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学毕业论文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少,节奏平稳。《朝元仙杖图》白描作品,画中是道教诸神朝见始元祖天尊的场面,诸神共八十余人,人物神态轩昂,疾步快行,用节奏调整布局,画面统一且不乏变化,处理繁琐画面协调而不杂乱,布局活泼空灵,疏密有度,画中的线条稠叠繁密,体现出东方绘画中线条有秩序、有规律、有节奏的韵律美感。

在我国传统美术绘画中,节奏韵律实际上是无所不在的,始终是以线条的韵律节奏占主要地位,国画的线条和西画的线条并不同,它是经过千年历史的提炼加工,运用笔墨纸砚的特殊功能加以发挥而成,当勾画一根线条时,轻则用笔尖,重则用笔根。笔头接触纸面的同时不断的改变它的角度,运用指、腕、肘的控制,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顿挫、疾、徐、巧、拙的丰富变化来表现画面的节奏,线条节奏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分为疏密、虚实、取舍、起伏。

国画中线条的虚实是指显示形体结构形态的实线和不体现物象结构的虚线,国画创作中如若没有实线,画面整体势必会空洞松散,如若实线过多,形体会表现的过于拘谨,会使造型不够放松灵动,因此需要虚线作为互补,调节画面形体的节奏,但是虚线过多会感到华而不实,则需要实线相辅相成,只有两者的适度配合才能使画面节奏协调统一。

对于调整画面各种关系和表现形体结构,取舍是很基础的线条节奏处理手段,是指对清晰模糊可有可无的线条的提炼,对于对调整画面不利并且和形体表现无关的线条,即便清晰也要舍弃,有些线条不能更好的表现画面节奏感,即便合理也要舍弃,不然就改变线条的位置以达到表现要求,线条节奏的关键在于排除无用的细节,留下需要的东西。

11

在中国画线条节奏的表现形式方面,笔触下的起伏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线条边缘轮廓、粗细、曲直、方圆的变化,利用运笔起伏的力度,可以展现出线条其中所附有的韵律美和节奏感。透过笔墨的韵律节奏,运笔的起伏转折,虚实强弱,一波三折,用墨的浓淡干湿等变化,来表达韵味深长,浓淡相生的画面效果。行线的长短曲直,缓急轻重,长短适中,直中有曲,曲中见方,动则有势,静则有威,使整体画面展现出韵律美和节奏感的巧妙结合。

画面中线条排列的远近构成了所谓的疏密,古人对疏密的对比关系看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可见在疏密大关系的比对中,疏,可以疏到极致,密,也可到极致,是一种一目了然的整体效果,是构成线条排列节奏的基础表现形式,然而疏密变化不仅仅是大关系的简单的变化,还有着更进一步的表现,就是所谓的“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在大对比关系表现下的具体变化是“疏中有物,疏而不密,密中有序,虽疏而不漏,虽密而不塞”,正是这种统一却不乏多变的疏密变化构成了国画线条的韵律和节奏,使之具有国画传统的特殊美感。

在中国画家的眼中,视大自然为绘画的根源,韵律节奏存在于客观世界生存运动变化的万物,在描绘自然万物的时候,一名画家的成功在于是否善于调整画面的韵律,用线将每个生命贯穿在整个画作中,依靠线条的节奏,色彩的韵律所造成的视觉冲击来暗示生命,线是中国造型艺术之魂,也是中国画传统艺术的韵律所在。

12

二、中国画墨竹意境的魅力

中国传统绘画被公认为线性艺术是毋庸置疑的,确实在中华艺术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线条作为国画的主要构成元素有着非常大的代表作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人们所信奉的哲学思想决定了这种特定审美,然而中国画的色彩也同样具有民族性的独特魅力和表达语言,其最主要的根源是来自传统哲学的熏陶,色彩在作为丰富画面主要表现手法的同时,更能表达画家的内心情感和生活乐趣,国画中的色彩韵味是西画远不能及且无法超越的,其作为画面的形式语言之一也突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色彩作为绘画的语言之一,是画面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语言,能够直接表达画家的喜怒哀乐和内心情感,这点在西方画作中有着尤为突出的表现。在西画中我们直观看到的就是丰富绚丽的色彩,但是这种色彩体系并无主次之分,它们地位平等且缺一不可,这点与中国画独特的黑白体系截然不同。

传统国画在色彩方面更注重墨色的使用,道家曾讲“五色令人目盲”,因此色彩相对于笔墨对国画的意义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古人讲究“墨分无色”,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提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就是说墨色通过

13

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并不会在画面上显得单调,看似单一的墨色被古人运用的出神入化,所表现出的色彩语言也并不单一。

中国画又叫做丹青,由此可见色彩在国画组成部分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性,谢赫将传统国画特有的用色规律原则加以总结,在《古画品录》的“六法”中提到:“气运生动、骨法用笔、传移摹写、经营位置、随类赋彩、应物象形。”其中“随类赋彩”指的是画家要根据物象本身的颜色来以相同或相似进行刻画色彩,主张作画不要去考虑环境色,要直接表现物象的固有色彩,因为中国传统绘画更崇尚主观感受,然而这就要求画家对复杂的环境具有高度的概括和处理能力。中国画的传统是重墨轻色,正如王维所讲“画道之中,水墨为上”

盛唐时期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工笔重彩发展成熟进而使中国画形成了新的色彩体系,如《簪花仕女图》,《历代帝王图》等,绘画色彩绚烂,风格宏伟。宋元时期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以墨白极端两色作为色彩载体,通过水墨色彩的融合,在宣纸上渗化成不同层次的墨色效果,展现了色彩丰富的层次和变化,这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独特韵味正是文人画的追求。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中国画的色彩体系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出现了众多的水墨风格和绘画理念,但是不能一味的让色彩取代水墨,在绘画色彩方面依然以水墨为主导,这也正是传统国画色彩语言的独特魅力。

14

三、线条节奏与色彩语言的融合

国画中线的节奏韵律始终占首要地位,色彩的表现形式是从属性的,由于强调线条在画面中的表现,本着庄子追求“道”的精神,必须要削弱其色彩。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者,在“有”与“无”之间,用单纯表现丰富,用有限表达无限,墨分五色,不以追求物象色彩的真实感为目的,王维在《山水诀》中说过:“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现代水墨画虽看不到过多的色彩点缀,却令画面达到了一种神妙莫测的境界,水墨与色彩相互渗化呈现出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的韵律美。这种随类赋彩的表现方式正是将国画独特色彩语言融化于线条千变万化的韵律节奏之中,调节画面的整体表现,依靠线条的韵律节奏,色彩的表现语言所展现的内心情感来暗示生命,表达自己对美的认知和追求。

15

大学毕业论文资料

少,节奏平稳。《朝元仙杖图》白描作品,画中是道教诸神朝见始元祖天尊的场面,诸神共八十余人,人物神态轩昂,疾步快行,用节奏调整布局,画面统一且不乏变化,处理繁琐画面协调而不杂乱,布局活泼空灵,疏密有度,画中的线条稠叠繁密,体现出东方绘画中线条有秩序、有规律、有节奏的韵律美感。在我国传统美术绘画中,节奏韵律实际上是无所不在的,始终是以线条的韵律节奏占主要地位,国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zh8x0nhoq8wrp7230mk0mq5e7eb5x017u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