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 景观的定义:在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是土地的一部分,强调其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景观: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从属,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概括其特点可为以下七性: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和多功能性。

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

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实体形式。

两大学派:美国学派:来源于生态学。侧重对景观生态系统研究,把研究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系统生态学基础上,侧重对景观的异质性,多样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从空间格局分析,景观功能研究,动态监测等一系列方法。 欧洲学派:来源于地理学。主要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土地评价,利用和规划,形成了一套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动态变化的学科。

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是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斑块:景观最小异质性单元。廊道: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基底:景观中范围最广,相对均质和连通性最强的部分。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的组分构成和空间分布方式。 异质性(difference):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程度。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 尺度: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上的细化水平。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明确岛屿的概念:与外界有相对明显的界限;不受外界干扰;内部相对均质;与外界差异显著。阐述了岛屿上物种丰富度与面积的关系,遵循那个公式。物种丰富度取决于两个过程:1.物种迁入 2.物种绝灭,迁入率和灭绝率与岛屿面积,隔离程度和年龄有关。 距离效应:由于不同种物种在传播能力上和岛屿隔离程度上的差异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

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小,种群则越小,种群灭亡的概率也就越大。

异质种群(mata-population):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经典型 大陆岛屿形 缀块型 非平衡态 中间型或复合型种群 经典型:由很多生境和大小,形态相近的缀块组成。灭绝概率相同 大陆岛屿形:由少数很大的斑块和许多面积很小的斑块组成。大陆斑块经常起到库的作用。

缀块型:许多相互之间频繁交流的生境斑块组成的缀块系统。

非平衡态:空间上不连续,再定居不明显,整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连续性程度。

渗透理论(:研究临界阀现象。当媒介的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渗透物能突 然从媒介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临界阀现象:事件由于受到某种影响突然进入另一个状态。

等级理论:是一个由若干层次组成的有机系统。由若干亚系统组成。同一亚希统之内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大于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影响景观发育的因素 生物和环境 人为和自然因素。包括:生物之间相互作用,非生物环境的变异,人类定居和土地利用历史和现状;自然干扰的频率。

人为活动对景观发育的影响:1.改变森林的优势树种;2.扩大或缩小了一些动植物的分布区。3.改变土壤的营养状况;4.为外来物种提供机会;5.人类土地利用改变了景观镶嵌格局

景观的基本组成要素: 斑块: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资源在空间上的异质性所产生的斑块)

干扰斑块:由基质内各种局部干扰所造成的

残存斑块:基质受到广泛干扰而残留下来未受干扰的部分。 引进斑块,种植斑块:人为引种所产生的人工生态系统。 斑块的度量指标:斑块大小 形状 内缘比 数量和构型 内缘比: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斑块形状:半岛(peninsula):一个斑块狭长的外延部分。 漏斗效应:在半岛顶端,动物路径密度高的现象。 斑块的空间构型:不是单独存在,某些特定的斑块镶嵌结构在不同的景观中重复出现。

廊道定义(之前出现过了)

度量指标: 连通性 宽度 曲度 内环境

分类:线状廊道:全部边缘物种占优势的狭长地带。 带状廊道:有丰富内部物种的较宽条带。 内部种与边缘种的数量规律(林带宽度):内部种在宽度达到7-12米左右时能快速增加。

河流廊道: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两侧基质的植被带。功能:控制水流和矿质养分流动。2.作为陆地植物在景观中的迁移路径。

基质(定义之前出现过了)

判定标准:1.相对面积2.连通性 3.控制程度

基质的特征和作用:1.连通性 2.内部相对均质性 3.孔隙度 孔隙度:在景观基质中所含斑块密度的量度。

第四章

生态流与景观生态过程

生态流的定义:景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生态流流动机制

生态流移动机制 媒介物作用 驱动力作用 驱动力:扩散,物质流,运动。扩散:物体在景观中的随机运动。物质流:在重力和扩散力影响下沿能量梯度的运动 运动:消耗能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景观生态流移动模式 1. 连续运动:流的主体在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不存在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既为连续运动。(水)

2. 流的主体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其间出现过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即流的主体在某地出现过停歇,既为间歇运动。(动物的迁徙) 休息站式 暂住站式 3. 综合运动: 连续运动与间歇运动的差别 景观结构的异质性。景观中异质性作用对生态流的影响: 1. 生态流运动由连续运动变为跳跃运动;

2. 运动中的停顿点增强,流的物质与流程环境间 的关系越密切; 3.流的速度降低

4.相邻景观要素之间物质流: 水流 在土壤中的传输方式:下渗,侵蚀和地表径流,中间径流。 水流速度的决定因素 ①水输入量及其时间; ②土壤结构,特别是土壤孔隙度; ③土壤对水携带物质的过滤作用。 养分流,空气流。

5.养分流:以溶解质的形式随水流迁移的,属于土流的一部分。

6.流与景观结构:景观中的关键点:①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型自然植被)或不寻常的地物(如沙漠中的河流); ②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得不到恢复的区域;

③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

第五章

景观变化及其稳定性 景观变化的判断标准 ①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成为景观基质;

②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

③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景观稳定性几个概念(了解): 恒定性,持久性 惯性 弹性 变幅。。。

稳定性的含义: 一般来说,稳定性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景观稳定性的尺度问题 时间尺度 指衡量景观变化时假定的变化速率。 空间尺度 主要是指景观的异质稳定性,即景观结构在立地水平上不断变化和大

尺度上相对静止的统一。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 干扰:是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干扰的性质: 1.多重性 2。相对性 3.尺度性 4.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 5.不协调的

景观变化动态是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趋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景观空间变化动态和景观过程变化动态。

景观变化空间模式: ①边缘式:指新的景观类型从一个边缘单向地呈平行带状蔓延,景观变化从一个边缘开始; ②廊道式:指新的廊道在开始时把原来的景观类型一分为二,从廊道的两边向外扩张;

③单核心式:指变化从景观中的一点或一个核心处蔓延;

④多核心式:指变化从景观中的几个点蔓延,如居民点或外来物种的侵入(郊区化);

⑤散布式:指新的斑块广泛散布(如住宅区扩张)

景观格局演变与干扰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特性。

景观对比度: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 分为高对比度景观和低对比度景观。

景观粒度:景观依景观要素的大小可有粗粒与细粒之分。

粗粒结构与细粒结构的优势比较: 1.粗粒结构景观多样性高,但局部地区的多样性却低(边界附近例外),这样的景观结构可以为保护水源或内部特有物种,提供大型自然植被斑块,或为工业区建设提供大面积的建筑场地,却不利于多生境物种的生存。

2.细粒景观整体单调,但局部多样性高,更有利于多生境物种的生存,却不利于内部特有种生存。

3.一个带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具有上述所说的各项优点,是最佳的景观结构。

景观格局类型: 均匀分布格局;聚集分布格局;现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和空间连接。

肖竹宁将景观格局分类: ①镶嵌格局②带状格局③交替格局④交叉格局⑤散斑格局⑥散点格局⑦点阵格局⑧网状格局⑨水系格局

镶嵌格局:由大小差不多,形状基本规则的斑块组成。带状格局:由平行带状分布的要素组成。交替格局:反复交替出现的带状格局。

交叉格局:与交替格局类似,边界不规则,使景观组分之间出现交叉。。。。

合理的景观格局: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将相似的用地类型集中起来,但在建成

区保留一些自然廊道和小的自然斑块,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的边缘也布局一些小的人为活动斑块。 2.粗粒与细粒要素的结合

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 自然驱动因子 人工驱动因子

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程度和影响深度可分为:干扰,改造,构建。

第六章 湿地的定义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湿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展望 主要研究内容

湿地中生物个体;

种群及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演替; 湿地的评价与管理 2.主要任务:

主要自然湿地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 (2)湿地的滤过作用与区域水资源管理

(3)湿地的保护、利用与恢复重建的生态工程 (4)中国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研究 (5)人工湿地的生态管理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是湿生、中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要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所构成的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1.淡水沼泽湿地

淡水草本沼泽生态系统 (2)泥炭湿地生态系统 3)淡水木本沼泽生态系统 (4)河漫滩湿地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

2)潮汐淡水沼泽生态系统 3)红树林生态系统 4)河口湾生态系统 3.湖泊湿地 4.人工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产生粮食、工业原料等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景观的定义:在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是土地的一部分,强调其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区别和联系?)景观: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从属,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概括其特点可为以下七性: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0p5s1kb3h99g5n13tny9pg7z7hdod00tb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