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02 我国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

专题02 我国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

【考点定位】 一、考点扫描 1、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考情分析

考点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名师点睛】要注意我国经济制度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二者相互构成,有机联系。 【试题演练】(2011高考江苏卷8)2010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23186.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民间企业投资额所占比例分别是23%、13%和64%。这说明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C.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名师点睛】我国的分配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对应非公有制经济,我们是实行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试题演练】(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居住证制度的推行,表明了该市对于流动人口与本市市民实行平等的政策和待遇。这一举措首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①入选;②说法错误,消除收入再分配差距说法过于绝对化,应该是缩小差距;③说法正确,这是协调城乡统筹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④说法与题目无关。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知识。

【三年高考】 12、11、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2012高考试题解析 考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居住证制度的推行,表明了该市对于流动人口与本市市民实行平等的政策和待遇。这一举措首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①入选;②说法错误,消除收入再分配差距说法过于绝对化,应该是缩小差距;③说法正确,这是协调城乡统筹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④说法与题目无关。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知识。

2(2012高考江苏卷10)如图2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12高考浙江卷25)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000元提高到20000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2012高考天津卷5)图2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A. 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A选项不选是因为从2007年到2011年扶贫对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扶贫对象数量逐年递增,如果选了A,那就等于是在说从2007年到2011年,我国治理贫困的成效是在降低的,这显然与我国实际不相符合。B选项不选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图中数据是针对“扶贫对象”,而不是针对“所有人”,谈不到使“人人”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不选D选项则是因为如果提到“分配”,那是针对提供劳动的劳动者或提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个体,而题目中提到的“扶贫”,可能扶贫对象并没有参与劳动,但也获得了扶贫款,这不能叫“分配”,而只能叫“社会福利”。因此选C: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逐年向好,因此国家可以逐年提高扶贫标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

【考点定位】必修一《经济生活》中英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 5(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 ,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02 我国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doc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02我国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考点定位】一、考点扫描1、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1v4r98gg56zh7s4eqk6667gj1yjqg01ci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