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

主编:掌心博阅电子书

特别说明

本书严格按照该科目考研复试笔试最新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考试难度出题,结合考研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仿真模拟试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复试报考本校笔试复习的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www.handebook.com

目录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4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4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21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6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32

第 3 页,共 36 页

www.handebook.com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说明:本书由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 良知青岛掌л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其表现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类与生俱来的仁义礼智的善端。又认为“仁义礼智皆根于心”,故良知为心之本体,“我”之主宰,一切意识和德性皆出于此。后世张载说的“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和王阳明的致良知等观点,皆出于孟子。

2. 《论语》青岛掌ы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共20篇,492章,《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

3. 气禀青岛掌ю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人生来对气的禀受。《韩非子·解老》“是以死生气禀焉。”认为气禀是人的生命来源。《论衡·命义》“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认为人的生死祸福、贵贱寿夭皆由气禀决定。宋理学家则认为气禀形成人的气质之性,是人性善恶的来源。北宋二程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自然也。”“禀得至清之气者为圣人,禀得至浊之气者为恶人。”(《遗书》卷二十二上)

4. 性青岛掌ы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中国古代初指人的天性或本性。孟子强调以人的道德素质(仁义礼智)为人性的主要特征,并认为在性中已蕴有这些道德素质之萌芽。荀子则提出性作为人生来就有的本性应是恶的,只有通过后天的改造才能产生善的德行(礼义)。宋明理学中,强调性即是理,或同时又强调心即性。因而性具有联结人的精神活动与宇宙本体的超验的性质

5. 达德

【答案】儒家指通行于天下的美德。《中庸》“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郑玄注“达者,常行百王所不变也。”(《礼记注疏》)朱熹注“谓之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四书章句集注》)

6. 卮言青岛掌л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卮,酒器,喻指随人应辩,不持己见的言论。《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郭象注“天卮,满则倾,空则仰,非持故也。”唐陆德明释文引王叔子云“施之于言,而随人从便,己无长主者也。”后人引申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辞,如《诸子卮言》、《经学卮言》。

7. 度量分界

【答案】荀子提出的物质分配原则。《荀子·礼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

第 4 页,共 36 页

穷乎物,物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8. 天损

www.handebook.com

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度量分界即按照礼义来解决此欲多而物寡的矛盾,“使欲必不

【答案】庄子用语,与“人益”相对,指自然或命运加于人的祸害,如饥渴寒暑等。人益,指人为的赐予,如名位利禄等。《庄子·山木》“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西晋郭象注“唯安之故易也。”“物之傥来,不可禁御也。”人要做到听从命运的安排,处之泰然,较容易;在人为的名位利禄面前能自持则难。

二、简答题

9. 如何评价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

【答案】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代的著名学者,他们均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二人的观点从出发点和发展途径,以及最终归宿都有很大的差别,现就将二者理论上的简述如下:

(1)二者的出发点不同:

孟子持人行善的主张,他认为,人生来都有一种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这就是“不忍之心”,或者说是对别人的“同情心”。除此之外孟子认为人人生来就有的天赋本性还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就是孟子天赋道德观念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

荀子持“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好利、嫉妒、喜声色。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二者对于人性的发展途径观点不同:

孟子认为从他的天赋“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一套修养办法,通过“反求诸己而已”即在于主观的反省,注意保存天赋的那四种“心”,来达到他所持的道德标准。

荀子认为,需要圣人、君主对称民的教化,需要礼仪等制度和道德规范去引导人们。 (3)二者观点的最终归宿不同;

荀子的“性恶”论,反对孟子的天赋道德的观念,提出道德规范,礼仪制度等是后天才才有的,这种思想有唯物主义的因素,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黑格尔曾认为,主张性恶比主张性善深刻得多。

孟子和荀子的观点除以上的主要不同外,它们的观点也有相同的地方。他们所谓“性善”、“性恶”的含义,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标准。

10.如何理解孟子的心?

【答案】孟子的“心”,是孟子性善论的要旨。性善论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命题。孟子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也就是说,任何一人在危及生命之际,都能有此纯粹,无条件,全无感性欲求的本心。《孟子·公孙丑》记载:“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也就是说,人具有内在恻隐、羞恶、恭敬、是非等道德情感和道德是非的鉴别、判断,这就是道德理性仁、义、礼、智的萌芽。把这些萌芽状态扩张出去,就可以为善。这是人生固有的,而不是外力强加的。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第 5 页,共 36 页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主编:掌心博阅电子书特别说明本书严格按照该科目考研复试笔试最新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考试难度出题,结合考研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仿真模拟试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常考试题及重点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vb14m5nz721et5ixox47ty70kcsx004y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