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奇思妙想》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8课——《奇思妙想》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它是在学生对于形象思维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开展的,为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进行创造性教育,就要求教材学习要灵活、有趣味。 我们能看到由xxx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层次清楚,学习形式多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表现积极,教师的教态亲切、大方,可以说是一节成功的美术课。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师生互动、板书及学生作品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成长和成材的基石。本课扣住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比较喜爱的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激
1
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教材中还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图案,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特征,丰富学生的表现力。通过自主学习、趣味互动、共同建构、有效拓展等形式,使学生发散思维,乐学活学,激发创造欲望,提升创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喜欢上美术课,对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都有所掌握。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较为成熟的层次。喜欢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喜欢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对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制作是切实可行的。
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情感领域:怪异的创意中寻找超越现实的美感,并体验创造新奇事物的乐趣。
2、知识领域:掌握多种表现奇思妙想的方法。
2
3、操作领域:观摩欣赏艺术家和同学的作品,发挥想像力,能表现出有趣的、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鼓励自由、有个性的大胆想象。了解并掌握表现奇思妙想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手段将想象转化为吸引人的作品。 五、说教具准备:
本课是需要用到的教具自制的课件、背景图等。
六、说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对比法、观察法及示范法等等。
七、说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及师生互动过程: 南宋的朱熹曾经说过:“事必有法, 然后可成”。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有创意地设计、制作一件作品,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节课就是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导
3
学为主线”这一教学模式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联想,乐于创造,教学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从“推开窗”、“打开门”、“造一造”“赏一赏”等几个步骤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步骤一、“推开窗” 引学生自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时教师先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欣赏著名画作——《比利牛斯山之城》,为学生推开了“”超现实主义画派之窗。又借助多媒体课件欣赏“新颖的手提袋”,“奇特的椅子”、“鹦鹉电话亭”等,这些无一不使学生觉得很惊奇,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拓宽了创作思路。由此导入新课——《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一看”之后必然要“说一说”,因此教师紧接着请学生自主研究课本上作品的特征,发现制作成这些作品的材料几乎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教学方法既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对创造的热爱之情,又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
步骤二、“打开门” 指导学习方法 同学们通过欣赏,了解了制作的形式, 内心已然充满了急切的渴望,迫不及待的想要动手试一试,可又找不到动手的方法和切入点。这时教师为学生“打开门”,让学生怀着迫切学习的心态进入到“奇妙屋”中。通过这个示范的环节为接下来的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能看到教师通过生活中一个个普通事物课本、杯子逐步为学生揭开创作之门,有“移花接木”,有“东拼西凑”,还有“反着来”以及两种表现形式“夸张”和“变形”。真正为学生送上了创作的金钥匙,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有条不紊的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寻找身边可以进行奇思妙想的媒材,通过“问一问”、“想一想”、“说一说”来进一步巩固了制作方法和步骤。
步骤三、“造一造” 创作奇妙世界 在和老师一起完成尝试的作品之后,学生也想动手来“造一造”,这时候教师努力的营造一种民主、 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创意,在互相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同时也是启发诱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