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正式版)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信息标志 栏杆/扶手 围栏/栅栏 挡土墙、坡道、台阶 种植容器、入口造型 5 水景景观 1、自然水景 驳岸 景观桥 木栈道 2、游泳水景 2、装饰水景 3、景观用水 喷泉、倒影池 6 庇护性景观 亭、廊、 棚架、膜结构 7 模拟化景观 假山、假石 1、庭院水景 瀑布、溪流 跌水 生态水池/涉水池 人造树木、人造草坪 枯水 8 高视点景观 图案、色块、 屋顶、色彩、 层次、密度、 荫影、轮廓 9 照明景观 车行照明、人行照明 场地照明、安全照明 特写照明 装饰照明 6

4 绿化种植景观 4.1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内“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

注: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②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范围之外。

③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同时应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的要求。 ④参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2 公共绿地指标

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m2/人。 4.3 绿地率

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宜≥25%; 种植成活率≥98%。 4.4 院落组团绿地(见下表)

7

其中: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

4.5 绿化种植相关间距控制规定 4.5.1 绿化植物栽植间距

4.5.2 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

4.5.3 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最小间距的规定

8

4.5.4 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

4.6 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规定

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留出非植树区,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1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见下表)

4.7 植物配置 4.7.1 植物配置的原则

9

<1> 植物配置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植物形态、生态习性特点,满足不同绿化用地要求。其中包括:形态与空间组合的配置,季相色彩的配置,光照与耐阴植物的配置,建筑物、地下管线与植物的配置,种植设计程序从总体构思到具体配置,都要以植物的空间组织与观赏功能为出发点,考虑多种植物相互间的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2> 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置,要考虑植物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的配置,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的变化。

<3> 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4> 植物是居住区园林景观中最只要的元素,是以植物自然美、形体美、色彩美构筑环境美。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

<5>〉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 4.7.2 适用居住区种植的植物分为六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类。观赏树木又分为林木、花木、果木、叶木、荫木、蔓木六类。

4.7.3 植物配置按形式分为规则式和自由式,配置组合基本有如下几种:

4.8 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

植物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以各种方式交互形成多种空间效果,植物的高度和密度影响空间的塑造(见下表)。

10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正式版) - 图文

信息标志栏杆/扶手围栏/栅栏挡土墙、坡道、台阶种植容器、入口造型5水景景观1、自然水景驳岸景观桥木栈道2、游泳水景2、装饰水景3、景观用水喷泉、倒影池6庇护性景观亭、廊、棚架、膜结构7模拟化景观假山、假石1、庭院水景瀑布、溪流跌水生态水池/涉水池人造树木、人造草坪枯水8高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1zk9001zw3ibqw7s1xb7s7tu43ow500tp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