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精华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学生讨论。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

- 6 -

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课本第6页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 7 -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准备: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

教师:1、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 调查生物状况。

2、设计调查表

调查 小组 组长 组员 调查地点 校园内 调查 时间 2003年9月 日 天气 状况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与人类

- 8 -

关系 植 物

动 物 组内互评 教师评语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调查

第二课时:整理、交流、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调查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例,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方案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

2、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普查表(或班主任老师分放的新生登记调查表),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地调查:

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等)。 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请教老师。 3.进行校园调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4.教师一起调查,注意安全第一。 三、整理统计: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四、展示、交流调查报告。

1.全班范围内交流,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相互交流。

2.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作用,力求通过交流相互促进,完善本次调查活动。

3.完成调查表中互评和老师评价部分。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想。

2.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算出平均值,其它班级或学校学生相比。 教学反思:

- 9 -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重 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 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教 师:在课堂上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 生:同桌带一只小地球仪 教学设计 一、生物圈的概念

1.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

- 10 -

2020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精华版)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00ti8aarb79c964hjsm5kaxd91bwp00kv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