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宜宾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经费的意见》和《宜宾学院教学四项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优先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一)教学四项经费逐年递增

2003—2005年,学院教学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1.17%、23.59%和25.25%,近三年,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生均四项教学经费持续增长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的力度,确保了生均四项教学经费逐年增长。2003—2005,生均四项经费分别为512元、689元和820元。

表4-11近三年四项教学经费投入情况统计表

年度

四项教学经费 (元)

当年应收学费 (元)

四项教学经费占当年 应收学费的比例(%)

生均四项教学 经费(元)

2003 4761361.22 22490200.00 21.17 512.03 2004 7555349.07 32028700.00 23.59 689.11 2005 9345485.28 37017300.00 25.25 820.36

28

宜宾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第五部分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面临着诸多艰巨的任务。为此,学院建院以后,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努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2002年制订和实施了《宜宾学院关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2005年底又制订和实施了《宜宾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此推动学院的学科专业健康发展。

(一)专业结构与布局基本合理

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学院现有的骨干专业,均有20余年的建设历程。1978年宜宾师专开办以来,逐步建立了教师教育类的中文、英语、政治、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工等专业。20多年来,这些专业为基础教育和各行各业输送了近20000名合格人才,同时也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建院以后,为适应综合性本科教育的发展,学院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非师范教育,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努力实现文、理、工、管、经、法、教育等多学科的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下,学院五年多来以原有骨干专业为支撑,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共设置了34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17个,为综合性学科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在发展专业的同时,还大力加强专业自身的建设。为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同时根据专业建设的特点,聘请

29

地方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基本满足了专业师资的需要。学院还通过实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五年多来,学院在依托中文、英语、政治、历史、教育、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化工等基础较厚实的专业的情况下,大力加强了工学类、管理类、法学类等专业的建设,特别是管理类和工学类的专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5—2006学年度下期开始,学院按照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对全院本科专业进行了评估,评出院级品牌专业5个、重点专业10个、合格专业19个。

在“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中,学院根据高等教育要服务地方的要求,在稳定和调整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特色思路。学院根据生源和市场需求,停办或暂停少数专业的招生,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适度紧缩。根据学院“践行理念,艰苦创业,服务地方”的特色发展道路的需要,注重在“十一五”期间,适度建设宜宾和川、滇、黔地区急需的本科专业,在生物酿造、应用化工、水电能源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积极筹备和建设,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紧密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学院合并组建于2001年,根据“新办专业是指专家组进校时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的界定,学院所有本科专业都属新办专业。这些专业都经过四川省教育厅的正式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都有相应学科为依托,专业的分布和布局都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在实验、实习条件、师资、图书资料及教学文件等方面都具有相应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具有保证,学生较为满意。

(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也是学院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

30

宜宾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最重要的根据。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学院近年来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培养目标和要求

在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学院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的特点,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大量服务于地方各行业的建设人才,毕业的学生应当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同时,培养的学生要能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以良好的敬业精神投入到当地的建设中去。

因此,培养方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成才教育与成人培养相结合,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扩大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扩展知识面,成为复合型人才。

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较高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学院努力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制定和实施了《宜宾学院教学计划管理实施意见》、《宜宾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管理规定》、《宜宾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以及《宜宾学院选课细则》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以进一步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各教学系都有规范版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要求严格执行方案,按时开齐、开足课程门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求从教学计

31

划、教学大纲、学期运行表(教学任务下达书)、课程呈报表、课程安排表、教学日历、教学日志等必须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动。如有变动,必须经过教务管理部门审批。调课、停课除必须在教务处办理异动申报、批复手续外,还必须核实在安排的时间是否进行了补课。自2005—2006学年上学期开始,学院还要求各教学系(院)对每月的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统计,每月填写教学运行月报表并上报教务处。由此,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和教学运行的规范。

二、认真搞好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改革是推动高等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办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重要手段。为此,学院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加强课程建设,努力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学院根据“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以及《宜宾学院本科教育发展规划》和《宜宾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有关精神,制定了《宜宾学院关于教学改革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总体思路。

1、课程建设。为加强课程建设,学院于2004年制定了《宜宾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对课程建设的分类、构想、标准,以及各类课程的申报、审定、管理和验收提出了具体要求。2005年12月,学院又专门制定了《宜宾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课程建设的四个基本原则,即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原则、一般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和激励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学院课程建设层次,即学院的课程建设分为三级五类:院级合格课程、院级重点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进一步规范了各类各级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内容,使学院的课程建设逐

32

宜宾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经费的意见》和《宜宾学院教学四项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优先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一)教学四项经费逐年递增2003—2005年,学院教学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17%、23.59%和25.25%,近三年,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二)生均四项教学经费持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x6tx0hb6y3bj0w6hwz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