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2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4.通过( 培养人才 )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15.( 生产力发展水平 )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6.教育与文化是( 相互依存 )的关系。 17.( 政治经济制度 )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 的权利。

18.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 )等。 19.( 信息技术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0.( 校园文化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三、简答题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P.43 2.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P.46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P.39 4.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P.41 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P.56 6.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P.58 7.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49 8.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51 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53 10.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P.60 1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 P.62

四、论述题:(2010年考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答: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一、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C.)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6

5.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B )。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6.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7.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C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9.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B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0.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D )观点。

A.内发论 B.白板说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2.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4.“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B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5.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B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C )。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7.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8.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19.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B )。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0.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D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1.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2. 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 主观性 B. 普遍性 C. 基础性 D. 能动性 23.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A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7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主观努力 24. 美国行为主义者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到:“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家庭决定论 D. 儿童决定论 25.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A )的典型代表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6.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27.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28.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B )

A. 长善救失 B. 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 D. 教学相长

29.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C ) A. 社会本位论 B. 环境决定论 C. 遗传决定论 D. 教育万能论 30.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B )的特征进行。

A. 顺序性 B. 互补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31. 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A )为标志

A. 自我意识 B. 创造能力 C. 预见能力 D. 选择能力

32.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C )

A.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 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 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 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33.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 B )的观点。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34. 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 B ) A. 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 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 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更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二、填空题

1. 初中 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 二 个高峰期。 2.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 内在需要 ,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 成熟机制 所决定的。

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 外铄论 、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4.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 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外铄论 。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6.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 成熟 、 环境 、学校教育和 个体主观能动性 的影响。

7.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 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

8

8.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 9.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 最近发展区 。 10.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 精神力量 的综合。 11. 青年期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未来 是最重要的概念。 12.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发展是在 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能动性 。

13. 美国心理学家 格塞尔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14.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的时期 。(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15. 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 生理 、 心理 和 社会 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16. 个体身心发展的 阶段性 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 17. 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茨基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18. 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 认识 问题和 价值 问题。 三、简答题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 (参见P.69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见P.76(4点) 3.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见P.75(4点)

4.什么是个体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67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P.69 6.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P.73

7. 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P.74 四、论述题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加以阐述。 P.71

2.试述教育工作应如何遵循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P.69-71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5.(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9

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 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B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C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D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B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3.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 ), 它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14.“美育”一词最早是( C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15.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D )。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6.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17.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涂儿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贝尔

18. 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即促进受教育者的( B ),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活动。

A.个性化 B.社会化 C.科学化 D.个性自由发展 19.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注重( D )

A.科学技术 B.个人需要 C.科学知识 D.社会需要

20.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A )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杜威 B.卢梭 C.马克思 D.孔德 21.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D )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22. 素质教育是促进( A )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2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C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10

2012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4.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15.(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16.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17.(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18.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hfj9pgib4n25q6n2b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