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探讨
孙建伟 郑州市中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 450052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指标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人员的清晨空腹血3mL,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H1C)、血清胱抑素C(CysC)、B2MG等指标的水平,并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阳性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检测的各种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血清生化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81、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H1C)、血清胱抑素C(CysC)、B2MG这些指标对预测肾病糖尿病有较大的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期刊名称】糖尿病新世界 【年(卷),期】2016(019)009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生化指标检测;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发生肾小球和肾小管硬化,更加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1]。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及时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该研究通过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相关生化指标,来分析生化指标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在36~70岁之间,平均年龄(52.51±5.89)岁,病程在0.6~3年之间,平均病程(1.8±0.5)年;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在37~71岁之间,平均年龄(53.01±6.23)岁,病程在0.6~3.1年之间,平均病程(1.9±0.6)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所有被试人员的清晨空腹血,取血3mL,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1.3 检测指标
主要指标有C-反应蛋白(CRP)、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H1C)、血清胱抑素C(CysC)、B2MG。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差±标准差(±s)表示,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
由表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检测的C-反应蛋白(CRP)、尿
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H1C)、血清胱抑素C(CysC)、B2MG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阳性率比较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血清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H1C)、血清胱抑素C(CysC)、B2M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10以上的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手脚冰冷等,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是肾功能损害,若发现不及时极易转为尿毒症,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故早期的发现非常重要。有研究报道[2],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早期诊断中发现有白蛋白尿,该指标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可能原因为患者肾功能降低,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白蛋白尿的出现[3],C-反应蛋白是机体的一种应对疾病发生时发生改变的非糖基化的聚合类蛋白[4],机体出现炎症时,促使炎性因子刺激血管释放内皮因子,从而促进肾小球细胞的增生,肾小球通透性增强,进而加速该蛋白的合成;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它不受体内血红蛋白的影响[5];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直接反应着人体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7]。
研究主要指标有C-反应蛋白(CRP)、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H1C)、血清胱抑素C(CysC)、B2MG,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检测的各种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