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1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试卷(电子电工专业,含答案,2010新课标,修改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论述刘和珍等死难的意义,鼓励革命者更加奋勇前进。 B.赞扬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C.控诉当局者的凶残暴行,揭露流言家的卑劣行径。 D.三个女子是中国的骄傲,我们应当永远纪念她们。

18.“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一句中的“此”指

A.在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 B.中国女子的勇毅

C.中国女子遭阴谋秘计压抑 D.证明了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19.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悼词在悼念死者、寄托哀思的同时,还揭露、抨击了杀人者的罪行,激励后人继续斗争。

B.课文以作者悲愤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C.课文将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和强烈的抒情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D.鲁迅称刘和珍为“君”,是因为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是表示对她的尊敬。

(二)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界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无边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21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于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贾宝泉《走出地平线》 20.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形山”比喻每个人较为固定的一个生活圈子,一种视野范围。 B.“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就是鼓励孩子不要蜗居于城市,而是要到广阔的天地里去生活,锻炼自己,尽可能广泛、深入地认识世界。

C.“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是说只有认识到自己认识力的局限,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认识。

D.“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是说人人都有认识的盲区,所以人们应该互相交流认识,弥补认识的不足。

21.下列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写实在的地平线,与课文开头相照应。 B.选文第二段写自己走出“地平线”后的感受。

C.选文第三段首次亮出“思想”二字,引导读者从“思想”角度去体味“地平线”的含义。

D.选文第三段为读者领会“地平线”的象征意义指明了方向。 22.不属于对地平线表示百倍谢忱的原因的一项是

A.地平线的存在,使我们意识到自我思想的局限。

B.地平线“诱导”着我们将视点“移向身外的无边广大世界”。

C.随着对地平线认识的逐步加深,自己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思想境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D.没有地平线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地平线就没有人生的高度。 23.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以理取胜,作者写出了自己对地平线的认识过程,从虚到实,越来越具体,

越来越深刻。

B.课文采用了象征手法,将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而又直接,明白而又晓畅。 C.所谓“走出地平线”,也就是要使自己的认识突破个人的成见,获得新的发展。 D.作者认为所有地平线的形成,都是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

(三)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

22

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____,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____,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_____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____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魆魆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茅盾《风景谈》 24.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三五”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

B.选文中的“黄土高原”加引号,表示强调,指陕北延安。 C.“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一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D.“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表现了文艺青年以苦为乐的精神面貌。 25.选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 挺立 成就 没入 C.摇荡 挺立 画出 填进

B. 摇荡 耸立 成就 没入

D. 飘摇 挺立 画出 没入

B.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D. 由近及远,层次分明

26.选文写景的手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C. 有形、有声、有色,形声色兼备 27.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风景”为题,以自然风景为背景,突出人对“风景” 的主宰作用。 B.课文写于1940年底,作者以空间为序,描绘了六幅画面。

C.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中插入议论和抒情是本文突出的写法。

D.课文含蓄而热烈地歌颂了革命圣地延安,赞美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28.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 故曰教学相长也。 (zhǎng) B.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起。(gǔ) ..C. 余幼时即嗜学。(shì) D.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shěng) ..

23

29.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安定) 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景色优美) ..C.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抬起) D.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废弃、撤..职)

30.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B. 张良出,要项伯。 C.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D. 举酒属客。 3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D.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句是

A.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B.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C.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D. 沛公奉卮酒为寿。 .

33.下列各句中,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文:张衡擅长器械制造方面的技巧,尤其用心思于天文、地理、历算等方面

的学问。

B.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译文:将军迎接操练,想要安全归家吗? C.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 D. 如有营,予佐尔贾。

译文:如果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 3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C. 族庖月更刀,折也。 D.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5. 下列各句中,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B. 回也不改其乐。

C.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D.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

24

36. 下列各句中,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C.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37.下列各句中,文言虚词“于”解释为“比”的一句是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 使师出于东门之外。 D.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8.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39.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偶)

B.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设问) C.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夸张)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比喻) 40.下列各项中,名句、出处、作者及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王维 唐代 B.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江城子》 苏轼 宋代 C.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 孔子 春秋 D.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 荀子 战国 41. 下列各项中,作品、作者、文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曹操的七律诗篇。

B.《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所写的赠序。 C.《病梅馆记》是清代张岱的著名散文。

D.《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这部史书中的小说。 42.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苏轼《赤壁赋》的感情脉络呈现为喜、悲、喜的节奏。 B. 《论语》是部语录体的儒学经典著作。 C. 姜夔《扬州慢》这首小令,是作者的自度曲。

D. 《后汉书·张衡传》介绍候风地动仪时,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43.下列各项中,有关课文内容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5

2011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试卷(电子电工专业,含答案,2010新课标,修改版);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论述刘和珍等死难的意义,鼓励革命者更加奋勇前进。B.赞扬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团结友爱的精神。C.控诉当局者的凶残暴行,揭露流言家的卑劣行径。D.三个女子是中国的骄傲,我们应当永远纪念她们。18.“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一句中的“此”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7vj80cvj721et5ixox47ty70kcsx004z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