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泥鳅养殖技术(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泥鳅养殖技术(2)

2、抓投放种苗质量。要选择体质强健、游动活泼、体光表滑、无伤无病、规格一致的泥鳅种苗。投放前要用20~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的病原体。投放要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投入,刮风、下雨、气压低及天气寒冷不宜投放苗种。

5、水质管理。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毫克/升以下时,要及时注入新水。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

6.疾病防治。在养殖工作中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每半月用漂白粉泼洒杀菌一次,使池水浓度为1ppm,或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10~15千克兑水泼洒,调节水质。在夏秋高温生长期间,经常加注新水、排放老水,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保持水质新鲜肥活,并相对稳定,预防病害,有利生长。

7.捕捉上市。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5月前捕获,采取捕大留小,上市规格在70~90尾/公斤。捕捞方法:拉网为主,地笼网为辅。最后进行干塘捕捞。

泥鳅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泥鳅的鳃上引起的一种疾病。 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5~10月份,尤以5~7月为甚,当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发生此病,在几天后可引起病鳅大量死亡。

预防:平时注意换水,保持塘中水质清新,不要过于富营养化,有机质含量太高易爆发此病。发现池中有死泥鳅,要及时捞出,特别是高温天气,一定要把死鳅捞出。否则,泥鳅的尸体在池底腐烂会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大量细菌,腐烂的尸体还会滋生霉菌,所以要及时消毒和施用底质改良剂。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因此,在成鳅养殖阶段,应采取施肥措施来培育天然饵料。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

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因此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结实的尼龙网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尼龙网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尼龙网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尼龙网布压实,这样尼龙网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尼龙网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尼龙网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排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在池塘的出水一端窖一根PVC管,一头在池外。一头在池内,带有弯头可接插一根高过池内水位40公分的竖管,在管外用

木桩设一圈防逃网。排水时,提起池内竖插管,就这样把水质比较差的底层水排出去。

首先,针对近年泥鳅发病情况增多的情况,在泥鳅苗下池前10-15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严格做好放苗前的清塘工作。 其次,加强肥水繁殖饵料生物的管理,清塘一周后注入新水50cm,注水时用4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60kg。

另外,还要加强苗种放养时的消毒,在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30分钟左右。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淡鲜美,还具有滋补药用功能,历来受人们的喜爱。2009年唐店后滩养殖场科技入户示范户刘登全开展泥鳅池塘高产养殖试验,试验面积5×667㎡,经4-5月的养殖,亩产1820kg,销售收入达32760元,亩纯利润达10060元。效果显著,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养殖条件

泥鳅池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为好,交通便利,确保用电。

池塘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面积为5×667㎡。池深0.8—1m,水深0.4-0.6m。池壁泥土应夯实,并沿池唐四周用网片围住,下端埋入土中10cm,上端高出水面20cm,以防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

2、放养模式 2.1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鳅苗前20d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消毒。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用铁丝网防逃。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约占全池面积的

1/3—1/5,深30-50cm的鱼溜,在池底铺一层腐质较多粘土。放养前7d用生石灰清塘,每667㎡池塘水深10cm用生石灰75㎏化成浆

全池泼洒。清塘5d后注水25cm,每667㎡施有机肥150—250㎏,用于培肥水质。

2.2苗种放养 3.饲养管理 3.1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动物下脚料以及麸皮、米糠、豆饼、瓜菜叶子等植物性饵料。也可以将上述饲料作为原料,制成配合饲料投喂。

泥鳅的食性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温在16~20℃,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动物性饵料各占50%;而水温超过24℃增投动物性饵料为60%—70%。具体投饵量随水温、水质、天气情况灵活掌握。3月分投饵量为泥鳅总重1%—2%;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3%—6%;7—8月份投饵量可增至泥鳅总重的6%—7%,9月份投饵量逐渐降至泥鳅总重的3%。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减少投饵或不投饵。水温适宜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让泥鳅“少量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投饵2次。投饵应做到“四定”、“四看”。

3.2水质调控

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cm为宜。当透明度大于30cm,每次667㎡施有机肥20㎏,增加池塘中的桡租类、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于

20cm,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高温季节经常注入新水,更换部分老水,定期开启增氧机。

3.3日常管理 4、效益分析

共养殖150天,每667㎡收获商品虾1820㎏,销售价18元/斤,销售收入32760元,扣除亩成本22700元(其中每667㎡饲料费11600元、苗种费10800元、电费100元、人工费200元),亩获纯利10060元。

1.在苗种放养方面,尽量投放大规格的苗种,这种规格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倍数大,更重要一点是这种大规格苗种一般很少患车轮虫病,即使感染,治疗容易,死亡率不高。

2.池塘饲养泥鳅,鳅塘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饵,等泥鳅苗适应环境后再投饵。开始先将粉状饲料沿池边四周泼洒,逐渐将投喂地点固定在食台上。

3.泥鳅善逃。要经常检查拦鱼设施是否破损,池埂是否坍塌,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另外还应注意杀灭和驱赶敌害生物。

泥鳅对水温特别敏感,当水温下降到5℃左右时,泥鳅就钻入泥中开始冬眠越冬。可天气冷了,无土养殖池的泥鳅怎样安全越冬呢? 无土养殖池中的泥鳅不能钻到泥里躲避寒冷,只好藏在水草里。但就算所选水草品种冬季也不枯萎,到了冬季水草里的温度也不高,泥鳅还是很容易被冻死。为了让泥鳅安全过冬,并且能够正常生长,就得增加水温。增加泥鳅养殖池水温可采用的有效方法为:在泥鳅养殖池扣大棚。如此可提高池水温度,延长泥鳅的生长期。泥鳅在大棚里采食依然很活跃,生长迅速。这样,冬季养殖时间可以向后延长两个月,而早春又可以提前两个月,通过扣大棚一年当中总共增加了4个月的养殖时间,泥鳅养殖效益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泥鳅养殖池扣大棚,对来年繁育泥鳅种苗也有好处。因为泥鳅繁殖主要是4-5月份,如果冬天能够让其加快生长,繁殖可以提前,并且还可以比较整齐,这样的话,有利于搞人工育苗。 泥鳅池有砖池或水泥池、土池、池沼改建池等类型,其修建方法分别如下:

一、砖池或水泥池。先按设计挖好土池,四周池壁用水泥板或砖砌水泥抹面。池深1.0-1.4m,水位线以下60-80cm,面积30-100m2。池底用水泥抹平或石渣夯实,上铺20-30cm枯土层,在排水口附近挖一面积为数平方米、深20cm的集水坑,便于捕捞。注、排水口都要安装防逃设备。

泥鳅养殖技术(2)

泥鳅养殖技术(2)2、抓投放种苗质量。要选择体质强健、游动活泼、体光表滑、无伤无病、规格一致的泥鳅种苗。投放前要用20~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的病原体。投放要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投入,刮风、下雨、气压低及天气寒冷不宜投放苗种。5、水质管理。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0lnl9bc9h1lh1d7s0l19lpyv23wp8008i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