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毛概结课论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毛概结课论文

————构建人的自身和谐

摘要: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如果每个人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就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人自身的和谐作为重要环节。 关键词:社会和谐 人 自身和谐 正文

人自身的和谐,是指一个人身心(特别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体现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根本上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价值追求。 一、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净胜。中国古代就注重和谐,并十分关注人的自身和谐。儒家强调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忍得思想和行为,以‘仁爱’为核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作为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到家主张以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自身和谐。

世纪之初,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理念,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涉恶会注意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等内在手段构建忍得自身和谐。

从现实来看,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不和谐的结果。如果得不到即使有效的解决,反过来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和谐,而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忍得自身不和谐。人组成社会,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如

果人自身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是一句空话。如果把社会和谐比喻成金字塔的顶端,那么忍得自身和谐则是金字塔的基石。 二、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内容

人的自身和谐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再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过程中,相应的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指自然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二是指社会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

作为自然属性的,首先面对的是人本身,要达到和谐,主要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只有满足了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人才具有自身和谐的基础。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因素 达不到和谐状态,作为人来说也就不可能以和谐姿态去处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有了较低层次的和谐,才会有更高的追求,次啊会去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张,去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达到人外在与内在的真正和谐。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必须更加注重人在社会意义上的自身和谐。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素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素质高低,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决定人的自身和谐程度。社会意义上的自身和谐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光、人生观、价值观,既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又能够有效的改造主观世界,又能够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以友好的姿态融入自然社会,以爱心呵护自然和社会,以真诚和信誉构筑社会。

总的来说,人的自身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完善自身,使自己成为与外在世界和谐相处的个体。为构建和共享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如何实现人的自身和谐

如何实现自身和谐,自我修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生在世,总要面对诸多的难题和坎坷。对此,我们既不能消极回避等“来世”,更不能情绪偏激走极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立足现实,直面人生,不断提升自己,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化解各种人生难题。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自身和谐最深层、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当前,价值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凸显,

各种价值观相互激荡。这一方面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追求,但另一方面也对人们如何选择价值观、如何追求价值目标带来了挑战。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根本原因就是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上出现了偏差。因此,要实现自身的和谐,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不断调整个人的价值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现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崇高的事业追求与平凡的生活结合起来,把美好的愿望与现实的可能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有豁达的胸怀。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各种矛盾客观存在,许多矛盾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但这些矛盾都是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大多数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发展的办法、建设性的态度加以解决。人生常有不如意的事,需要以宽广的胸怀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自觉矫正偏执心态,善于从精神上实现自我平衡。其次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把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奉献中度过人生。

要培育和谐的思维。思维方式的异同,决定着人自身发展的途径和结果的不同。不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实现人自身的和谐,都需要和谐的思维。所谓和谐思维实际是辩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以追求事物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思维。和谐的思维方式承认差异,尊重矛盾,主张尽可能求同存异,推进矛盾的有序运动,通过寻找和扩大共同点,取得有利于矛盾各方的最佳结果。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心理基础。

实现人自身和谐,是一个自身修养与外部引导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自我修养是实现人自身和谐的内因,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营造有利于人自身和谐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则是实现人自身和谐的外因。

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要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就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思想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大力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力度,加大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力度,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人自身和谐创造良好的条件。

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一个公正、平等、正义的社会,有益于人自身的和谐。要把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容共生,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潜力为代价,不能砸子孙饭碗、断后辈生路,前代人的发展要为后代人能够更好发展创造条件。要树立共建共享的理念,着力在社会公平、关注民生上下功夫,从制度上解决户口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其它各项社会保障等,特别是要关注困难群体,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要为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才可能真正做到自身和谐。因此,要提供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为人们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机会、舞台和条件。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一种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毛概结课论文

毛概结课论文————构建人的自身和谐摘要: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如果每个人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就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2r9u77kq68mpoj7ocb09o8y29wtcx00yz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