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外国教育史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外国教育史》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一、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在外国,师范学院设教育史课程始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始于20世纪初。建国初,我国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教育史研究班,由苏联专家执教,培养了一批中外教育史的学术带头人,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开设中、外教育史课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教育专业化程度提升,师范教育本科面向学校教育专业开设“外国教育史”课程,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外国幼儿教育史”课程,面向教育管理专业开设“外国教育管理史”课程。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培养宽口径人才的呼声日高,不但外国教育史强调以教育通史为基础,而且出现了中、外教育史课程整合的趋势。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从2004级首届本科生开始开设“外国教育史”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外国幼儿教育史”课程或“外国教育史”课程时断时续。学前教育专升本开设“中外教育史”。

二、课程性质

外国教育史应该是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性质是丰富学生的外国教育理论知识,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做到“洋为中用”。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教育史”课程性质变化是:2006版、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为专业任选课程,54课时,考查课;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为专业选修课程,36课时,考查课;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为专业基础课程,32课时,考查课。

三、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并认识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基本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不同时期外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外国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的基本脉络,获得外国教育改革基本经验和教训。

(二)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教育问题有比较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的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感知教育家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

1、外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各国教育的变革(古代、近代、现代); 2、 外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各国著名教育家(古代、近代、现代); (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目的与内容更新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历史发展为纵向、以各国教育制度和思想的相互影响为横向,以中国教育历史发展为参照系,不仅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史的基本知识,而且旨在提高学生总结规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教学内容更新:在学校教育发展史方面,突破了只讲中小学历史发展的传统教学内容,将之改造成为由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板块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教育思想发展史方面,突破了只讲教学思想的传统教学内容,将之改造成为由教学思想、德育思想和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等多板块构成的有机整体。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基于培养能力和提高教育理论素养的设计思想,本课程安排有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育札记和课程论文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育访问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和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和主体性,学生以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体现他们的进步。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坚持整体性原则,即整体地处理好预习与讲授、讨论与点评、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历史与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关系,整体发挥本课程的教学功能。

六、课程建设的突破点

(一)从教学内容看,本课程要做到“整体性”,做到了五个兼顾:兼顾了教育通史与教育专史;兼顾了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兼顾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兼顾了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兼顾了外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并以现代教育为重点。

(二)从教学方法看,本课程要做到“比较分析”,既注意历史纵向发展不同时代教育的比较,又注意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的比较,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教育与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因素的互动关系。 (三)从历史断代看,本课程要侧重外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为特色,较好地与中国教育史课程相衔接,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外国教育史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外国教育史》课程建设总体规划一、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在外国,师范学院设教育史课程始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始于20世纪初。建国初,我国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教育史研究班,由苏联专家执教,培养了一批中外教育史的学术带头人,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开设中、外教育史课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教育专业化程度提升,师范教育本科面向学校教育专业开设“外国教育史”课程,面向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cs42rjbc85bn78arf2570pk9t7uz00b3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