时使人产生味觉、嗅觉不适感,故A错误;

B.地沟油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故不能食用,故B错误;

C.“铁强化酱油”,添加的是硫酸亚铁,不是硫酸铁,添加碘酸钾制加碘盐,故C错误;

D.高纯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氧化物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成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树立环保意识,难度不大. 【解答】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减少碳排放,故A正确;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消耗化石能源,增大碳排放,故B错误; C.改变能源结构,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碳排放,故C正确;

D.将煤气化或液化,以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可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故D正确。

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11页

故选:B。

第11页,共11页

福建2020届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 化学与STSE考查

B.NO和CO均为有毒气体,利用催化剂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C.“煤改气”、“煤改电”等工程可减少固体颗粒物的排放,则有利于减少雾霾,故C正确;D.工业废气可能含有毒气体,则排放之前必须回收处理以防污染大气,故D正确;故选:A。A.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只能使燃料燃烧充分,不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B.NO和CO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n1u3o20y6ksx797jw59jajr88l5800wu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