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和预防医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与预防医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通过先发现其表面抗原(HBsAg)而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估算全世界感染过的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约20亿,慢性HBV携带者约3.6亿<1>,亚洲有2亿多<2>,我国大约有1亿。HBV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首位<3>,每年大约有8万人死于HBV引起的肝癌,有报道HBV感染患者15~40%将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每年约50万~120万人死于HBV<4-6>。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期属于自限性疾病的一种,在成人中90%可自愈,慢性乙肝可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1.HBV的生物学特性

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其完整的病毒颗粒直径仅为42nm,呈球形,由蛋白包膜外壳和核心颗粒组成,是一种最小的DNA病毒<7>。其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与蛋白质组成,核心部分相当于病毒的核衣壳,包括HBV的DNA和DNA聚合酶。HBV基因结构特殊,为不完全双链DNA,病毒DNA长链为负链,较短链为正链,两链DNA的5'末端有250~300个互补碱基,通过碱基配对,构成环状DNA结构,在电镜下HBV有3种类型,小球型,管形颗粒不含病毒核酸,不具有感染性,另一种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Dane颗粒,含有HBV核酸,DNA聚合酶,壳蛋白等核心成分具有感染性<8,9>。

HBV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以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均能耐受,在37℃可以存活7天,56℃下可以存活6小时,在血清30~32℃可存活6个月,-20℃可保存15年,65℃10小时、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灭菌均可灭活HBV。 2.HBV实验室检查

2.1HBV DNA 采用PCR法检测HBV DNA能准确提供Dane颗粒的存在,是HBV最敏感特异的指标,在较大医院也被作为药物疗效的考核指标。

2.2DNA多聚酶检测(DNAp)可判断机体内是否有病毒正在进行复制。

2.3表面抗原(HBsAg)是HBV感染的重要标志。HBsAg具有抗原性,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Bs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HBsAg一般在感染HBV的早期出现。

2.4表面抗体(HBsAb)是一种中和抗体,是HBV感染恢复的标志,注射过乙肝疫苗者,也可出现血清HBsAb阳性,提示已获得HBV的特异性免疫。

2.5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是有较强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因其被HBsAg所包裹,不易在血中检出。

2.6核心抗体(HBcAb)为总抗体,包括HBcAbIgM和HBcAbIgG,主要是HBcAbIgG,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

1

HBcAbIgM存在常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

2.7e抗原(HBeAg),HBeAg是组成病毒核心的一种多肽,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于血中,在HBV感染早期出现,可作为HBV复制和强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2.8e抗体(HBeAb),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减低或消失,传染性小。但HBeAb阳性提示HBeAb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征象,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

2.9前S1抗原 出现在HBV感染早期,与HBV DNA和HBeAg几乎同时出现和消失,前S1抗原在发病1~2周内即可检出,然后迅速达到高峰,恢复期后前S1转阴,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肝炎的愈后,可作为早期诊断HBV感染的指标,和作为药物抗病毒疗效的指标,是对HBV DNA和HBeAg指标的补充和加强。

前S1抗原

- - - + + - + - + - - + +

HBsAg - - + + + + + + + - - - -

HBsAb - + - - - - - - - - - - -

HBeAg - - - + + - - - - - - + -

HBeAb - - - - - - - + + - + - -

HBcAb - - - - + + + + + + + - -

简要意义

无HBV,无免疫力

乙肝恢复期,接种疫苗,有免疫力 HbsAg携带,急性HBV感染,潜

伏期后期

急性乙肝早期,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

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急慢性乙肝,无传染性或传染性弱 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有乙肝既往感染史

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有感染史 慢性HBV携带,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

HBV早期感染,有传染性

3.HBV感染血清学指标及临床意义

4.HBV的传播途径

乙肝患者血液中HBV含量最多,但其它体液和分泌液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10-13>,由于HBV是最

2

小DNA病毒,因此可以通过皮肤和粘膜发生传播<14>。现在公认HBV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

4.1垂直传播方式 HBV携带者中有1/3来源于HBV母婴传播。尤其是在中国,东南亚等乙肝流行地区,据估计中国HBV感染携带者35~50%为围产期感染,而加拿大为0.7~0.9%,在慢性感染患者中5%为出生时感染。

4.1.1宫内传播 宫内传播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胎儿宫内HBV感染在母婴传播中占较高的比例,占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儿的15%以上,造成这种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HBeAg阳性、HBV基因位点突变和HBV的病毒含量<15>。

4.1.2产时传播 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40~60%。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有HBsAg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胎盘绒毛破裂,母血通过破损的微血管进入胎儿血循环<16-19>。 4.1.3产后传播 与接触母乳也母亲唾液有关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时,母乳HBV DNA出现率为100%。婴儿出生后需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有时经常亲吻婴儿,甚至口对口喂食,增加了传播几率。 4.2血液传播 HBV在血流中大量存在,只需极少量污染血进入人体即可导致感染。多发于输血、不安全注射、侵入性操作、外科手术、牙科手术、公用剃须刀或牙刷、纹身、修脚等<20>。唾液中也曾被检出HBVDNA,但含量很低。虽然现在技术发达,但由于存在隐性HBV感染,并且HBsAg表现阴性的献血者而导致HBV输血传播,依然是可能发生的<21>,所以感染HBV的血液或生物制品、外科器械、针刺伤、牙科治疗也存在传播HBV可能的危险因素。HBV还可在医院透析、经常输血者、医生、护士、实验室人员、静脉注射药物者等可能接触HBV的人员中相互传播。

4.3性接触传播 在人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出HBsAg,与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HBV可通过粘膜接触引起感染,但是由于此部分人群大多是青壮年和成人,这些人群感染后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保护性表面抗体,并能清除HBV而自愈。 5.HBV的预防医学

HBV在人群中传染性极强,人群对其具有普遍易感性<22>,乙肝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一般认为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同时治疗,因此采取预防为主的办法是目前防治乙肝的最好办法。

5.1做好血站相关工作 把好输血、血液制品的质量关,应用最先进、最灵敏的检测方法,筛查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HBV,特别是隐性携带者。

5.2阻断母婴传播 如能完全阻断母婴传播就可以使乙肝HBsAg携带者人数减少1/3。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然后在一个月、两个月、六个月时各注射一支乙肝疫苗。也有另一种方法认为,在孕妇怀孕7、8、9后三月每月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出生后新生儿

3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和预防医学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与预防医学乙型肝炎病毒(HBV)是通过先发现其表面抗原(HBsAg)而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估算全世界感染过的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约20亿,慢性HBV携带者约3.6亿,亚洲有2亿多,我国大约有1亿。HBV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y0kc79bat9jajr88ky455t2h95x5500wd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