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用实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实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作者:胡巍娜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1年第06期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托尔斯泰也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状态,对所学知识仅作肤浅接受,不作深入理解,导致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在运用中毫无头绪,这些都是由于思维能力不强、思维习惯不好造成的。因此,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有更好的思维方法和不同的思维角度,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化学源于实验,以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思想已成为实施化学素质教育的主潮流。那么在这与时俱进的潮流中,如何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过多的做题、解题已无法让学生获得思维的提升,“做做错,错错做”,很多学生处在尴尬、迷惑、反叛的处境。同样,一堂课教师喋喋不休讲个不停,也许在几天后的测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没多久,多数学生早已忘记如何去分析问题,更别提理解其本质。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属于自己的知识?基于学科特点,化学教学只能通过实验来解决某些问题。也许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会占用较多时间,也许短期没有明显效果,但相信在不断改革创新的高考中,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会获得更好的进步,使其在每个阶段都有促进自身思维发展的信念、方法与基础。本文仅从教学实际简述实验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对比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对比法能突出强调某一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全面衡量这一方案,从而帮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注重思维的严密性。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学生无法仔细观察,更别提深入思考,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对实验进行适当修改,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单方案研究为对比实验研究,力求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的活跃性。案例一: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苏教版)中“酚的性质和运用”一节时,谈到在苯酚分子中,由于苯环对羟基氢的影响,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更易电离。因此,苯酚与钠的反应要比乙醇与钠的反应更为剧烈。至此,怎么实验?有的学生说直接对比,更多的学生提出了质疑:苯酚常温下是晶体,无法直接和钠反应。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讨论后提出了如下多个思路:(1)先将苯酚加热熔化为液体……(2)选择一种恰当的溶剂,将乙醇和苯酚溶解并配成浓度相当的溶液……“三人行,必有吾师”,教师要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点燃这些智 慧的火花,使其成为“星星之火”。而在课后实验中学生

又发现将苯酚、乙醇水浴至苯酚熔化,由于乙醇、苯酚、钠的密度关系,导致钠沉于乙醇,浮于苯酚,无法做到接触面相同,且考虑到苯酚的黏性等问题,无法做到变量统一。在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案(1)方法的设计中,学生体会到从“想法”到“实施”,需要有严密的思维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而在方案(2)中,使用了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通过比较,一致认为采用丙酮为溶剂可以比较两者的电离能力。通过此次实验,学生深刻体会到要完成一个实验是多么的不容易,从中也有了更多的收获:思维要严密,对于传统观念要有一定的认同性和批判性,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使那些敢说敢做的学生受到很大的鼓舞,培养思维严密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案例二:有机化学除杂问题向来是实验中的重要的问题,学生很难区别对于溴乙烷中的溴、溴苯中的溴除杂的问题。每问每答:均为NaOH溶液,分液。关键问题在于学生对于卤代烃水解能力的判断。课本有句话:卤素原子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卤代芳香烃发生水解的条件较苛刻。如何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实验。通过对比,学生得出结论:溴苯(Br2):NaOH溶液,分液;C2H5Br(Br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溶液,分液(前两个碱性较NaOH弱、后两个是还原剂,能与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比实验设计与实施,学生理解了编者的意图,学会用对比的思维分析问题,同时注意到思维严密的重要性。 二、新颖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培养思维品质的基础,表现在学生对一切问题深入思考,对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方案设计等的全面理解,并用化学知识的本质规律,准确灵活地解决一切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创造性工作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巨大的热情,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工程都不会成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去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案例三:《化学2》与《化学反应原理》铜锌原电池的整合。《化学2》中铜锌原电池引发思考——锌片上为何会有气泡?要提倡学生大胆的想象,当然并非盲无目的、毫无根据的凭空乱想,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依据一定的材料有意识地设想,教师要变“学生的好奇心”为“强烈的求知欲”。如何改进实验装置?由“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探究原因,找准研究方向,搜索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盐桥。于是便有了《化学反应原理》中的装置:

而此处高中学生无法理解,为何锌与硫酸锌不反应,

铜与硫酸铜不反应,而这个装置中外电路电流计会发生偏转?此时,教师借物理学科中的重力势能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学习要螺旋式上升,但是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不断鼓励学生去思考,挖掘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当然,并非提出了问题让学生思考就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进行实验设疑时,需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进行积极深刻的探索性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延伸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科学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实验中要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力,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猜想和构想,这样就能在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创造中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案例四:《有机化学基础》中讲到蛋白质变性实验,教师演示时,往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看到沉淀,进而判断是蛋白质变性的原因。而学生做实验时,往往不注意“量”的控制,出现向蛋白质中加入硫酸铜至过量的过程中,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现象。此时与一般的教学产生了分歧:传统教学认为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产生沉淀属于变性,既然变性为何还会溶解?这个无意中发现的实验引起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得出了无数的猜测:有学生认为硫酸铜还称不上是重金属盐,所以开始的沉淀是由于盐析产生;有学生认为硫酸铜浓度大小对实验有影响……学生的踊跃参与,给了我心灵的撞击:在教师随意丢弃、认为理所当然的试管实验中也许蕴含着巨大秘密。

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是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根源。思维能力的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发散性是教师共同的责任。而化学更要借着学科特点,凭着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对未知事物的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思维提升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思维模式应用于目前的学习,也必将在未来开出更加灿烂的科学文明之花。 参考文献

蔡亚萍.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廖银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用实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用实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作者:胡巍娜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1年第06期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托尔斯泰也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状态,对所学知识仅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eu06mced6zh7s4eqk6667gj1yjjc01ck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