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9分)

林栗字黄中,登绍兴十二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栗言:“不使大臣持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矣。”孝宗称善。改知夔州,夔属郡曰施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弼卒,汝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事闻,孝宗亲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汝翼调集家丁及役八寨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溃,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栗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既而汝翼入都诉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居顷之,诏栗累更事任,清介有闻。除秘阁修撰,进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召对便.殿,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从之。除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栗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望将熹停罢,姑令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太常博士叶适独上封事辩之..曰:“考栗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其中‘谓之道学’一语,无实最甚。”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劾栗,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谥简肃。 ..

(节选自《宋史·林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B.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C.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D.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解析:选A 回答本题,先注重把握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谓语,再从谓语的角度分析主语、宾语等,然后判断停顿点。根据选项,“栗亲书奏状缴还”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并辨其事上大怒”中,动词、形容词有“辨”“怒”等,从“辨”分析,宾语是“事”;从“怒”分析,主语是“上”,由此可以知道,此处应为“并辨其事/上大怒”。排除B、D两项。“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中,“既而”表时间状语,前面要停顿;“追究”是动词谓语,后面没有宾语,“追究”后要停顿;“白”是谓语,主语是“事”,“贷”为动词,不能作“事白”的宾语。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元、明、清殿试及第者的统称,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等。

B.进,表官职晋升,与之同义的词有“改、拔、除”,而表贬官的词有“停、罢、出”等。 C.封事,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陈秘密之事的奏章,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加以密封。 D.简肃,林栗的谥号,是当时朝廷在林栗去世后依据他生前行事所作的褒性评价。 解析:选B “改”的意思是“另行、改任”,但官职未必就是提升,也有可能是降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栗忠君至诚,敢于直言进谏。在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而亲自独揽大权时,他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让臣子承担责任,获得孝宗的赞许。

B.林栗处事理性,办案严而有宽。谭汝翼组织人员对抗朝廷,官军将他打败后,虽然共俘虏了他的部属四十三人,但林栗只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给予斩刑。

C.林栗思虑周密,能补制度之缺。在便殿拜见宋孝宗时,他上奏请求仿照唐代制度,设置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的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得到采纳。

D.林栗清高耿介,坚持秉公行事。在他担任兵部侍郎时,朱熹调到京城却没有赴任,林栗并不因朱熹声名显赫就网开一面,而是上奏要求将朱熹停职罢免。

解析:选D “秉公行事”错误,原文有“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这说明林栗并非“秉公行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 译

文:

(2)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 译

文:

参考答案:(1)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为震动。(得分点:“报复”“境”“震”各1分,句意2分)

(2)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得分点:“论”“趣”“请告”各1分,句意2分)

[编者原创·多练一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3分) 译

文:

(2)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4分) 译

文:

(3)望将熹停罢,姑令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3分) 译

文:

参考答案:(1)孝宗警戒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亲自独揽大权,不把职责任务交给臣下。 (2)谭氏是夔州的豪族,又首先挑起事端,如果仍不悔改,不妨用兵,铲除为首作恶的人。 (3)希望将朱熹停职罢官,暂且令他遵命反省,作为侍奉君主不遵礼法的人的鉴戒。 参考译文:

林栗字黄中,绍兴十二年进士及第。孝宗即位,林栗升任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警戒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亲自独揽大权,不把职责任务交给臣下,林栗说:“不让大臣掌权,那么王侯、贵戚

就得到而控制权力了。”孝宗大为称赞。改任夔州知州,夔州有一属郡叫施州,施州有叫谭汝翼的人,与思州知州田汝弼关系不和,等到田汝弼去世,谭汝翼带领二千人趁丧攻伐。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为震动。事情传至朝廷,孝宗亲自写信给林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说:“谭氏是夔州的豪族,又首先挑起事端,如果仍不悔改,不妨用兵,铲除为首作恶的人。”谭汝翼调集家丁及在八寨服役的义军,在沱河桥列阵与官军作战,被打败后,谭汝翼逃走,俘虏他的党徒四十三人,林栗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处斩。不久谭汝翼入京状告林栗接受田氏贿赂,皇帝下诏把谭汝翼交给执法官吏处理,省中的文书下达夔州。林栗亲自起草奏状缴还(省中文书),并为这件事辩白。皇帝大怒。不久林栗以身为帅臣,擅自抵制皇帝命令获罪,降职罢官归家。事后大理寺追查究问,事情被弄清楚了,赦免谭汝翼死罪,拘禁于绍兴府。没过多久,皇帝下诏称林栗多次变更职务,有清高耿直的名声。林栗官拜秘阁修撰,晋升为集英殿修撰、隆兴府知府。皇帝在偏殿召见林栗,林栗上奏乞请仿唐制设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林栗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之职被召回朝廷任兵部郎官,他进入京城后,还没有上任。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林栗于是上奏:“朱熹本来不懂学术,只是窃取张载、程颐学说之残余,为虚浮夸诞的宗主,说这是道学,妄自尊大。希望将朱熹停职罢官,暂且令他遵命反省,作为侍奉君主不遵礼法的人的鉴戒。” 皇帝认为林栗言过其实,而大臣畏怕林栗的强横,不敢深入争论。太常博士叶适独自上封事争辩这件事说:“考察林栗的言论,始末对照验证,没有一处属实。其中‘说这是道学’一语,最不属实。”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被罢免,离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明州知州。后来任宫观使之职直至去世,谥号简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2分)

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子也。为人恭俭廉仁,勤于职事。 ..

留侍文定京师,益肆力经史百家,口诵手钞,经寒暑不辍。讲求本朝典故,曰:“吾他日当为朝廷致实..用,岂能终作书生哉?”尤留心明刑之学,以为民命之死生、国祚隆替所关。

时黔、蜀用师,檄调赣兵,月饷缺,聚而哗,抚军仓卒无计划,用嘉慷慨出谕,皆惧伏退。而抚军反.愧而忌之,前缙绅不得请者,因乘机中之,平迁高州府同知。用嘉治赣五年,再摄府事,摄属县一,奉檄..巡行他郡县三,菹醢之属无所扰于民。将行而军民诉制府请留者,连日不得休。

寻奉旨擢应天治中,丙寅夏之任。府尹故尊重,不亲狱讼钱谷,多委僚佐。治中又领江防钤辖,沿江..屯营,职最剧。上官知其练达,凡大事非其职掌者,更以属之。如经画江东驿马,商民并赖者数十年,是其一也。尝奉檄盘盐,却盐商例金。司鼓铸局,不取羡,令铜费而工精,私铸者不禁自绝,而用嘉所铸钱久行不废焉。逆奄魏忠贤方横,大吏牒下为建祠,用嘉独持不可。

丁卯,晋刑部江西司员外郎。时先帝御极,诛忠贤,其党者分别定罪。张体乾、谷应选尝罗织刘铎以死,至是用嘉主其狱,据律论大辟,谳状出,海内称快。 ....

都察院易应昌以忤旨得罪,司谳者普受重谴。用嘉案呈,不抗不阿,卒荷宽典。

甲戌计吏举异等,升贵州按察司副使。察所属孔子庙,废者建之,圮者修之,备祭器,习礼乐,董师儒,以教化诸生,彬彬兴文教,而诸兴作费又皆捐俸禄以倡僚属,多方措置,不以取诸民。期年之间,文

事武备,粲然可观矣。

甲申闻变,痛愤甚,谓家人曰:“吾不能面颜人世矣。”言讫而瞑。

用嘉天性仁厚,约于自奉而厚人。当理刑赣州时,有通判伍君到官,未几,卒,贫不能殓,用嘉经纪.其丧而归之。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节选自《明史·申用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B.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C.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D.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郡狱官”是官职,不应分开,排除B、D两项。再看A、C两项,“厚遇之罢官”中“之”是代词,作“厚遇”的宾语,所以应该是“厚遇之/罢官”,排除A项。故选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季子,即小儿子,古代用伯、仲、叔、季称兄弟排行。 B.檄,亦称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C.缙绅,明代指各级官吏,也包括封赠官、捐纳官等。 D.大辟,指长篇大论,议论犯人罪责,确定判刑。 解析:选D D项,大辟,古代刑罚,泛指砍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申用嘉刻苦治学,很有自信。学习经史百家,诵读、抄写,历经寒冬酷暑,从不间断;他曾自许将来会在朝廷为官做有益的大事。

B.申用嘉处事果断,招来忌恨。士兵聚众哗变,他慷慨激昂发出命令,哗变士兵都惊惧后退;抚军反而因羞愧而忌恨申用嘉。

C.申用嘉政务繁重,深得信任。他任应天府尹,管辖江防事务;上级官员了解信任他,委以更多的事务,如让其筹划江东驿站车马。

D.申用嘉重视教化,治民有方。维修重建孔子庙,备办祭器,演习礼乐,任用儒师;教化百姓,文教兴起,百姓文雅有礼。

解析:选C C项,“他任应天府尹,管辖江防事务”错,原文说“寻奉旨擢应天治中,丙寅夏之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嘉治赣五年,再摄府事,摄属县一,奉檄巡行他郡县三。 译

文:

(2)逆奄魏忠贤方横,大吏牒下为建祠,用嘉独持不可。 译

文:

解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参考答案:(1)申用嘉治理赣州五年,其间两次代行府中政务,还代理所属一个县,接受使命巡行别的郡里的三个县。

(2)奸党魏忠贤正横行(天下),高官下文书要求给魏忠贤建造祠堂,只有申用嘉不赞同。 [编者原创·多练一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史,和“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

B.丙寅,中国传统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三年称“丙寅年”。

C.海内,是指国境之内,也就是指全国。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现在,一般认为大西洋以东太平洋以西算是“海内”。

D.卒,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礼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卒”,大夫死曰“薨”,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解析:选D 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尤留心明刑之学,以为民命之死生、国祚隆替所关。 译

文:

(2)上官知其练达,凡大事非其职掌者,更以属之。 译

文:

参考答案:(1)特别留心法令等方面的学问,他认为国家法令与百姓的生死性命、国运的兴隆衰落息息相关。(得分点:尤,特别;命,生死性命;国祚,国运;隆替,兴隆衰落)

(2)上级官员知道申用嘉练达事务,那些本不是申用嘉掌管的事务,也交给申用嘉办理。(得分点:上官,上级官员;凡大事非其职掌者,定语后置,译为“那些本不是申用嘉掌管的事务”;更,也;属,交给)

参考译文:

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他是相国文定公申时行的小儿子。申用嘉为人恭敬、节俭、廉洁、仁义,勤于政务。

留在京师侍奉父亲,申用嘉更加努力地学习经史百家,诵读、抄写,历经寒冬酷暑,从不间断。研究明朝的典故,曾说:“我将来定当会在朝为官做有益的大事,怎么可能只当个书生呢?”特别留心法令等方面的学问,他认为国家法令与百姓的生死性命、国运的兴隆衰落息息相关。

当时黔、蜀地区发生战事,朝廷发檄文征调赣州兵马,军队粮饷供应不上,士兵聚众哗变,抚军仓促行事没有对策,申用嘉慷慨激昂发出命令,哗变士兵都惊惧后退。抚军反而因羞愧而忌恨申用嘉,以前那些没有机会请谒的官员,也趁机中伤申用嘉,于是他被平调高州府同知。申用嘉治理赣州五年,其间两次代行府中政务,还代理所属一个县,接受使命巡行别的郡里的三个县,动用刑法之事从不扰攘百姓。申用嘉将离开赣州时,军士百姓到制府诉说请求挽留他,接连几天不断。

不久,他被朝廷提拔为应天治中,丙寅年夏天到任。府尹原本位高权重,不亲自处理案件钱粮之事,大多委派下属官员。治中又管辖江防事务,沿长江的屯营,事务最为繁剧。上级官员知道申用嘉练达事务,那些本不是申用嘉掌管的事务,也交给申用嘉办理。如经营筹划江东驿站车马,商户百姓依赖享用数十年,便是其中的一件。曾经接受官文被委任管理盐务,拒绝盐商按惯例给官员的钱。掌管鼓铸局,不取盈余,让工匠多铸铜,工艺追求精细,私自铸钱者不禁自绝,申用嘉所铸钱久行于世不废弃。奸党魏忠贤横行(天下),高官下文书要求给魏忠贤建造祠堂,只有申用嘉不赞同。

丁卯年,晋升刑部江西司员外郎。此前,先皇帝在位,诛杀了魏忠贤,魏忠贤的党羽也分别定罪。张体乾、谷应选曾经罗织罪名害死刘铎,此时,申用嘉审理此案,依据法律判其死罪,判状传出,海内称快。

都察院易应昌因为违背皇帝旨意获罪,执法官普遍受到重罚。申用嘉呈上文案,不卑不亢,最终被宽大处理。

甲戌年间朝廷考核官吏,申用嘉被定为优异等次,升任贵州按察司副使。视察贵州管辖的孔子庙,废弃的重建,倒塌的维修,备办祭器,演习礼乐,监管儒师,教化百姓。文教兴起,百姓文雅有礼,而各种费用都是自己捐献俸禄,倡导下属捐献或多方筹措的,不向百姓索取。一年之后,文教武备,迅速发展,皆有可观之处。

甲申年间,申用嘉得知明朝灭亡的消息,很是悲痛愤恨,告诉家人说:“我没有脸面活在人世了。”说完闭目而亡。

申用嘉天性仁厚,约束自己的生活却能厚待别人。当他在赣州执掌刑法时,有位姓伍的通判到任,不久就死了,家庭贫穷没有能力殓葬,申用嘉为其筹办丧事,送回老家下葬。同乡沈应奎担任郡里的狱官,供职期间,申用嘉优厚地对待他。(沈应奎)被朝廷罢官,中途翻船。申用嘉给他的妻子儿女提供衣食,为沈应奎修墓。其他救济姻亲同族之事,不计其数。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9分)林栗字黄中,登绍兴十二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栗言:“不使大臣持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矣。”孝宗称善。改知夔州,夔属郡曰施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弼卒,汝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汝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yirp57awx02tjb2ixwe3xy6q955i0014q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