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财政学第5章讲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五章――讲义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The

purchases of the government II)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Analysis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general)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s)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three rural issue”)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Fiscal investment and loan program )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一、本章简介

主要阐述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二、重要名词

财政投资性支出 基础设施 BOT投资方式 财政投融资 三、重点内容

1、了解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掌握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区别 3、掌握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4、了解基础设施的属性、特征和提供方式

5、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一般特征。 6、掌握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7、了解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和财政采取的措施。 8、掌握财政投融资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investment and economy growth) 1、如何理解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力。马克思把货币资本的投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凯恩斯不仅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论述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并提出了加速原理。 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投资可以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增加投资可以带动基础工业的发展,包括生产资料或设备生产的增长。 3.增加投资中的一部分,可转换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又可刺激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4.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同样可以增加和改善供给。这是投资刺激需求的乘数效果,所以,投资又成了调节供求总量平衡的重要手段。 5.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说,投资规模受当期生产和收入水平的制约。因此,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1)投资规模要适当;(2)投资结构要合理;(3)要注重投资效益。 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趋缓时,政府会加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增速过快,并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会采取压缩投资的措施,迫使经济增速减缓。

1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features、scope and criteria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1、政府投资的具体范围是什么? 基本建设支出 增拨流动资金 生产性投资 非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 非生产性投资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卫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 基础设施 投资 基础 产业 基础 工业 社会性基础设施----非生产性(科文教卫) 能源(电力)工业 原材料工业(建筑材料、钢材、石油化工) 挖潜改造资金 科技三项费用 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狭义 经济性基础设施----生产性(交通运输、通 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等) 生产性投资 非生产性投资 2、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特点是什么?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 政府投资是指预算内投资,即财政投资,或称政府财政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非政府投资是指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从事的投资。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比较内容 政府投资 非政府投资 1.投资地位不同 居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 居于市场投资的主体地位。 2.投资目标不同 追求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可以是微利或不盈利。 3.资金来源不同 政府财力雄厚,依靠财政无偿拨款和政府投融资。 追求企业盈利最大化。 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和社会筹资进行。 4.投资项目不同 从事规模大、周期长、资金占用从事规模小、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多的开发性或战略性投资项目。 性项目。 5.投资结构不同 优化投资结构,保持经济结构的合理。

2

导致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失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瓶颈”制约。 3、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分析各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入手。然而,其比重的大小会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 1.经济体制的不同。一般而言,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非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或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非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2.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的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欠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 以上影响因素对投资格局造成的差异,不仅仅在于政府投资规模的大小,还在于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同和所发挥作用的主从次序不同。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来实现经济的有效运行,在投资活动中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挥作用,通过间接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而欠发达国家和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国家,仍需要通过政府投资等直接手段来培育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并维持适度经济增长速度。

4、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方式是什么?

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方式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 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1.直接调节自身投资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的投资规模,使两者加总的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2.调节自身投资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结构的偏差,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直接调控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况,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与结构,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 间接调控指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和税收、财政补贴、折旧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条件以及投资的方向、规模与结构。

5、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是什么?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有: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 2.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 3.就业创造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能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资本-劳动比率越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说明经济增长越快。强调政府应投资资本密集型项目。 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它不仅要求政府在外延增加就业机会,扩大财政投资规模,而且要求内涵增加就业机会,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的项目。

3

财政学第5章讲义

第五章――讲义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Thegovernmentinvestment--ThepurchasesofthegovernmentII)第一节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Analysisofgovernmentinvestmentingeneral)第二节基础设施投资(Gov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1zx28r3gt8xswm2y1c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