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表达、交流探究成果

能否在对收集的信息资料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否具有自我反思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怀疑意识; 是否能够在倾听和尊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修改错误的结论; 是否能与他人合作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的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否将证据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 能否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力、创造性和探索精神等。 案例一:评价学生解答问题的猜测和假设

给出泥石流的景观图片、泥石流发生时当地的天气资料以及关于泥石流组成物质的描述性资料,提出问题:“你认为泥石流形成条件有哪些?”

学生探究解决这一问题时,应认真观察景观图片反映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情况、融雪融冰状况,查阅泥石流发生时的降水资料和关于泥石流组成物质的描述等,这是学生解决问题所必须利用的信息资料。评价要点可以放在学生是否能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给出的相关信息资料,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假设,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否全面、准确、合理等方面。

案例二:评价学生获取、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检测“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的影响”的达标程度,可以布置研究性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影响的科普读物、论文、图片等资料,自己撰写小论文、绘制图表,或办宣传板报,以评语方式对上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探索精神予以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利用信息源的情况,资料的多样性、可靠性、全面性以及学生撰写的小论文、绘制的图表的质量予以评估。

三、评价地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状况

评价学生地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状况,应当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其评价标准主要有如下两点: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要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案例:布置观察月相变化规律的活动,评价学生观察方法运用状况

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向学生布置观察月相变化规律的任务。此项评价可以从下方面进行。

能否按时间顺序有序地进行观察; 是否按一定的目的进行观察; 能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能否条理清晰地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四、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状况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在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①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是否具有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能否认识和欣赏地理学的美。

②科学态度与精神: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撰写报告中是否体现精确、严谨、综合分析的态度;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等科学精神。

③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形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搜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搜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然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判断。有时通过对某些典型行为、习惯的考察,也可以间接地评价他们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水平。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案例: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讨论,或者做小论文,也可作口头表述,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例如,评价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可给出类似下面的资料:

世界环境日

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决定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目的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改善;呼吁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采取行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开展相应的活动,提高公众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自1994年以来的主题如下: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主题,自由讨论,讨论后写出一篇小论文。评价者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分析小论文中表述的观点,以此来评价学生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持的态度。教师再结合观察的方法,留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形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例如是否保持公共场所卫生、是否随意践踏草坪、野游时是否把制造的垃圾带走等等,以此来评价学生是否养成珍惜和爱护环境的行为和习惯。

五、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不同的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式适应范围的局限,也要求评价采取多种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

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见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不同的评价方法中,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标程度,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则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独到价值,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熟悉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应范围、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要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

三、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并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包括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其中,必需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仪、投影图片、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国及各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形、气候、政区、资源等专题地图、景观图等。

此外,学校所在县市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特殊地理事物等乡土地理内容也应充实进入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要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特别注意地理信息资源的积累。可以自行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和教学软件。还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电教软件等。要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2.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课堂教学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地理节目。

应提倡校际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3.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等等。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要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士演讲、座谈,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四、 教材编写建议

地理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 1.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和编排体系

教材编写应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整合,建立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并且便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结构和完整、合理、新颖的编排体系。

2.联系实际和反映时代特征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

教材编写还应注意我国的社会实际和教学实际,充分考虑教材的地区适应性。

教材应反映时代特征,应根据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发展,不断修订。

3.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

本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地理。教材编写要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和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课文可以不直接提供结论,而将分析过程及得出结论留给教学。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具有层次性和一定弹性。除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外,教材还可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以便于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4.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

教材的编写应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提倡从提出问题导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语言要简明、通俗、生动、亲切。

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学习。应做到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有机统一。提倡多用图像,多设计活动。图像的设计要主题鲜明,内容精炼科学,形式生动、美观,便于学生阅读。活动的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易程度恰当,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5.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

教材编写还应重视系列化建设。教材的系列化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挂图,以及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 。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表达、交流探究成果能否在对收集的信息资料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具有自我反思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怀疑意识;是否能够在倾听和尊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修改错误的结论;是否能与他人合作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的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否将证据与地理知识联系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n832n8ki7d82u9zjlx7yogl1itcy00in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