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三年高考2017 - 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A.B.C.D.【答案】A

【解析】A项,NaHCO3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H2O,Na2CO3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两步反应均能实现;B项,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NaAlO2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AlCl3和H2O,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C项,AgNO3中加入氨水可获得银氨溶液,蔗糖中不含醛基,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D项,Al与Fe2O3高温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和Fe,Fe与HCl反应生成FeCl2和H2,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项,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反应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的条件。注意量的多少对生成物的影响,如NaAlO2与少量HCl反应生成NaCl和Al(OH)3,NaAlO2与过量HCl反应生成NaCl、AlCl3和H2O。

11.[2018新课标Ⅰ卷]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

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D

【解析】分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

6

3+

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

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C正确; 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2.[2018新课标Ⅱ卷]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3+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详解:A.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

B.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 C.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答案选C。

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

7

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13.[2017海南]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A.CO

B.SO2

C.HCl

D.CO2

【答案】B

【解析】A、CO不与Na2S发生反应,因此没有沉淀产生,故A错误;B、SO2具有弱氧化性,与Na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SO2+2S+4H2H+S

2-

2-

3S↓+2H2O,故B正确;C、利用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即发生

H2S,没有沉淀产生,故C错误;D、不产生沉淀,故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此题比较基础,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酸性的强的制取酸性弱,本题体现了SO2的弱氧化性,平时注意基础的夯实。

14.[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答案】B

【解析】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将进气管伸到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可用于吸收尾气,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以二氧化硫的制备、性质验证、收集及尾气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制备的实验装置图的识别、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认识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再全面分析必需的试剂和仪器、合理的实验装置、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条件控制,有些实验还需要从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15.[2017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硫酸和铜粉反应可制备硫酸铜 B.碘化钾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备碘化氢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制备氧气 D.铝箔在氯气中燃烧可制备无水三氯化铝

8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答案】CD

【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Cu排在H的右边,因此金属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HI氧化,故B错误;C、2Na2O2+2CO2=2Na2CO3+O2,因此可以制备氧气,故C正确;D、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AlCl3,故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制备,应从反应的原理入手,同时涉及某些物质的性质,如浓硫酸不仅具有强酸性,同时还具有强氧化性,能把还原性的物质氧化,因此制备还原性物质时,一般不用浓硫酸,此题属于基础题目。

16.[2017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NaOH(aq)2?Fe(OH)2 A.Fe???FeCl?2?????点燃22?H2SO4 B.S????SO3???点燃ClOHO高温2C.CaCO3????CaO????CaSiO3 高温HOSiOD.NH3

【答案】C

2?HNO3 NO???【解析】A.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A错误;B.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B错误;C.两步均能实现,C正确;D.NO不与H2O反应,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是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条件,特别是要关注具有实际应用背景或前景的物质转化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17.[2017北京]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溶液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H2S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Na2SiO3溶液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黄色沉淀 紫色溶液褪色 产生胶状沉淀 结论 SO2有还原性 SO2有氧化性 SO2有漂白性 酸性:H2SO3>H2SiO3 【答案】C

【解析】A、混合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O4,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正确;B、SO2与H2S在溶液发生反应SO2+2H2S

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B正确;C、SO2使

2+

2?

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这是SO2在酸性溶液中还原KMnO4生成Mn,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错误;D、SO2

9

与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可得结论酸性:H2SO3>H2SiO3,D正确。答案选C。 【名师点睛】掌握SO2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是易错点,要明确并不是遇到褪色就是漂白,要搞清楚反应的原理以及常见的漂白剂。SO2通入下列溶液中的现象与其体现的性质归纳如下:

加有酚酞的 溶液 现象 性质

石蕊试液 NaOH溶液 变红 酸性氧化物 褪色 酸性氧化物 溶液 褪色 还原性 褪色 还原性 酸性KMnO4 溴水 溶液 褪色 漂白性 (H2S溶液) 生成浅黄色沉淀 氧化性 品红 氢硫酸 10

三年高考2017 - 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A.B.C.D.【答案】A【解析】A项,NaHCO3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H2O,Na2CO3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两步反应均能实现;B项,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NaAlO2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AlCl3和H2O,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C项,AgNO3中加入氨水可获得银氨溶液,蔗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zh6x40tv22p7v43zg0p6rgfk15t3500h9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