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元明清文学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元明清文学

元代文学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教学目标】元代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特点;元代文学戏曲的概貌; 【教学重点】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及其元代抒情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元代抒情文学特点及其审美情趣。 【学时数】1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元代抒情文学特点及其审美情趣。

一、元代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特点

1.民族压迫与融合。

元代由蒙古族掌握中原政权,元蒙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民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如畏兀儿人,回回人)、汉人(原金朝汉族人)、南人(原南宋汉族人)。蒙古人政治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元朝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官吏多贪赃枉法,造成冤狱,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江南的搜刮尤为严重。尖锐的矛盾激起民变,爆发众多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元朝。这种社会现实,使元代文学作品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

蒙古贵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定居在汉族地区,随蒙古军征战的女真族、畏兀儿族,回回族等军士也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的文化互相交流,形成元代文学以刚健、质朴、酣畅为主要风格特征,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

2.疆域辽阔,都市繁荣,俗文学兴盛。

元朝版图空前辽阔,横跨欧洲、亚洲。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京城大都(今北京)

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杭州则是南方最繁华的大都市。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杂剧、散曲、南戏、话本等通俗文学在元代都非常兴盛。

3.儒生的不幸遭遇促使了戏剧创作兴盛。

元灭金后,因蒙古贵族对文化的作用还未重视,八十多年未举行过科举考试,文士失去进身之道,落到社会的底层,有的甚至沦为奴隶。宋末元初人郑思肖记载当时十种等级的职业分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儒生地位排第九,在娼妓与乞丐之间,地位卑贱。元代又长期废止科举,堵塞了文人进身之路。文士有的作小吏,有的经商谋生,更多的是成为“书会才人”,被迫走上了与民间艺人结合的道路,组成“书会”,为勾栏行院编写演唱脚本,成为元杂剧创作的主力军。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代特别的专业作家群,促进了元代文学的繁荣。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元朝才重行开科取士,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在出题和录取方面都优待蒙古人、色目人。 4.思想文化方面。

元朝统治者为麻痹人民,巩固统治,提倡各种宗教,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构成的二元性基本文化格局中,元代文化又吸纳了维吾尔文化,波斯文化以及佛教、道教、萨满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形成了含纳众多文化的独特文化景观。尤尊佛道。儒理之学虽也提倡,但其地位已影响已大不如前了。儒家思想束缚的松弛,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文学观念也发生变化。过去被轻视的戏剧、散曲、小说等俗文学,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元蒙贵族不好文词,却嗜好戏曲乐舞,高官显宦和上层文人也都乐于欣赏和提倡。这是元代各种通俗文学蓬勃兴盛而诗文却相对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元代文学发展概貌

(一)元代文学戏曲的概貌

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是清唱曲,两者均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元曲在中国文

学史上获得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元曲流行的区域主要在北方大都一带,故也称北曲,是在北曲的基础上;把唱、念、歌舞和做工结合起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现存剧目约600种,作品162种。仅据《录鬼簿》和《续录鬼簿》所载,有名有姓者二百二十多人,而“无闻者不及录”,估计还有许多遗漏。元杂剧的发展,以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杂剧中心在大都,产生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和优秀作品,这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杭州,杂剧创作渐呈衰微趋势,但仍然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家和作品,作家主要有郑光祖、乔吉等。杂剧以它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竖起了第一座丰碑。

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的规模结构比北杂剧宏大复杂,而形式比较自由,曲调柔婉悠扬,尤为南方民众所喜爱。元灭南宋之后,南戏曾二度衰落,但元代后期,南戏又重新兴盛起来。现存南戏剧本,成就最高的是高明的《琵琶记》,较著名的还有被称为元末“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南戏发展到元末已经定型并臻于成熟,到明清演变而为长篇传奇。

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它主要来源于民间小曲和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一部分则从词调演化而来。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元代散曲作品现存小令3800余首,套数400余套。散曲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前期散曲注重本色,风格质朴;后期散曲偏重词藻音律,风格趋于典雅。总之,散曲的形式自由活泼,语言通俗明快,风格爽朗,显示出强大的艺术活力。 (二)叙事文学的发展

所谓文学的发展,应是指在原有文学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元代叙事文学的两个主要种类,元曲和话本小说,都是前代戏曲、说话的延续和

元明清文学教案

元明清文学元代文学绪论元代文学概述【教学目标】元代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特点;元代文学戏曲的概貌;【教学重点】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及其元代抒情文学的特点;【教学难点】元代抒情文学特点及其审美情趣。【学时数】1学时【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元代抒情文学特点及其审美情趣。一、元代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特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7j554wfh4i6jo0x1m776vac3ljxx012i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