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6

5、空气对流的原理: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会变小并上升;而空气受冷会收缩,密度会变大并下沉。也就是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所以要使气体(包括液体)很快流动,加热必须加热气体(液体)的__下部_,而冷却气体(液体)应该冷却气体(液体)的上部。

6、海陆风的形成:因为水容纳热的能力比沙石大,接受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升温快,放出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降温也快。所以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陆地上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而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区,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即风从海洋吹向 陆地_,形成了海风。晚上刚好相反。

7、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一个人不吃饭,可以存活几星期,不喝水,可以存活几天,但不呼吸空气,只能存活几分钟。

8、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3)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百烟,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会有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1/5。

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会有约1/5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这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水进入瓶中是因为_氧气消耗了,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

(3)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红磷的量要充足,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要等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若放入的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得的数据偏小;若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实验数据偏 小;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会导致看不到实验现象。

9、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痰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它们化学性质不活泼,曾一度被称作惰性气体,但现在发现稀有气体还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它们有许多用处:例、氦气约为氢气密度的2倍,但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安全,因此可用氦气充填飞艇和气球。当电流通过冲有稀有气体的灯管是,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光,霓虹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10、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不同,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来制取氧气和氮气。由于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人们液氧和液氮分别装入蓝色和黑色的钢瓶里。工业制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11、早在18世纪,通过实验测得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12、实验中制取氧气可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等物质。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通常是无色的液体,用它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用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字母表达式为 H2O2MnO2 H2O+O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字母表达式为 KMnO4→ K2MnO4+MnO2+O2 )。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字母表达式为KClO3MnO2KCl+O2) 反应1和反应3中都有二氧化锰,它的作用是催化剂,反应中它的作用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13、右图是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仪器名称①分液漏斗

②锥形瓶 作业本2第15面图 ③集气瓶 ④水槽 ⑤导气管

(2)图中的气体收集方法叫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此气体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为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若想收集比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若想收集较纯的氧气可用排水法。

(3)刚开始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就马上收集气体,此时收集的氧气不纯,这是因为空气没排尽。

(4)收集满的氧气必须正放在桌面上。鉴定它是一瓶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6

二氧化锰

27

(5)如何鉴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已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6)此实验中,分液漏斗中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必需缓缓地滴入锥形瓶中。这是为了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 14、右图是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制取氧气装置图: (1)请填写仪器的名称:

①试管 ②酒精灯 ③集气瓶 作业本1第19面图 ④水槽 ⑤铁架台

(2)①放入药品 ②加热

③连接装置,检查仪器气密性 ④等气泡均匀的连续不断的冒 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⑤移去酒 精灯 ⑥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 ⑦等试管冷却后拆下装置,然 后洗涤、整理

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③①②④⑥⑤⑦

(3)为什么试管口必须向下倾斜?这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试管破裂。 (4)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最高。

(5)若操作中先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稍等一会儿,再把导管移出水槽。你认为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正确的操作是什么?

答:水会倒吸进入试管,热的试管碰到冷的水,试管就会破裂。正确的操作是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15、我们通常把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前者是指那些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味道、水溶性、密度等。后者指那些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红磷能在氧气中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等。

16、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痰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

1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括号内写出反应的字母表达式)、及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O2点燃CO2)

点燃

实验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2)硫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O2 SO2)

实验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O2 点燃

Fe3O4)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本实验中须事先在瓶底铺上一层沙或水,那是为什么?

答:防止熔化的生成物滴落下来,使集气瓶因局部受热而破裂。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实验现象: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瓶壁上出现水珠,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以上实验中可以看出,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8、为什么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答:因为纯氧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得多,所以反应更剧烈。

19、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大量的热不及时散发,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而缓慢氧化是速度比较缓慢的氧化,不发光但发热。自

27

28

燃是不经点火就自发地燃烧起来的现象,原因: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及时散失,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

20、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是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填“燃烧”或“不燃烧”, 金钥匙第29面图 下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 以下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白磷不燃烧; ②不通空气时,热水中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③④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

21、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温度和空气。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

22、灭火,即不让燃烧继续发生,可采取的方法有隔绝空气、降温和撤去可燃物。油锅着火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盖上锅盖,此做法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野餐结束用水浇灭火,此做法的灭火原理是降温,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时,火自然就灭了;森林大火时,在火场边缘铲出一条隔离带,以防过火,这种方法的灭火原理是撤去可燃物。

23、专业消防员用高压水枪、泡沫弹等设备扑灭大型火灾。小型火灾用灭火器来应付。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当图书馆、档案室等处发生火灾时,可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2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仅占0.03%,而你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却约占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和其他原料制造出可口的饮料;二氧化碳还可用于灭火和在舞台上产生云雾缭绕的幻境;还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25、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它微溶于水,通常一体积水能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可使溶解的更多。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通常把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6、在充满二氧化碳的薄28、人工降雨的原理:向云层中施放某些物质,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为水滴降下来。常用的降雨剂有干冰、碘化银等。当人们利用飞机等将干冰洒落在云层中时,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而未来得及升华的干冰又是很好的水汽凝结中心,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得云层中的水汽迅速凝结变为水滴,天空便开始下雨了。

2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吹气和鼓入空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鼓入空气的无变化,吹入人呼出气的变浑浊了。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这个反应的字母表达式 CO2+Ca(OH)2 →CaCO3+H2O 。该实验原理可用于实验室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2)向盛有蒸馏水的两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用同样方法分别吹气和鼓入空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吹气的那支试管中溶液变红色,另一支无变化。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碳酸 ,这个反应的字母表达式 CO2+H2O→ H2CO3 。对变红色的溶液加热,我们又会观察到溶液红色消失又变成紫色。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二氧化碳+水 ,这个反应的字母表达H2CO3 → CO2+H2O。说明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

(3)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会变浑浊,如果继续向浑浊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又变澄清,因为碳酸钙可与二氧化碳和水进一步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 ,它的字母表达式为CaCO3+CO2+H2O → Ca(HCO3)2 ,这个反应是溶洞形成的原理。将含有碳酸氢钙碳的溶液加热,碳酸氢钙就会分解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又会变浑浊,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 ,它的字母表达式为Ca(HCO3)2 →CaCO3+CO2+H2O 这个反应是形成美丽的石笋、石柱和钟乳石的原理。

28

29

28、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 A.向右边的空纸袋中倒入

二氧化碳气体; 金钥匙 第40面中图 B.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 料瓶中,加入适量石灰水, 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C.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

(1)实验A的现象是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实验B中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且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

水的碳酸钙,气体的减少使瓶内气压变小,所以瘪进去了。 (3)实验C的现象是蜡烛至下而上的熄灭,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火焰的周围,而二氧化碳又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使蜡烛缺氧而灭。 29、据图回答:

方法指导书第35面图

(4) 写出仪器名称①酒精灯 ②试管 ③水槽 ④集气瓶

(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用的装置是B和D,能采用此方法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此法收集时需把导气管插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是因为有利于空气的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6) 实验的原料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它的字母表达式为:CaCO3+HCl→CaCl2+CO2+H2O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若木条马上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注入稀盐酸,④向反应容器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②①④③⑤

(6)用此实验装置还可以制取并收集的一种气体是氧气。

30、盛有石灰水的容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壁上常会生成一层白色物质,其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这层白色物质很难用水洗掉,这是因为它难溶于水;若要除去这层白色物质,可以用稀盐酸冲洗,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31、收集气体的主要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合于收集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排气法适于收集密度与空气有较大差别的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瓶口向上);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集气瓶瓶口向下)。

32、大气圈保护着地球和人类,但是人类的活动污染了大气,加剧了温室效应,扩大了臭氧层空洞。 33、若没有大气圈地球上将会怎样? 答:地球上将不会有任何生命;地球表面将和月球等一样受陨石直接撞击而变得千疮百孔;地球表面白天、晚上的温差会很大等。

34、大气层自上而下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对流层,它能形成云雾雨雪,并保持地表的温暖,这一层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平流层中分布有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辐射,对地球上生物起保护作用;更高的电离层,空气已电离成离子,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实现无线电波的远距离通讯。

35、对流层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透过,但却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发。因此,地球表面才温暖湿润,生机盎然。但如果对流层阻止热量散发的能力太强,也会造成危害。在过去的100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约25%,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的收成,气温升高造成蒸发加剧,将加剧土地的荒漠化;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和淹没城市。为控制温室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一、积极植树造林增加地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二、积极开发清洁的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9

30

36、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地球上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是森林面积迅速减少。

37、分布在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发出紫外线中的99%以上,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1982年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产生了臭氧层空洞,而现在这个空洞任在不断增大。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可能伤害皮肤,甚至引起皮肤癌。臭氧的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化学物质如氟氯烃(氟利昂)、氮氧化物等引起。

38、一般认为,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可以是固体小颗粒,如灰尘、烟尘等,也可以是液体小液滴,如云、雾等。

39、我国正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空气污染,如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消烟除尘;将固体煤燃料改变为煤气或液体燃料以减少其中污染物的产生;改变工业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工艺和无污染装置以减少粉尘和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40、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包括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和环境空气质量等级。其中污染物主要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空气质量分别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第三章阳光复习提纲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态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射能。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2、宇宙中的恒星都和太阳一样都是能自行发光的天体,但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宇宙中的所有恒星,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点光源。因地球离太阳很远,又远比太阳小,所以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地球表面垂直于阳光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几乎是相同的。

3、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是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的,这就是为什么离点光源越远的被照面上看起来越暗的道理。

4、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表面深色的物体比表面浅色的物体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5、要实验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收辐射热的关系。

实验器材: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锥形瓶二只(其中一只用墨汁涂黑)、相同的温度计两支、单空橡皮塞二只,水。

(1)此实验中还需控制哪些量相同?

答:两个锥形瓶中加入水的质量、水的初温、放在同样的地点(如果用灯泡照射,须控制灯泡离两个锥形瓶的距离要一样)、照射一样的时间。

(2)实验现象是:涂黑的锥形瓶中的水温升得快。

(3)实验结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表面深色的物体比表面浅色的物体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6、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请判断下列哪些是光源?(填序号)③④⑤⑨⑩

①光亮的猫眼 ②晶莹剔透的水珠 ③眩目的灯光 ④发光的萤火虫 ⑤奥运会点燃的火炬

⑥璀璨夺目的钻石 ⑦正在播放影片的电影屏幕 ⑧金灿灿的奖杯 ⑨织女星 ⑩发出生物荧光的深海鱼类 7、象火炬这样由于高温而发光,是热光源。另有一类,在发光是温度并不高,如日光灯,是冷光源。还有些昆虫和海洋生物也能自行发光,如萤火虫、乌贼等,这是由于它们的发光细胞中有一种酶与氧作用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8、人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月球本身并不发光,人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在反射太阳光。 9、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0、请解释路灯下人影子的形成原理?当人远离路灯时人影会怎样变化? 答: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射到人的身上时被人的身体挡住了,所以在地上会留下阴影。当人远离路灯时,人的影子会变长。

11、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小空成像、日食的形成、月食的形成。

12、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通常用一条有方向的射线来表示假想的光线。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30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汇总 

265、空气对流的原理: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会变小并上升;而空气受冷会收缩,密度会变大并下沉。也就是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所以要使气体(包括液体)很快流动,加热必须加热气体(液体)的__下部_,而冷却气体(液体)应该冷却气体(液体)的上部。6、海陆风的形成:因为水容纳热的能力比沙石大,接受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升温快,放出同样多的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ahp4eqnq5kaxd90sc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