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1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1.讲解法。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4.故事穿插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录像带及相关设备

2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显示]

一九五四年四月,朝鲜停战不久,经中、苏、英、美、法五大国同意,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下令,不准同中国代表团任何人握手,以傲慢顽固态度对待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人员,成为外交史上的笑料。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史密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艾森豪威尔麾下的一名将军,会议开始一个星期后杜勒斯回国,史密斯便担任代理团长。

会议期间,苏联代表团团长莫洛托夫面告周总理,史密斯曾经流露出对美国外交政策不满,认为美国对中国实行敌对政策是不现实的。周总理对这条信息非常重视。 在某一次会议的休息时间,各国代表都在休息大厅喝咖啡聊天,史密斯主动走到周总理翻译浦寿昌(后任外交部副部长)跟前聊天,夸他英语讲得好,是地道的美国音。问他在哪儿学的,还说了一些友好的话。浦寿昌将上述情况汇报给总理。总理对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很重视,认为不应该拒绝同美国接触,即使是美国代表团也不是铁板一块。我们不应放弃任何可以做工作的机会。总理说:“好啊,既然是史密斯愿意同我们接触,那明天休息时,我找他谈谈。”第二天,史密斯见总理走上前时,他急中生

3

智,连忙把咖啡杯捧在右手,当周总理向他伸出右手时,他很尴尬地用左手握住周总理的右胳臂晃了几下,避免违反杜勒斯不准与中国人握手的禁令。周总理对此毫不介意,同他友好地交谈。日内瓦会议结束时,他主动地在休息厅与周总理交谈,微笑着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感到非常荣幸,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希望朝鲜能够得到和平。说后招手而去,又一次避开握手。对此外电纷纷作了报道。

本课所叙述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外交家。 [导入语示例二]请同学们看一幅照片。 [投影显示]

同学们,照片显示的是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时步入会场的情景。那么日内瓦会议是一次什么会议?它的召开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到的。 [板书]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定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些政策思想。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同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4

议第一次会议对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分别作出了重要的规定,为建国后的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其含义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政策,就是宣布新中国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国际上正在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而且,新中国诞生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有可能对中国进行武装干涉,而苏联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上述情况决定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

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不但规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而且规定了新

5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2wc0738pm6gjog0oh073pit886asl004w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