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 A级:基础题

一.阅读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 宋濂 ,字 景濂 ,号 潜溪 ,浙江金华人。明初 散文 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 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 勉励,推崇,赞许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2)无从致书以观( 取得,买到 )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 超过 ) ...(7) 既加冠( 指成人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才学渊博的老师 ) ....(9) 尝趋百里外( 快步走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 (14) 俟其欣悦( 等到 ) ...(15) 负箧曳屣 ( 书箱;鞋 ) (16) 持汤沃灌( 热水 ) ...(17) 以衾拥覆 ( 被子 ) (18) 寓逆旅主人( 旅社 )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 ( 光彩照耀 ) ..(21) 緼袍敝衣 ( 旧絮;破 ) (22)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2同舍生皆被○僵劲不能动 通“肢”肢体 ○绮绣 通“披”,穿着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

.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嗜学 ”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10.“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

2 “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

11.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2.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

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6.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7.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9.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

二.阅读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他为“当今文章第一”。他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首;“明初四学士”之一。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县官日有廩稍之供( 指朝廷;国家供给的粮食)(2) 岁有裘葛之遗(夏衣; 给.....予)

(3) 无冻馁之患矣 ( 饥饿 ;忧患 )(4)非天质之卑 (天资,人的智力;低下) ....3.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

.

.

(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5.“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6.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7.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8.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1“日有廩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

9.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 ○

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 ○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10.“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11.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12.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我赞成“中有足乐”。

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3.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

重要性。 15.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这种手法写一组对偶句(只允许有一个或两个词取自原文)。

腹馁袍敝行深谷求师;衣丰食足坐大厦读书。 寒冬巨谷中负箧曳屣;暖春大厦下诵诗读书。

.

.

负箧曳屣入深山求师;披绮食肥居大厦读书。

16.对联(根据文章内容和下列所给的词语属对)

上联:昔日宋景濂 下联:今朝太学生

三.阅读题。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 这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同辈的人;称道,赞扬) (2)乡人子谒余( 拜见 ) ....(3)撰长书以为贽(写;信;古时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见面礼。) ...(4)言和而色夷(谦和;平和) (5)自谓(说) ..(6)论辩 (指谈论道理) (7)是可谓(是) .

3,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 是可谓善学者矣。 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1流辈甚称其贤。○2辞甚畅达。○3言和而色夷。○4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

4.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赞扬马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5.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什么?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赞扬马生善学的句子是: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7.赞扬马生文章写得好的句子是: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8.赞扬马生与长辈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的句子是: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9.本段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和议论。

10.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1.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A级:基础题一.阅读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m8p79gw51qw0b8cvba7dd7d92whi01ar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