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摘 要:2011年3月,茂名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滨海发展战略”,并提出规划建设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的重大战略构想。本文在对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发展现状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对新区城市化发展策略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策略;路径 1 茂名滨海新区概况

茂名是粤西地区通向海外的重要出口之一,也是广东省与中南、西南地区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之一,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从一个工矿城市发展成为地方性中心城市。2010年底,茂名市区总人口13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9万人),初步具备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规模。茂名滨海新区包括茂南区金塘镇、公馆镇、新坡镇、镇盛镇、鳌头镇、袂花镇、红旗街道、河西街道、露天矿街道、新华街道,高新区七迳镇,茂港区坡心镇、小良镇、沙院镇、南海街道、高地街道,电白县马踏镇、岭门镇、树仔镇、麻岗镇、旦场镇、水东镇、博贺镇、林头镇、电城镇、陈村镇,共20个建制镇、6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是茂名市实施“滨海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 2 城市化发展现状解读 2.1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010年,滨海新区城镇化率达到27.26%,若将茂名老城区与滨海新区作为整体进行考察,则城镇化率达到40.84%。根据国际经验,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参照该标准,滨海新区(含老城区)已经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与茂名市辖各县市城市化水平相比,滨海新区高于各县市8-10个百分点,是茂名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2.2人口城市化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

滨海新区内部人口城市化水平参差不齐,呈显著的“二元结构”。一方面,位于市区(茂南区、茂港区)、县城的镇街城镇化率较高,6个街道城镇化率达到100%,电白县城所在的水东镇城镇化率也达到了78.11%。另一方面,滨海新区范围内的广大小城镇城镇化率普遍不高,除博贺镇城镇化率超过40%以外,其他各镇的城镇化率均在30%以下,处于城市化发展的的起步阶段,部分小城镇(金塘镇、公馆镇、镇盛镇、袂花镇、七迳镇、坡心镇、小良镇、沙院镇、马踏镇、麻岗镇、旦场镇、林头镇等)的城镇化率不足10%。 2.3城镇规模偏小、集聚能力不强

经过几十年发展,滨海新区范围内城镇初步形成了小城市(电白县城,人口超过10万人)、1-5万人口小城镇(包括博贺镇、电城镇、陈村镇,人口在1-3万人之间)以及1万人以下小城镇三级城镇的等级规模体系。而其中1万人以下小城镇占绝大多数,共16个,城镇人口规模集中在0.4-0.6万人,甚至部分小城镇人口规模只有0.2万人。城镇人口规模偏小,加之绝大多数城镇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不利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和转化,抑制了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3 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发展策略

3.1强化工业化发展对新型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必须靠产业的发展来带动,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为进城农民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就业岗位。滨海新区要按照“优化一产、做大二产、提升三产”的思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大型、配套、临港、集约”特点,建设大型工业项目、关联发展配套企业,促进工业临港布局,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海洋科技等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会展、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旅游、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观赏农业、精准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3.2以吸引本地农村人口和周边县市人口城市化为目标 除滨海新区范围内100万的农业人口外,茂名市辖县市的农业人口还有300万人以上。目前,近100万人流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随着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珠三角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降低,在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带动下,茂名市外出务工人口将出现回流现象。

茂名滨海新区的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建设,应立足于吸引茂名市域的农业人口,特别是吸引茂名市外流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这部分人口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创业能力,应成为茂名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3.3城市化数量水平与发展质量提高并重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茂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城市化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体系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而阻碍了茂名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滨海新区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城市化数量与发展质量并重的思路。一方面在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身份转变的同时,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保障“新市民”利益,实现该类人群心理的城市化。另一方面扩大城市建设范围的同时,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保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4 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 4.1人口与城市化预测

2010年底,茂名滨海新区总人口约1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44万人。根据《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预测:2015年,茂名滨海新区总人口达到1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9%;2020年,总人口达到2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5%;2030年,总人口达到2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3%。 4.2城市化发展态势分析

根据城镇人口预测,可以看出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态势如下:

(1)2010-2030年,滨海新区新增城镇人口约166万人,其中本

地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95万、外来人口71万。从总体上看,滨海新区城市化呈现本地人口城市化为主、外来人口城市化为辅的格局。

(2)规划近期、中期、远期新增城镇人口中,本地农村人口转化城镇人口数量分别为12万人、37万人、46万人;外来人口随着滨海新区建设完善不断增长,近期、中期、远期分别增加14万人、14万人和43万人。可见,2020年前滨海新区城镇人口以本地农村人口转化为主;2020-2030年,逐渐形成本地人口城市化与外来人口(主要是茂名市辖县市农村人口)城市化并重的局面。 (3)随着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建设,部分建制镇随着滨海新区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逐步扩大,16个镇的城镇人口将由2015年的15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25万人,并在2030年增长到40万人。 4.3城市化发展路径

(1)路径一:外围小城镇发展带动本地人口城市化

除水东镇、博贺镇、电城镇、陈村镇外,滨海新区各镇城镇人口目前主要集中在0.4-0.6万人左右。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小城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吸引本地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至2030年滨海新区范围内的16个建制镇城镇人口平均达到2万人左右,部分建制镇城镇人口突破5万人(金塘镇、七迳镇、博贺镇),总的城镇人口将达到40万人,占滨海新区城镇人口总量的1/4。 (2)路径二:以工业化为驱动,吸引周边县市人口就业

以港口带动工业发展,做大石化产业,培育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吸引本地农村剩余劳动人口、茂名市辖县市(高州、信宜、化州、电白县其他乡镇)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口到滨海新区就业。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逐步完善,产业基地建设逐渐成熟,预计至2030年可吸引约60万人到滨海新区生活就业。 (3)路径三:服务与环境品质提升驱动

完善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企业进入滨海新区,推动商贸、物流、金融、会展、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形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

明立波(1980-),男,吉林省桦甸市人。硕士,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摘要:2011年3月,茂名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滨海发展战略”,并提出规划建设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的重大战略构想。本文在对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发展现状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对新区城市化发展策略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关键词:茂名滨海新区;城市化;策略;路径1茂名滨海新区概况茂名是粤西地区通向海外的重要出口之一,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mjh9w9mv6msol1o40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