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3、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千米/秒,又等于3×108米/秒;光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13、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8千米,称为1个天文单位,光从太阳发出投射到地球需要多少时间? 解: t=s/v=1.5×108千米/3×105千米/秒=500秒=8分20秒

14、白天,在茂密的森林中的地面上,常能见到一些圆形的光斑,那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产生的像。取一长硬纸板,中间扎一个小孔,拿在手里放在阳光下离地约1米的地方,并使它与地面平行,观察地面,可以见到一个圆形的光斑。当把小孔变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和任意形状时,光斑始终是圆形的。那是因为太阳是一个球体,所以太阳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始终是圆的。这里所说的现象是小孔成像的现象,这个像是倒立的,像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请在下图中画出该物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5、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棱镜的另一侧的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有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16、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经棱镜后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橙光次之??紫光偏折程度最大,这样就把各色光分离开来,形成色散现象。 17、你能解释绚丽多彩的雨后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雨后由于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呈一定角度的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后,发生了光的色散,产生了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色散光,这就是所谓的雨后彩虹。

18、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下列色光中属于单色光①②,是属于复色光的是③④ ①白炽灯灯光 ②烛光 ③红光 ④绿光

19、阳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形成各色光按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形成的光谱叫可见光谱。太阳光除了可见光谱外,还存在大量的不可见辐射,在红光以外的不可见射线叫红外线,在紫光以外的不可见射线叫紫外线。

20、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区。 21、雨后彩虹从外到内色光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22、植物的生长依赖于可见光谱部分,促使叶绿素的形成主要依靠吸收红光和蓝光的能量,叶绿素形成后,由于它不吸收绿光,所以植物颜色呈绿色。

23、红外线的作用主要是热作用。红外线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植物的温度,加速叶片的蒸腾作用,加快植物的生长。人们制成红外线灯、红外线取暖器,主要用于加热、取暖、烘烤等。

24、人们利用紫外线能杀菌消毒制成紫外线灭菌灯,利用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制成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发出的光能吸引某些昆虫制成紫外诱蝇灯。但过多的紫外线对植物有害,对人特别是人的皮肤有害。 25、我国藏族同胞的皮肤为什么比较黝黑?攀登珠峰的勇士们为什么要把脸部的裸露部分用口罩、帽子、墨镜等物体藏得严严实实?

答:因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大。由于长期以来形成遗传基因,使得藏族同胞有黝黑的皮肤能够抵御较强的紫外线,不使皮肤受到伤害。攀登珠峰的勇士们把脸部的裸露部分用口罩、帽子、墨镜等物体藏得严严实实,主要是为了防止裸露的皮肤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

26、透明体的颜色是有它透过的光的颜色来决定的。各种色光都不能透过的透明体呈黑色,任何色光都能透过的透明体的颜色是无色的,通常空气、水等都是无色透明的。

27、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色光都不能反射的物体颜色是黑色,任何色光都能反射的物体颜色是白色的。混合颜料的颜色是由组成它的颜料共同反射的色光决定。

28、红光照在白纸上呈红颜色。绿光照在黑纸上呈黑颜色。红光照在绿纸上呈黑颜色。 29、种着花卉苗木的温室,把玻璃的颜色换成绿色,植物能生长的好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绿色玻璃只允许绿光透过而吸收其他色光,但绿色植物要反射绿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所以植物将没有光可以吸收,那么植物就死了。

5

31

第四章1〉土壤的组成和利用

1)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 动物、 植物 和 微生物 等称为土壤生物。

2)土壤是由 矿物质 、 腐殖质 、 空气 和 水分 组成。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 是 矿物质。

31

32

3) 矿物质颗粒 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矿物质颗粒按粗细可分为 砂粒 、 粉砂粒 、 和 粘粒 。土壤中矿物质是由 岩石风化 形成的。砂粒较多的土壤称之为 砂土 ,粘粒较多的称之为 粘土 ,砂粒、粘粒比利适中的土壤称之为 壤土。

4)覆盖在陆地表面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重要条件,它与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 息息相关 。 5)在土壤固体物质之间有许多的空隙,这些空隙就是水 和 空气 存在的地方,土壤中的多种物质有一定的 体积 和 质量 比例。 6)活动:三种土壤颗粒组成的比较

方法:自然沉降法现象: 土壤颗粒物质按颗粒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沉降,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7)构成土壤的物质存在的状态有: 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 。 8)土壤是经过漫长 岩石风化 和 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9)死亡的 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 腐泥状 的物质,粘附在矿物质 颗粒的表面,我们称它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 肥沃 。表层的 蚯蚓 数量越多。 10)陆地上的土壤中生长着不同的天然植物,这些植物又是地球上动物的 天然食物源泉。

1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

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 十分之一 ,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因此, 保护每一处耕地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12) 土壤的 结构 不同,导致土壤的性质和肥力有很大差异,其中,团粒结构的土壤 肥沃 ,而且 同期保水性能好,不成团粒结构的土壤,缺乏 腐殖质。

13)土壤的形成过程:A岩石开始 风化 ;B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生物 出现;C有 地衣苔藓植物

出现,形成 原始土壤;D 森林和草原 出现,土壤最终形成。

14)将少量的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口附近的管壁上会出现 小水珠 ,这是水蒸气 冷却 液化而形成的,这一现象说明 土壤中含有水 。 15)土壤中腐殖质形成的“开路先锋”是 地衣 。 2〉土壤与植物

16)植物的生长依靠 土壤 ,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本条件。而土壤的 形成 和 保护 又依赖于植物。土壤与植物之间是彼此依赖,相互影响的。

17)土壤必须保持一定的养分、 水分 和 空气 ,才能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如果植物缺乏 养分和空气,或者水分 太多 和太 少 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18)砂土通气性能 好 ,但保持水的性能很 差 ,容易使植物缺水;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 好 ,但容易积水,透气性能 差 ,这样会使植物根系腐烂;壤土中砂粒和粘粒的比例适中,土壤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 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9)活动: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 :现象: 草地在不同的倾斜度下水土流失均较小,而裸地随倾斜度的增加,水土流失大大增加。 结论: 说明植物能很好的保护土壤 。

20) 植物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结在一起,植物的树冠和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 水土 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没有 植物 保护,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21)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 乱砍滥伐森林 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行为必须加以制止。 22)土壤水土流失的速度与 土壤植被类型 和 覆盖程度 有着密切的关系。 23)土壤浸蚀主要包括 流水侵蚀和 风力 侵蚀。

24)土壤荒漠化主要是人类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和 过度耕种 等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的。联合国大

32

33

会决定把每年 6月17日 的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25)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的 腐殖质 耗尽, 团粒 结构遭到破坏。降雨时土壤容易 积水 ,而干旱时水分蒸发,土壤容易 板结 。 3〉土壤污染的防治

26)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 、人类生活的废弃物 以及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 灌溉 、 施肥 和 降雨 等方式进入土壤,超过了土壤的自净 能力,造成土壤污染。

27)塑料地膜覆盖技术被称为农业上的一场“白色革命” 。而塑料在土壤中很难分解 ,积累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渗水透气 、作物 根系生长 和 对水肥的吸收 ,影响农田机械作业。造成白色污染。 28)进入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通过 食物链 危害生物和人类健康。污染物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积累的污染物质就越 多 。

29)酸雨的主要危害是造成土壤 酸化 和 板结 。

30)土壤污染是一个漫长的 积累 过程。一旦被污染,治理就会变得很困难。所以防治土壤污染必须贯彻 “预防为主”的方征 ,控制和消除 土壤污染源 。具体措施有: 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 2、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3、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4、 加强污水灌溉区的监测与管理 。 31)利用植物 缓解 和 净化 被污染的土壤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可有效和廉价处理有害废物的新方法。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方法有 植物提取 、 植物降解 、 植物固定 。

32)我国西部地区尤其要重视 植树造林 、 退耕还草 、减轻 水土流失 和 荒漠化 的加剧。

第五章复习提纲及答案

11.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非常多,有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菌,它们的个体被统称为生物体。它们都不

断地从地球上摄取水分、空气、养分等物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12. 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部、颈、躯干、和四肢四个部分。 13. 动物的脸和人的脸有什么不同?这种结构有什么功能?

14. 人的手有哪些功能?

15. 躯干是动物的主要部分,常呈圆柱体形或扁圆柱形。人体的躯干从腹面可分为胸部(内有心脏和肺)、

腹部(内有胃、肠、肝、肾等内脏器官),从背面可分为背部、腰部和臀部。躯干的最外面为皮肤,内有肌肉、骨骼和各种内脏。

16. 动物附肢的功能使身体能运动,并发生位移。人体的附肢称为四肢,位于躯干上部的称上肢,位于躯干下部的称下肢。

17. 鸟的前肢演变成翅,海豚的前肢演变成鳍状肢。 18. 人体的“五官”指人体的口、鼻、眼、耳、喉。 19.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0. (1)取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是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自己面前略偏左的位

33

34

置上,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

(2)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和目镜成一直线。眼从目镜中观看,手持反光镜对向光源,见到镜筒内有明亮的圆形视野。光线很强视野太亮时,可用小光圈或反光镜用平面镜的方法使视野变暗。光线很弱视野太暗时,可用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镜的方法使视野变亮。 (3)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的通光孔中央,并把装片用压片夹压住。

(4)调节时,先用眼看物镜,手握粗准焦螺旋,向外转动,使物镜下降到几乎接近装片为止。再用眼从目镜中观看,手向内转动粗准焦螺旋,看到物象时,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变清晰为止。

(5)换用高倍镜时,要先在低倍镜下,把要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变清晰为止。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7)目镜长的放大倍数小,(填“大”或“小”,下同)物镜长的放大倍数大;有螺纹的是物镜(填“目”或“物”)

(8)用显微镜时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要把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向移动装片。

(9)同一装片,在高倍镜下比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变暗;(亮、暗)细胞的数目变少;(多、少)细胞的体积变大。(大、小)

10.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形态各异,多种多样,但它们大多由细胞构成。 1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一般都具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2细胞由英国人胡克于1665年发现,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其实他看到的蜂窝状的小室是细胞。

13.地球上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细胞,最大的细胞是鸵鸟的卵细胞。

14.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除水、无机盐,还含有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等有机分子。 15生物体由小变大,是因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16细胞分裂的方式最先被发现的是直接分裂或称无丝分裂,后来又发现了间接分裂或称有丝分裂。 17.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所有的生命活动(如摄取食物、排泄废物、运动、繁殖、遗传、变异等)都在细胞内完成。

19.多细胞生物是由多种多样的细胞构成的。各种细胞分工合作,实现多细胞生物完整的生命活动过程。所有说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0.草履虫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用肛门点排出食物的残渣,用伸缩泡排出废物,用纤毛进行运动,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21.细胞学说是在19世纪,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来的,细胞学家的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新细胞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细胞学说的生物学意义是说明生物间存在亲缘关系,对进化论是一个很大的支持,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种通过细胞联系起来。

22.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应先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制作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则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这样做的作用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1)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侧壁上刮几下。 (3)把刮下的东西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端先靠近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6)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应先用低倍物镜观察。

24.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艾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病毒不具备细胞的基本结构,因此其遗传物质(或是DNA,或是RNA)只有进入其他生物的细胞后才能表现出生物的基本特

34

35

征。

25.生物体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生物个体,也是地球上的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6.动物的头部通常长有眼、鼻、口、耳等器官,这些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从外界捕获信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7.与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在缓慢的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8.刚分裂形成的细胞体积很小,需从周围吸收营养物质,使细胞体积增大,质量增加,这过程称细胞生长。 29.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30.人体的四大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1.植物的基本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分泌组织。

32叶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叶柄、叶脉属于输导组织,根尖属于分生组织,树干树皮中有分泌组织。

33.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4.上皮组织分布在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体内各种官腔的内表面。结构特点: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之间密集。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

35.肌肉组织分布在四肢、躯体、心脏、胃、肠。结构特点:由肌细胞构成,分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功能:能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36.结缔组织分布在血液、软骨、肌腱。结构特点: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多。功能:运输、支持。 37.神经组织分布在脑、脊髓、神经。结构特点: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38.右图中A、B、C分别说明细胞的三种生命现象,请回答: (1)A过程是属于细胞分裂的过程;B过程是属于细胞生长 的过程;C过程是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

(2)在A变化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细胞核中出现 了染色体。

39.生物体的各种不同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所以说,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40.植物体中,导管从根一直连通到茎、叶,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41.根、茎、叶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其中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

42.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43系统是由许多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基本生理功能,这些器官组成了系统。 44..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45.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46为什么说鼻是一种器官?

47人体皮肤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多种组织构成,应该属于器官,而且是人体中的最大的器官。

48.人体和动物体由小到大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49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其功能是保护和支持。

50高等动物体由系统构成,并且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整个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以保证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绵延。

第六章复习提纲及答案

1.自然界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由水分子构成,蔗糖由蔗糖分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35

36

如铜由铜原子构成,氖气由氖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有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构成物质的任何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如每个水分子含有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任何分子都有原子构成。 4.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大量实验事实,经过周密的思考,提出近代科学原子论。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于1811年提出分子假说。从此,两种学说构成一个完整的原子—分子论。它清除了化学界的分歧与混乱,促使化学健康深入的发展。

5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于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核带负电的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6.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构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相等的,因此,整个原子不带电荷。质子核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7.实验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和相互作用,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8.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由元素组成。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名称,并用元素符号表示。 9.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按质量分数由多到少排列:氧,硅,铝,铁(2)宇宙中氢最多,其次是氦(3)空气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最多的是氮元素,其次是氧元素。(4)人体中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是:氧、碳、氢、其他。(5)海水中的元素:氧、氢、氯、钠(6)植物所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为:氮、磷、钾,因而化学肥料的有效元素为氮、磷、钾。(7)地核中主要是铁和镍。

10.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单质分成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由不同中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组成。

11.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和化合物的微粒组成的式子。 12.纯净物是由同种单质或同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1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没有固定的性质。混合物通过蒸馏、过滤等方法分离可以得到纯净物。

14.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一类变化。化学变化是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产的变化。 15.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导热性等属于物理性质。

16.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17.晶体是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固体。非晶体是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固体。

18.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是碳的不同单质。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时的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的缘故。

36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 

13、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千米/秒,又等于3×108米/秒;光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13、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8千米,称为1个天文单位,光从太阳发出投射到地球需要多少时间?解:t=s/v=1.5×108千米/3×105千米/秒=500秒=8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ahp4eqnq5kaxd90sc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