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案例:陕西省陇县奶羊奶牛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江苏省南京市古泉村禽类实验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浙江杭州佛山养鸡场、西安大洼养鸡场等。 2、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

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主要以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为主,但缺乏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场所,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列生产技术措施和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最终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鸡场生产模式。技术组成:

(1)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根据动物营养学,应用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和饲料制备技术,根据不同畜禽种类、长势进行饲料配方,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和精料混合料。作物残体(纤维性废弃物)营养价值低,或可消化性差,不能直接用作饲料。但如果将它们进行适当处理,即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目前,秸秆处理方法有机械的(压块)、化学的(氨化)、生物的(微生物发酵)等等处理技术。国内应用最广的是青贮和氨化。 (2)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生态生产的内涵就是过程控制,畜禽养殖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生物环境建设,达到禽畜生产的优质、无污染,通过禽畜舍干清粪技术和疫病控制技术,使畜禽生长环境优良,无病或少病发生。

(3)固液分离技术:对于水冲洗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其粪尿采用水冲洗方法排放,即污染环境量肥水资源,也不利于养分资源利用。采用固液分离设备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液体部分进行沼气发酵。同时为减少用水量,尽可能采用干清粪技术。 (4)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液体部分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如氧化塘、湿地、沼气发酵以及其它好氧和厌氧处理技术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在作物生长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5)畜牧业粪便无害化高温堆肥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 (6)沼气发酵技术

案例:天津宁河规模化肉猪养殖场、上海市郊崇明岛东风规模化生态奶牛场等。 3、生态养殖场产业开发模式

生态养殖场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态养殖场生产的一种科学组织与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商品化和产业化生态养殖场生产主要包括饲料饲草的生产与加工、优良动物新品种的选育与繁育、动物的健康养殖与管理、动物的环境控制与改善、畜禽粪便无公害化与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的防治、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营销和流通等环节构成。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生产要素的连接方式和利益分配,从而发挥率禽产业化各生产要素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优势,实现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

6.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的一种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模式及配套技术。 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池塘混养是将同类不同种或异类异种生物在人工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综合养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规则,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合理利用水域、饲料资源,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1、 与鱼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1)常规鱼类多品种混养模式。常规鱼类指草鱼、链鱼、鳙鱼、青鱼、鲤鱼、罗非鱼等。主要利用草鱼为草食性、链(鳙)鱼为滤食性、青鱼与鲤鱼为吃食性、罗非鱼为杂食性的食性不同和草鱼、链、鳙在上层、鲤鱼中层、青鱼、罗非鱼中下层的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品种进行养殖。本模式适宜池塘、网箱养殖,由于所养殖的鱼类是大宗品种,因此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2)常规鱼与名特优水产品种综合养殖模式。

本养殖模式一般以名特优水产品种为主,以常规品种为辅,采用营养全、效价高的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其特点是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好。 核心技术:

①斑点叉尾鱼回池塘混养技术;②加州鲈、条纹鲈池塘混养技术;③美国红鱼池塘混养技术;④鳜鱼池塘混养技术;⑤胭脂鱼池塘混养技术;⑥蓝鲨池塘混养技术。 2、鱼与渔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1)鱼与鳖混养技术。如罗非鱼与鳖混养模式主要利用罗非鱼和鳖生长温度、食性相似、底栖等的生物学特点,将两者进行混养的模式。在这一养殖模式中利用罗非鱼“清道夫”功能,主养鳖。其特点比单一养殖鳖经济效益高。

(2)鱼与虾混养技术。主要有淡水鱼虾、海水鱼虾混养两种类型。淡水鱼虾混养多为常规或名特优淡水鱼类与青虾、罗氏沼虾混合养殖和海水鱼类与对虾混养殖模式。淡水混养中的“鱼青混养”,一般以鱼类为主,青虾为辅;“鱼罗混养”,则以罗氏沼虾为主。在海水鱼类与对虾混养中以虾类为主。特别是中国对虾与河鱼屯 、鲈鱼混养值得一提,在养殖过程中以中国对虾为主,同时放入少量的肉食性鱼类(河鱼屯或鲈鱼),河鱼屯、鲈鱼摄食体质较弱、行动缓慢的病虾,避免了带病毒对虾死亡后释放病源体于水中的可能,从而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

(3)鱼与贝混养技术。一般包括淡水鱼类与三角帆蚌、海水鱼类与贝类(缢蛏、泥蚶)混养模式。在三角帆蚌育珠中,配以少量的上层鱼类如链鱼、鳙鱼和底栖鱼类罗非鱼,可以

清洁水域环境,减少杂物附着,提高各层养殖质量;在缢蛏、泥蚶等贝类养殖池塘中放入少量的鲈鱼、大黄鱼进行混养,由于鲈鱼、大黄鱼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摄食体质较弱的贝肉。肥水增加的浮游生物又被滤食性的贝类所利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

(4)鱼与蟹混养技术。通常指梭子蟹与鲈鱼、鲷鱼或对虾混养。梭子蟹为底栖生物,以动物饵料为食,适合在透明度为30厘米的水中生长,鲈、鲷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作用,为梭子蟹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应注意的是鲈、鲷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为避免捕食蜕(换)壳蟹,散养时应投喂足够的饵料或采用小网箱套养。

7.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

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其典型模式与技术如下: 设施清洁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主要内容:(1)设施生态型土壤栽培。通过采用有机肥料(固态肥、腐熟肥、沼液等)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同时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使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化学肥料和水资源能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土壤生态的可恢复性生产;(2)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通过采用有机固态肥(有机营养液)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采用作物秸秆、玉心芯、花生壳、废菇渣以及炉渣、粗砂等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取代草炭、蛭石、珍珠岩和岩棉等,同时采用滴灌技术,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生态环保型设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模式。通过以天敌昆虫为基础的生物防治手段以及一批新型低毒、无毒农药的开发应用,减少农药的残留;通过环境调节、防虫网、银灰膜避虫和黄板诱虫等离子体技术等物理手段的应用,减少农药用量,使蔬菜品种品质明显提高。

技术组成:(1)设施生态型土壤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有机肥料生产加工技术,设施环境下有机肥料施用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等;(2)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有机固态肥(有机营养液)的生产加工技术,有机无土栽培基质的配制与消毒技术,滴灌技术,有机营养液的配制与综合控制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等;(3)以昆虫天敌为基础的生物防治技术;(4)以物理防治为基础的生态防病、土壤及环境物理灭菌,叶面微生态调控防病等生态控病技术体系等。

设施种养抓结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通过温室工程将蔬菜种植、畜禽(鱼)养殖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质能互补、良性循环型生态系统。目前,这类温室已在中国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北和宁夏等省市自治区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

该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l)温室“畜-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利用畜

禽呼吸释放出的CO2。供给蔬菜作为气体肥料,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作为蔬菜栽培的有机肥料来源,同时蔬菜在同化过程中产生的O2等有益气体供给畜禽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实现共生互补;(2)温室“鱼-莱”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鱼的营养水体作为蔬菜的部 分肥源,同时利用蔬菜的根系净化功能为鱼池水体进行清洁净化。

技术组成:(1)温室“畜-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畜-菜”共生温室的结构设计与配套技术,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畜-菜”共生互补合理搭配的工程配套技术,温室内NH3、H2S等有害气体的调节控制技术;(2)温室“鱼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鱼-菜”共生温室的结构与配套技术,温室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蔬菜栽培技术,“鱼-菜”共生互补合理搭配的工程配套技术,水体净化技术。 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目前有三种主要形式:(l)温室“果-莱”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温室果树的休眠期、未挂果期地面空间的空闲阶段,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进行间作套种;(2)温室“菇-莱”立体生态培养模式,通过在温室过道、行间距空隙地带放置食用菌菌棒,进行“菇-菜”立体生态栽培,食用菌产生的CO2可作为蔬菜的气体肥源,温室高温高湿环境又有利食用菌生长;(3)温室“莱-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藤式蔬菜与叶菜类蔬菜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立体栽培,夏天还可利用藤式蔬菜为喜阴蔬菜遮阳,互为利用。

技术组成:(1)设施工程技术:包括温室的选型,结构设计,配套技术的应用,立体栽培设施的工程配套等;(2)脱毒抗病设施栽培品种的选用;(3)“果-菜”、“菇-菜”、“菜-菜”品种的选用与搭配;(4)立体栽培设施的水肥管理技术;(5)病虫害综防植保技术。

8.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

主要以设施农业(连栋温室)、组配车间、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转基因品种繁育、航天育种、克隆动物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技术示范为基础,并通过生态模式加以合理联结,再配以独具观光价值的珍稀农作物、养殖动物、花卉、果品以及农业科普教育(如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演示)和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形成以高科技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技术组成:设施环境控制技术、保护地生产技术、营养液配制与施用技术、转基因技术、组培技术、克隆技术、信息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保护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技术等。

典型案例: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科技园、中以示范农场、朝来农艺园和上海孙桥现代农

业科技园。

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

通过生态关系将农业的不同产业、不同生产模式、不同生产品种或技术组合在一起,建立具有观光功能的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一般包括粮食、蔬菜、花卉、水果、瓜类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精品生产展示、传统与现代农业工具展示、利用植物塑造多种动物造型、利用草坪和鱼塘以及盆花塑造各种观赏图案与造型,形成综合观光生态农业园区。

技术组成: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生态设计技术,园艺作物和农作物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等。

典型案例:广东的绿色大世界农业公园。 生态观光村

专指已经产生明显社会影响的生态村,它不仅具有一般生态村的特点和功能(如村庄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清洁管理,村民普遍采用沼气、太阳能或秸秆气化,农户庭院进行生态经济建设与开发,村外种养加生产按生态农业产业化进行经营管理等),而且由于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已经具有较高的参观访问价值,具有较为稳定的客流,可以作为观光产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技术组成:村镇规划技术、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沼气技术、环境卫生监控技术、绿化美化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庭院生态经济技术等。 典型案例:北京大兴区的留民营村、浙江省藤头村。 生态农庄

一般由企业利用特有的自然和特色农业优势,经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乃至承办会议等综合功能的经营性生态农庄,这些农庄往往具备赏花、垂钓、采摘、餐饮、健身、狩猎、宠物乐园等设施与活动。

技术组成:自然生态保护技术、自然景观保护与持续利用规划设计技术、农业景观设计技术、人工设施生态维护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生物篱笆建植技术等。 典型案例:北京郊区的安利隆生态旅游山区、蟹岛度假村。

9.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及配套技术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及配套技术

生态种植模式指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高效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生态类食品成为今后种植业的一个发展重点。 1“间套轮”种植模式

“间套轮”种植模式是指在耕作制度上采用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的模式。利用生物共存、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整理)

案例:陕西省陇县奶羊奶牛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江苏省南京市古泉村禽类实验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浙江杭州佛山养鸡场、西安大洼养鸡场等。2、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主要以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为主,但缺乏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场所,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列生产技术措施和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最终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饲养动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mby9unmk9sc9l3qd1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