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度米文库汇编之2015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度米文库汇编之2015种质资源调查报

.style1 {color: #ff0000} -->

点击查看: 

相关推荐: | | | | | |

根据农业部下达的“中国畜禽(鹿)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项目要求,2013年6月20日-9月18日,中国畜牧协会鹿业分会组织专家组,对中国梅花鹿与马鹿品种鹿资源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目的意义

畜禽种质资源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物资源,它既是物种生态多样性的基础,更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柱,其保护、利用、研究、开发对国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本次调研以通过国家审定并在世界粮农组织登记注册的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东丰梅花鹿、四平梅花鹿、敖东梅花鹿、兴凯湖梅花鹿、伊河马鹿和塔河马鹿8个品种鹿为重点调研对象,对品种鹿的种群现状、生产情况、存在问题、资源保护等情况进行系统调研,旨在找出制约品种鹿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因,提出可行性措施,为政府今后制定品种鹿种质资源合理保护、利用方案提供依据。 2.调研形式、行程

调研采取专家组现场走访、听取有关单位汇报、召开座谈交流会、查阅有关资料数据、进行会议总结讨论的形式进行。先后对双阳、四平、东丰、西丰、兴凯湖、敖东、农二师33团、伊梨山银哈达公司等品种鹿场,以及双阳区王氏种鹿养殖基地、长春市双阳区牧业管理局、吉林省尊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长双鹿业特产开发集团、长龙鹿业、吉林优质梅花鹿良种繁育场、长春市双阳区佳盛麟种鹿场、长春市双阳区浩然鹿场、双阳鹿乡鹿茸市场、吉林东大鹿场、崔尚勤养鹿场、铁岭吉达鹿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罗剑通养鹿场、辽宁省参茸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伊通吉云鹿业、哈尔滨金地鹿业有限公司、友谊农场鹿华园养鹿合作社、新疆天源公司、厚拾生物公司、昌吉盛华商贸公司等计29个养鹿场进行走访调研。 3梅花鹿品种资源保护调研 3.1梅花鹿品种资源保护现状

目前,梅花鹿品种鹿分布以品种审定前集中地居多,各品种鹿对外都有输出,分布全国各地,其中兴凯湖梅花鹿、东丰梅花鹿、四平梅花鹿对外输出数量较少,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对外输出数量较多。品种鹿现存栏数较审定时减少近70%,梅花鹿在全国总体存栏量在50万只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其中品种鹿及经品种鹿改良的鹿大约占80%以上,其余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江苏等地。养殖方式从小家小户分散饲养向公司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机械化程度偏低;育种档案管理普遍欠缺;品种鹿基础群减少,70%核心群不复存在,致使品种鹿的进一步巩固、提高、完善工作很难进行,品种鹿受消失的威胁严重。 3.2梅花鹿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成效

3.2.1品种鹿品质优良,受到养鹿场、户的欢迎

广大养鹿场(户)对品种鹿的产茸量高、遗传性稳定的优良特征普遍了解,养鹿场(户)普遍认为品种鹿茸型好、产量高、遗传稳定,后裔表现好,杂交改良效果好,利用时间长,经济价值高,他们愿意饲养品种鹿或经品种鹿改良的鹿。事实上,现广大养鹿场(户)饲养的基本是品种鹿或经品种鹿改良的鹿,其中以双阳梅花鹿居多。

3.2.2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出台保护优惠政策、品种资源得以保存

在国内鹿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各地鹿业管理部门为了保护好、利用好现有品种鹿,促进鹿业健康发展,各地区结合鹿产业需求和市场情况都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保护了品种鹿种质资源。

吉林省政府主管部门每年拿出2000万资金作为梅花鹿发展基金,支持企业进行梅花鹿良种繁育和规范化养殖。吉林省科技厅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对提高梅花鹿人工授精繁殖效率研究立项支

持;2000年又将吉林省梅花鹿主要经济性状遗传改良技术研究作为重大项目进行招标;2004年以后又通过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共建专家大院的形式,在梅花鹿主要养殖地区示范推广梅花鹿良种高效繁育技术。 吉林双阳区将双阳梅花鹿确立为双阳特色资源,作为重点进行扶持。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畜牧、科技、财政等部门参与的梅花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从管理、技术服务到市场开拓进行宏观调控。力抓种源基地建设,建成原种场1个、扩繁场4个;组织了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种源保护、产品开发、科研攻关的科技团队;出台了相关的资金补贴政策。

辽宁西丰县,为扶持鹿业发展,打造全国鹿产品集散地,以政府文件形式向各部门下发西政法〔2012〕9号《西丰县扶持鹿业规模养殖优惠政策》,在养殖基础母鹿、规模鹿场建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建设标准化鹿业小区、养殖特级梅花鹿、马鹿公鹿、种源基地建设、梅花鹿人工授精和创造发展环境八个方面给予资金补贴、补助与奖励,如母鹿人工授精每只补助300元,二杠茸3kg以上、三杈茸5kg以上奖励2000元。

另外、四平地区、东丰地区、兴凯湖农场都出台一定的政策,并利用药业、建筑业、商贸业等产业,吸收与调动民间资本来保护和发展品种鹿的资源。这些政策措施实施使中国品种鹿类种源得到了保护和延续。

3.2.3抵住了市场冲击,品种鹿场实现了顺利转型,鹿群质量整体提升

中国是一个养鹿历史悠久的国家,从1950年开始,从辽宁、吉林到全国新建许多国营鹿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育并审定了6个品种1个品系,培育的品种 (品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产茸量高、遗传性能好。但随着鹿业市场的国际化,国外的冲击和国内单一的市场消费,从2004年开始中国鹿业一度萧条,国营鹿场纷纷破产倒闭,但品种鹿场由于政府重视,业内保种,一些药业公司和民间资本的注入,使品种鹿场实现了顺利转型,种质资源得到保护。养鹿场由国营经济转为私企经营,在市场调控之下,养鹿业逐步走向“精养”之路,劣质鹿、低产鹿基本被淘汰,鹿群数量虽减,但鹿群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3.2.4经济转型,出现新型经济模式,涌现创新技术

随着鹿业从国营、集体到个体、私营的市场化,市场经济培育了一些新型经济模式,如合作社经营模式、异地纯繁模式、“养殖+生态+观光”结合模式、三元杂交新品种培育模式、合作服务平台模式、经济杂交利用模式等等。同时,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和吉林农业大学)针对梅花鹿良种繁育和规范化养殖开展技术研发,先后研究成功梅花鹿腹腔镜输精、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和x、y精子分离精液精准输精技术,以及规范化梅花鹿养殖系列标准。这些先进技术通过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的大范围示范推广,为一些梅花鹿品种的选育提高和低产梅花鹿的品种改良做出了很大贡献,获得国家农业丰收奖奖励。此外,各地梅花鹿养殖企业也自行研发出一些新的繁育技术,解决了生产难题,具有实效意义,典型案例有:通过摄像监控梅花鹿发情行

为,以确定最佳输精时间、混贮饲料发酵技术等等。尽管这些新型模式实体比较小,但这些新经济模式和新技术的出现,迎合了市场发展需求,会给养鹿业带来新的活力。 3.3存在问题

养鹿业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品种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上取得了好的成效,为中国鹿业健康发展奠定了种的基础。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目前还存在很多制约鹿业种质利用、鹿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3.1品种鹿数量锐减,品种存在退化趋势

品种鹿大多集中在原国有鹿场。随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品种鹿场由国有企业转制到私营企业,私营企业重视品种经济效益,不重视品种的继续选育提高和完善。品种鹿基础群骤减,个别品种鹿出现退化趋势。由于繁殖母鹿减少,良种扩繁受限,影响品种鹿优秀品质的继续提高与巩固。

3.3.2政策法规限制,企业发展严重受阻

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是鹿业产业链的龙头、先导,其强弱直接关系着养殖与销售产业的发展。而目前中国鹿业上层结构远落后于产业发展,例如家养鹿属野生动物管理,成为鹿业发展的紧箍咒。同样,人工驯养的马鹿鹿茸可药食同源,而人工驯养的梅花鹿主要产品鹿茸、鹿角、鹿胎、鹿骨仍不可药食同源,影响梅花鹿产品的开发利用。另外,在产品鉴别上,进口与国产、野生与家养、梅花鹿与其他品种鹿产品都没有明确的行业鉴定标准,不好区别对待。此外,对进口鹿茸没有实行质量监控,致使大量的质次价廉的初角茸、再生茸、过度骨化的茸(包括上段茸出口韩国后剩下的下段茸)进入国内加工领域,切片后冒充梅花鹿鹿茸出售,或直接作为原料在制药厂或保健品厂投料,严重扰乱了国产梅花鹿鹿茸的市场。这些问题严重的束缚了产业的发展。

3.3.3保种资金与技术匮乏、育种工作举步维艰

品种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要发挥种质资源优势,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金。所调研的育种场,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鹿只耳标缺失,体尺体重数据不详,繁殖、产茸记录不全,档案管理不够规范,育种资料不够完善等等。目前,鹿业低迷,一般企业维持生计都难,保种工作更无力顾及,即使有保种方案,也难落在实处,致使一些鹿场不得不出售原种(如:原双阳三鹿场),弥补资金维持生存。一些经济实力强的企业,虽重视育种和新品种的培育,但由

于缺少专业人士指导,育种方案系统性差,育种目标不够明确,育种工作也停滞不前。

3.3.4技术推广滞后、种质资源利用率偏低

目前,在养鹿生产中,涌现了许多新经验、新技术与新成果。如饲草加工上的青贮、黄贮、湿贮、微贮技术;繁殖上的人工授精、性别控制及胚胎移植技术;饲养上幼鹿培育,经济杂交利用技术等。尽管这些技术可给生产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在所调研场技术推广整体滞后。

在调研鹿场中,仅青贮与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较多,其他新技术应用率很低,并存在一定问题,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大的养鹿场,散户很少进行。就种质资源利用而言,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较少,绝大多数鹿场仍采用自然本交的方式配种,自然配种造成种质资源的严重浪费。很多鹿场渴望引进优良高产鹿或精液进行改良,但一无资金、二无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和省里有关项目支持往往涉及面过小、力度不大且持续时间过短,不能发挥应有效应。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培训少,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科技普及宣传不够;散户意识性不强;散户多不便技术推广。在今后有待加大技术成果推广力度。

3.3.5养鹿场间合作能力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

中国养鹿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与国际市场接轨需要一个过程。在目前,鹿业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养殖户大多还处于一个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状态,在政府没有系统的规范前,靠养殖户自律还很难。养鹿企业注重大而全,养殖、加工、产品研发一应俱全,没有进行行业的细化分工,没有合作平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程度低,市场一旦波动,不能形成合力应对市场变化,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尽管各个地区都有行业协会,但没有真正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服务、监管、协调职能,今后应加强协会建设。 3.4推进措施

3.4.1政策放开、规范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政策环境

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当前急需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人工驯养鹿与野生鹿分开,放开家养鹿流通环节;解决人工驯养梅花鹿“药食同源”问题,为企业发展赢得宽松政策条件;规范鹿产品市场,进行科学鉴定试验,形成按品种、按等级定价的产品价格机制,保证民族品牌梅花鹿产业发展;协调林业、畜牧业、卫生、药监等部门的关系,明确责权,减少鹿产品流通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形成鹿产业的良性发展循环。

度米文库汇编之2015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度米文库汇编之2015种质资源调查报告.style1{color:#ff0000}-->点击查看: 相关推荐:||||||根据农业部下达的“中国畜禽(鹿)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项目要求,2013年6月20日-9月18日,中国畜牧协会鹿业分会组织专家组,对中国梅花鹿与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2mpu6edeu9kfa2517te4mn0g1mmhw00jl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