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花园片区建筑文化生态学调研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花园片区建筑文化生态调研报告

姓 名 学 科、专 业 授 课 教 师

钟蕾 建筑学院景观系 建筑学院 殷青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花园片区建筑文化生态调研报告

摘 要:本文调研了哈尔滨市花园片区的建筑文化生态态势,分析其建筑文化现有的问题,

并了利用建筑文化生态规律进行了分析了现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花园片区 建筑文化生态

1背景

哈尔滨城市本身的建设是与中东铁路(当年又称清东铁路)息息相关的,它因着中东铁路的建设,作为一个交通枢纽点--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而开始兴建。 历史上,哈尔滨有五个发展阶段:一为 1898—1917 年,在此期间中东铁路及所管辖区段的居民都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下;二为 1917—1926 年,在此期间中国人取得了中东铁路的管辖权;三为 1926-1932年,由于这一时期中国政权的特殊性,哈尔滨成为特别市;四为1932-1945 年,日本人占领满洲并建立伪满洲国,中东铁路及所管辖区段的居民都处于日本的统治下。第五个阶段即从1945年至今。

在当年哈尔滨进行南岗区规划、建设的时候,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霍华德花园城市理念。规划的城市道路网,采取“花园城市”理论模型的环形加放射布局与方格网布局相结合的布局形式。新城中心是圣尼古拉教堂,通过南北轴线及放射道路与其它地区联系,由中心向外布置了庭院式住宅区和学校。而本调研中的花园片区就位于此。

2花园片区建筑文化生态态势调研

2.1建筑文化传统的生态基因

提到花园片区,就不得不提中东铁路文化和“花园城市”理论。这是花园片区建设的历史由来,也是组成花园片区建筑文化生态的遗传基因,是它的传统。 花园片区曾经是俄国人为修筑和管理中东铁路的职工提供的住宅区,所以花园街区也称中东铁路职工住宅。据记载,花园街区内的每栋铁路职工住宅都是带有花园和小菜园的独家小楼,其中还有部分是二层的小楼,还配有冬季花房,“花园街”因此得名。

在花园片区中有如今还保留较为完好的花园街街道部分(图1)。而当年留下来的一些古老建筑也在如今的建设中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图2)。

图1 花园街街道图 图2 曾经的铁路员工住宅楼,变为如今的肯德基 图3城市氛围

2.2建筑文化产业的生态活力

花园片区建筑文化生态活力在片区中也是分布不均的。在片区中靠北侧的建筑文化产业活力较好,该区有诸如:铁路文化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楼(元哈尔滨铁路技术学校)、南岗区展览馆(原为中东铁路高级官员住宅)、黑龙江省博物馆等等一系列生产或产生影响的建筑文化的设施。此外,还拥有各类服务设施,包括有省人大常委会、铁路局等行政办公设施,铁路工人文化宫、北方剧场等文化娱乐设施,还有花园邨酒店、国际饭店、海韵大酒店等服务设施,以及新世纪百货、家乐福超市、波特曼西餐厅、各类酒吧、专卖店等商业设施。在花园片区北侧形成了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图3) 然而,在其南侧,大部分都是80年代兴建的住宅楼,还有更早年代建设的住宅,甚至是棚户区。一是80年代兴建的住宅楼(图4),这些小区,在调研的时候可以观察到,居民还是比较满意其中的生活的。但是,它们大多是制式的,一样的建筑模式,并不具备较好的外貌条件,产生较低的建筑文化效应。二是部

分保护不到位的古老建筑(图5),其形态破败,形象不佳,甚至连使用者都没有。这类建筑的建筑文化活力也很低。最后还有棚户区(图6),其对建筑文化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对城市、街区的整体形象都有不良影响。

图4 住宅楼 图5 老建筑 图6 棚户区

2.3建筑文化主体的生态创造

首先,花园片区历史上的居民曾是俄籍铁路职工、日籍铁路职工,建国后,花园街区被划分为哈尔滨市铁路局的土地,花园洋房成为哈尔滨铁路局职工住房,街区内的居民绝大多数为铁路局职工。他们大多在此生活了三、四十年,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十分熟悉,今已是三代同堂。如今,留守的“原居民”多是老人、下岗职工等。这些居民收入普遍偏低,没有能力在外购买商品房,同时这些居民的人口文化素质也普遍偏低。

再次,花园片区中有多所教育设施,从幼儿园到复华小学,再到实验中学,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产生了大量的学生、学生家属、教职人员居住在此。花园片区中有大量的住宅楼,宿舍。而这些人群也是目前花园片区的主要建筑文化的主体,对其进行生态创造。

建筑文化主体的生态创造是新活动、选择的结果。而这些结果中非常典型的一项就是夜市的建立。居民日常活动--夜市(图7),既对片区的文化生活有影响,也生成了街道文化,更对该街道上的建筑产生了影响和要求,是建筑文化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图7 夜市

3调研该建筑文化生态的问题

由前文可知,虽然花园片区在花园街街道附近有着较好的建筑文化氛围,整个建筑文化生态态势都不错。但大面积的花园片区,现在建筑文化生态态势不好,建筑文化生态出现了各种问题,下面,文章将重点讨论其中不足的部分。

3.1部分建筑文化特点缺失

花园片区的主要建筑文化特点曾经非常鲜明--中东铁路文化加以“花园城市”理念,而今,能体现这个特点的建筑十不存一。所以建筑文化生态中的传统因子部分有所缺失。

那么,换一个角度来看,传统有所缺失,可以突出现代的特点、或者是地域的风情。但事实是,花园片区现代建筑文化业不突出,并没有什么现代建筑或者有现代特色的建筑在场地中被修建起来。花园片区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既不够传统,也不够现代,而代表该区大部分建筑文化的是中国80年代的朴实风格,或者是实用、节约主义而较少考虑美观。

从沿街立面上来说,一是部分沿街建筑大部分为俄式民居以及在原有俄式民居缝隙间加建的现代建筑、仓棚等,还有极少量在原俄式民居原址上重建的仿俄式建筑,所以现状沿街建筑之间几乎无缝隙,但景观连续性较差。从街道上看,很难看到街区内部的场所,进入街区内部的道路非常不明显。二是80年代住宅楼沿街立面和低矮商业建筑混搭(图8),街道情况脏乱,风格既不统一,也不突出,还不美观。三是商业入侵,商业牌匾贴满沿街立面,各种牌匾良莠不齐的贴挂在建筑的立面上或者任意改造建筑墙面材质致使一栋建筑立面风格多样,导致街道整体风貌五花八门(图9)。对沿街立面造成极大的破坏。

花园片区建筑文化生态学调研报告

花园片区建筑文化生态调研报告姓名学科、专业授课教师钟蕾建筑学院景观系建筑学院殷青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花园片区建筑文化生态调研报告摘要:本文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ynnu8ygue670et7c26i4qfr0177x6016i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