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到底什么影响了幼儿心理发展呢?这个问题曾引起了长年的争论。在儿童心理学史上,历来有遗传论与环境论的争论。遗传论者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的高尔顿曾用家谱法来研究天才遗传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名人的亲族易成名人,这便足以证明血统有力地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天才基本上是遗传的。环境论者持相反的论点。在他们看来,遗传只是给予了某种可能性,唯有环境和训练才能决定其发展的结果。有的甚至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根本否认遗传因素。行为主义的创始者华生就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壮的孩子,在我的特别环境里教养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择一个训练,可以使之成为任何专家——医师、律师、画家、企业家,同样可使之成为乞丐盗贼,不管他们祖先的才能、嗜好、品性和种族是怎样。”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用实验方法直接控制环境因素的动物研究。 1975年10月,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若约芒曾举行了一次著名的辩论。这次辨认是现代哲学史、心理学史中的重要事件。辩论会的主角便是著名的皮亚杰和乔姆斯基。辩论的主题是,从人的语言机制和语言习得角度来探讨儿童发展问题。乔姆斯基支持遗传论,他从“人的语言机能在5岁时完成,到了青春期便处于稳定状态,不再发展”出发,论证心理发展是生物学的、遗传学的原因所决定的。一些关于大脑语言机能损伤的病人和有语言缺陷的家族的研究也都支持乔姆斯基的假设。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儿童与环境之间同化和顺应的结果。人的知识以及认知结构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而形成的,是在后天获得的,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建构论”。是环境论的一种。 随着遗传论与环境论的论辩,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放弃了激进的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方的观点吸收到自己的阐释框架中。也就是说,强硬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均相应变成了温和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大家都认识到,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等)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有的学者将遗传比作种子,把环境比作土壤。有土壤无种子固然长不出植物来,有种子而无土壤也不可能发育成长。有的则把遗传和环境分别比作燃料和氧气,要想燃烧起来,燃料和氧气缺一不可。同样道理,儿童要实现发展也需要遗传与环境的协同作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的因素之间又具有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本节主要论述遗传、环境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双亲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特征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或称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生理发展。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健全的四肢是动作技能发展的前提,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发育良好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智慧发展的前提。先天失明的幼儿不能发展视力,先天聋哑的幼儿不能发展听觉和口语,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任何心理活动。由此可见,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由于不同的个体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感受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上的遗传素质存在差异,使有的幼儿易于发展成为一个安静的人,有的易于发展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人,有的易于发展成为一个有才能的音乐家,有的则易于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运动员。

1 / 4

【三】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如果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例:经典实验:格赛尔双生子爬梯。格赛尔以同卵双生儿为被试进行了一些早期训练的实验,以期了解训练儿童时成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爬楼梯”的实验为例,实验人员先对双生儿其中的一个进行了训练,时间是从生后46周到52周,每天训练10分钟。对另一个双生儿从生后53周到54周进行了训练。结果是先训练者爬楼梯的速度为25秒,而后训练者为24秒,提早训练并没有表现出优越性。格赛尔等人根据这一类研究的结果,提出准备的主要因素是成熟,个体发展的基本形式和顺序由神经系统的成熟来决定,过早的训练只能带来一时的效果,而真正的学习效果要在成熟之后才能出现。 二、环境

环境是指个体体外一切能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提供个体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分、养料等。社会环境指社会生活条件,如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家庭状况、社会气氛、受教育状况等等。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人类心理发展与动物心理发展有本质不同,动物发展主要依靠本能、成熟和直接经验,而人类发展主要依靠学习、文化传递,依靠教育。人类个体既是一个自然实体,也是一个社会实体。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起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尽管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但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则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变成现实。野兽抚养大的孩子虽然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却不具备人类的正常心理。典型的例子如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不会直立行走,不能学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和情感。剥夺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其心理难以正常发展。下面的例子也可说明这一点:

197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一个名叫基尼的13岁女孩,母亲失明,她自婴儿期起就受到父亲的虐待,被隔离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人和她说话,几乎不能听到什么声音,只是由哥哥匆匆地、默默地供给她食物。当基尼被发现并送到医院时,她严重营养不良,最初几个月的测查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调查认为,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13岁以后,经过7年的精心教育,她虽然学得了一些语言,却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事实说明,具备正常遗传素质的儿童,其心理发展受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从宏观上来看,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影响国民经济生活,影响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到个体心理的发展水平。现代儿童生活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是前辈在儿时望尘莫及的。社会生产越发达,需要掌握的知识越多,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是明显。 从微观上来看,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个性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加拿大的一位研究者曾对同卵生的5姐妹进行了调查,发现虽然她们的遗传素质基本相同,但在心理特性方面有很大差别:老大严肃自信,最得姐妹喜爱;老二表现出一定的社交领导才能;老三似乎很自得;老四有点反复无常,不可捉摸;老五则需要别人照顾,依赖性极大。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教育因素,即父母以及其他成人对处于不同地位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和教育方式。

三、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在论述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时,应以发展的、动态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某些遗传特性是因进化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带有环境影响的痕迹。同样,个体总是基于自己的遗传特质、以自己的特有的方式作用于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遗传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此外,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在不同的发

2 / 4

展阶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也各有不同。 【一】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胎内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如母亲缺乏营养,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药物、辐射等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从而影响其后代智力的发展。儿童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之后,营养不良或一些意外的因素(如产伤、疾病、事故等)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生理,继而影响后来的发育。

【二】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环境对遗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过程。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着制约作用,最常见的是儿童的性别、最初的神经活动类型的特征、某些特殊才能的发展等。这些遗传特征使儿童从出生时起,就对外界刺激发生不同倾向的选择性反应,从而影响到外界环境刺激起作用的程度。

总之,对于正常发育的幼儿来说,某些遗传素质为其身心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同时,遗传素质本身也会在环境的影响下而改变。比如,音乐听觉很好的幼儿,如果没有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教育,就不能成为音乐家,而在幼儿期并未表现出有特别音乐素质的孩子,在接受了系统的、全面的教育与训练后,将来也可能成为音乐家。

专业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节目。大家来听幼儿类专业课程,了解幼儿心理及幼儿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事实上,有的时候,学习太多的专业知识,不如到事实中去看幼儿真正的兴趣在哪里。比如,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往往恰当地表达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喜爱偏好,这对于追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是很好的途径。我们一边讲专业,一边从实践中不断地去熏陶,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学习的东西。 今天给大家准备的两个故事,是非常受幼儿喜欢的,在幼儿文学界也是受到肯定的作品。大家听听想想,希望会有一些体会。哪怕是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是一种珍贵的体验。相信时间长了,积累得多了,大家会对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有更多的理解。没有专业敏感性也没有关系,就是知道:噢,原来幼儿喜欢的作品是这样的啊。这样就够了。

【例子】 “猪孩”

1974年12月,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她的母亲患病,父亲是聋哑人,缺乏照顾的她与猪为伍,形成猪的习性,1984年才被人发现。经专业人员检测,当她被外界发现时,这个11岁的“猪孩”混沌一片,没有大小、长短、上下、颜色等概念,几乎没有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意志力和思维能力,甚至表现的情绪也极为原始简单,只有怨、惧、乐,没有悲伤。据测量表明,她的智商为39。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了9人的“猪孩”考察组,采用特殊引导的教育方法帮助“猪孩”王显凤认字、念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7年后,经过全面科学的测定:王显凤的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她的智商也从39的重度智残,达到69,接近于正常人70的最低水准;而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几年前,王显凤与当地农民李俊来结婚,并生下一男孩。 墨森(P.H.Mussen):孤儿院的孩子显著的爱闹事(如脾气暴躁,欺诈偷窃,毁坏财物,踢打他人),更依赖大人(需要别人留意,要求不必要的帮助),更散漫和多动。与成长于正常家庭环境的孩子相比,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往往既缺乏认知与社会性刺激,也缺乏应答性的

3 / 4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到底什么影响了幼儿心理发展呢?这个问题曾引起了长年的争论。在儿童心理学史上,历来有遗传论与环境论的争论。遗传论者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的高尔顿曾用家谱法来研究天才遗传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名人的亲族易成名人,这便足以证明血统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pfk3hlaa05ej21u0rq9kfa25180i00k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