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养殖禽病控制规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

养殖禽病控制规程

合格的养禽人无须过多地了解每一种禽病的症状、病变和治疗的知识,而应致力于良好的饲养管理,拒禽病于禽群之外。因为家禽生产是群体、集约化的,如若预防不力,发生了疫病,则耗费大量人力、药物和其它费用,即使能够挽救一些病禽,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也是低劣的,所以对付禽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才能有效地避免疫病的发生。下面所叙述的是一些与病的预防关系比较密切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措施,这些措施好比一条环状链条的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抓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使疫病无隙可乘,无孔可入。

1、饲养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在诸多预防疾病的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应该看到养禽场与场外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认真细致地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才能提高养殖场的饲养成绩和经济效益,也是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应尽的责任。只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才能细致地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才能认真地落实每一个与预防疾病有关的环节,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那些无责任心和自觉性的人最终是不可能养好家禽的。

2、一个场只生产一个品种

家禽和家畜之间有一些疫病是共患的,也有一些家畜可以带菌不发病,而将病菌带给家禽,引起家禽发病,例如狗和猫可以携带禽霍乱杆菌而无疾病症状,但可通过粪便或唾液等将细菌传入鸡群,引起禽霍乱的爆发。

不同种类的家禽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也是不同的,异刺线虫与组织滴虫对鸡的危害并不太大,但是对火鸡和孔雀却是灾难性的,如果在一场内同时饲养这几种家禽,那么火鸡和孔雀很容易因黑头病而造成损失,而家鸡却可能有更多的机会爆发鸡新城疫。由此可知,在条件许可时,最好是专业化生产,一个禽场一个品种的家禽,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对疫病的预防。

3、全进全出

不同年龄的家禽有不同的易发疫病,禽场内如有几种不同日龄的家禽共存,则日龄较大的患病家禽或是已病愈但仍带毒的家禽随时可将病菌传播给日龄小

可编辑

精品

的家禽,因此,从育雏到上市或被淘汰的整个饲养期中,病菌可能存在于日龄较大的鸡群中不发病但却可以将病原体传给场内日龄小的敏感雏禽,引起疾病的爆发。因此,日龄档次越多,禽群患病的机会就越大,相反如果确实做到全进全出,一个禽场只养一个品种的一个日龄,则即使家禽处于对某些疫病的敏感期,但由于没有病原体的感染而平安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阶段,直到顺利上市,由此可知全

可编辑

精品

进全出的饲养方法,禽群发病的机会比多日龄共存的禽场要少得多,今天的事实证明,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疾病,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4、禽舍永远保持与新建时一样干净

养禽与禽病防治大多都承认这样的事实,在新建的禽场或禽舍养禽,不必花费很大功夫,也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成绩,但到第二年、第三年之后,疫病一年比一年增多,药物和疫苗越来越高,饲养成绩却逐年下降,最后可能被迫停产清场,从头再来,归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防疫不严格经种苗或其它渠道将传染病带入场内,另一方面对禽舍和场地清洁消毒又不彻底,致使因而病原体一种又一种不断地逐步进入场内,而你又无法将其彻底清除出动,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病也越来越多,最终使生产无法进行。

要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要从种鸡群下手,逐步建立少病或无病的种鸡群,防止疫病经种苗或其它渠道进入禽场内,在眼下商品生产上仍难获得无病的种禽群时,比较有效的减少或清除疫病的办法,就是对养禽舍的彻底清洁和消毒,使鸡舍永远象新建时一样干净无菌,这是预防禽病比较容易办到而又比较切实有效的措施。

5、严格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切实做好疾病的预防,一方面需要养殖人员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例如对进场人员和车辆物品的消毒,禽舍的清洁和消毒的程序和卫生标准,疫苗和药物的保管与使用,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对各种家禽的饲养管理规程等,制度一经制定公布,就要经常检查总结,有奖有罚,这是养殖场尤其是较大养殖场绝对不能忽视的,没有严格的制度是不可能有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就不可能养好家禽,就必然要爆发这样或那样的疾病的,只有严格地执行科学和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才能使预防疫病的措施得到落实,减少和杜绝疫病的发生。

可编辑

精品

6、满足家禽的营养需要

今天商品饲料或者自配饲料技术非常成熟,不必担心营养缺乏性禽病了,但家禽的营养缺乏病仍时有发生,原因是复杂的,变质和不能达标的饲料原料,饲料的营养成分实际含量低于家禽患病需要量,使用某些化学药物治疗后禽对某些营养成分需要量的异常增加等,所以我们在饲养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家禽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防止家禽营养缺乏病的发生。

7、合格的种苗(健壮无病原体的种苗)

健壮无特定病原体的种苗,是培养健壮无病或少病禽群的基础。应从健康无病尤其是无随卵传递性疾病的种禽场中购进种苗,并且要经过当地兽医部门的检疫和确认。选择种苗应注意雏禽的精神与活力、体重及均匀度、腹部大小、脐部是否完全收缩和干燥,绒毛是否整洁,站立和走动的姿势,是否有种苗畸形等。强壮的种苗比较活跃,叫声清脆,腹部收缩,脐部封闭无血迹,绒毛整洁光亮,足有力、头大、喙短而粗,双翼紧贴身躯。

即使种禽场提供的种苗是健壮无病的,如果在运输过程中稍有失误,则可能因受凉、过热、缺水、拥压等而造成直接的死亡损失,幸存的种苗则大多较为衰弱,在育雏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

8、防疫管理的关键点

关键点一:“育雏头十天”是养殖成功的基础。

头天用5%葡萄糖饮水,不超过24小时。开口药采用低毒的抗生素净化肠道和呼吸道,连用5天,并在饮水中添加多维等。

关键点二:“保肝健肾”是养殖成功的保障。

从10日龄起,每周一次中药成分的保肝健肾药,如肾宝、肾支灵等。 关键点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是养殖成功的核心。

采用黄芪多糖饮水,增强机体免疫力。黄芪多糖要连用一周,达到很好效果。第一、第三、第五周使用。如配合使用聚肌胞,转移因子,白介素等效

果会更好。

关键点四:“合理的免疫及预防用药程序”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可编辑

精品

见《113肉鸡免疫用药程序》

9、保温

雏鸡的绒毛比较短,体温比成年禽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对冷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保温不好,则雏禽很容易受冷,一些雏鸡可因此逐渐衰竭死亡。另一方面也容易激发其它疫病的发生。雏禽受冷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整个保温育雏期温度稍偏低,这在防寒设施不完善的禽舍或冬季异常寒冷的季节可能会出现,第二种是育雏温度忽高忽低,这在用木炭、煤球等保温时经常会发生,第三种是短时间严重冻伤,这种情况可见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热源停止产热而无及时发现时,也可能是白天气温高,下半夜突然降温而无及时升温等造成的。经受寒冷伤害的雏禽群,日后大多疾病不断,难以达到预定的生产水平,做好保温工作是预防疾病相当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之一。

10、光照

不适当的光照使禽的产量达不到预定的指标,对家禽的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光照不当主要表现为光照时间过长,光照时间无规律,光照强度过高等。长期的过高强度或无规律的光照,可使禽群疲劳,抗病力降低,诱发啄癖等,所以根据家禽的种类、品种、品系、日龄、生产性能等确定合适的光照。

11、通风透气

家禽的群体大,饲养密度高,生产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炭和水分,粪便和垫料发酵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在潮湿季节,家禽剧烈腹泻与水槽漏水时尤其严重,使得禽舍空气污浊,氨气过浓,氧气不足,这也是激发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不管那一种形式的禽舍,现代密闭式或简陋的禽舍,都要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做好通风透气。一般以人们进入禽舍后无烦闷和无眼鼻刺激为度。

12、相对湿度

家禽对一般的环节干湿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但极端的干燥和潮湿,则是激发疫病的因素。禽舍内空气中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中原来含有的,鸡群呼吸排出的,粪便中蒸发的,饮水器内的水分及漏在地上水分蒸发出来等。当相对湿度大,各种病菌迅速生长,家禽的抗病力下降,球虫病、曲霉菌病等容易发生。相反当禽舍空气过分干燥时,则尘土飞扬,在禽群惊动时更是

可编辑

养殖禽病控制规程

精品养殖禽病控制规程合格的养禽人无须过多地了解每一种禽病的症状、病变和治疗的知识,而应致力于良好的饲养管理,拒禽病于禽群之外。因为家禽生产是群体、集约化的,如若预防不力,发生了疫病,则耗费大量人力、药物和其它费用,即使能够挽救一些病禽,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也是低劣的,所以对付禽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才能有效地避免疫病的发生。下面所叙述的是一些与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8kp6v7ya0a6ri16ozy38gut0xsx2013t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