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急救
心理急救是一种用于帮助身处灾难或恐怖行为中的儿童、青少年、成人和家庭的有着循证依据的模块式方法。心理急救被设计用于减轻灾难事件所带来的初始悲恸,培育短期和长期的适应性功能和应对技能。
心理急救的对象 * 儿童,特别是那些: 与父母或照顾者分离的儿童;父母或照顾者、家庭成员或朋友已死亡的儿童;父母或照顾者受重伤或失踪的儿童;生活在寄养机构中的儿童 * 重伤人员
* 曾多次迁移及流离失所的人 * 身体虚弱的儿童和成人 * 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
* 有身体残疾、疾病或有感觉缺陷的人 * 有危险行为的青少年 * 有药物滥用史的青少年和成人 * 孕妇
* 有婴儿和幼童的母亲 * 救灾人员
* 有严重财产损失者(例如:家园、宠物、对家庭有重大意义的纪念物) * 第一次处于难以置信的场面和受到严重生命威胁的人
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工作对象的心理急救 * 对于幼儿,要坐下来或蹲着,以保持与幼儿的视线在同一水平。
* 帮助上学儿童说出他们的感受、忧虑和问题,使用简单词汇来定性常见的情绪反应(如发疯、伤心、害怕、担心)。不要使用极端的词汇,如“恐怖”或“惊恐”,因为这样会加重他们的悲恸。
* 倾听仔细,并向儿童核实,以确保你理解了他。 * 注意儿童可能会表现出逐渐明显的行为和语言上的退行。
* 使你的语言和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尽可能地用直接、简单的语言,因为幼儿还不能理解诸如“死亡”这样抽象的概念的含义。
* 以一种“成人对成人”的方式与青少年谈话,你传达出的信息要能表明你尊重他们的感受、忧虑和问题。
* 将这些技巧传授给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以帮助他们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情感支持。
以有残疾的幸存者为工作对象的心理急救
* 尽量在没有噪音或无任何其他干扰的地方帮助他们。
* 除非直接交流有困难,应直接同被帮助者说话,而最好不要通过其看护人转达。
* 如果交流似有困难(如存在听力、记忆、言语困难)时,就说得简单点,慢点。
* 如果某位幸存者声称自己有残疾,即使他的残疾并不明显或你不熟悉,也请务必相信他。
* 当你不能确定该如何提供帮助时,可以问“我该怎样帮助你”,并且相信他所告诉你的。
* 如果有可能,设法使他们实现生活自理。
* 请搀扶盲人或有视力障碍的人,帮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行走。 * 如有必要,帮助他们记录信息,并使他们能收到书面信息。
* 注意不要将受助人和他/她的救助器具(药品、氧气袋、呼吸设备、轮椅等)分开。
以老人为工作对象的心理急救 * 老人既有其脆弱的一面也有其坚强的一面。经历一生中的各种磨难,许多老人已经获得了有效的应对技能。
* 对于那些听力有障碍者,说话要清楚并躬身靠近。
* 不要仅仅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或年龄,就妄加推测。比如认定一个处于困惑状态的老人有不可逆的记忆、推理和判断力障碍。老人困惑的原因可能是:灾难使
周边环境的变化而使他失去了方位感、视力或听力不好、营养不良或脱水、睡眠障碍、存在医学原因或药物治疗问题、社会隔离或是感到无助或脆弱等。 * 有心理障碍的老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可能会更加沮丧和更为困惑。如果你辨识出了这些老人,请帮助他们接受心理咨询或安排会诊。
为什么要对受灾者进行评估? 首先,判断受灾者是不是处于危机状况以及危机的程度。如果是,按照危机干预的情形来处理。
其二,确定受灾者的问题是否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如果不是,转介其他服务机构,要详细告知对方转介的理由以及转介机构的服务电话。
其三,确定受灾者的问题是否在本急救者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不是,转介其他服务人员,要解释转介的原因。
如何保证受灾人员的安全与舒适? ● 确保第一时间的人身安全
● 提供有关应对灾难的活动与服务的信息 ● 注意给幸存者提供舒适的身心环境 ● 鼓励社交活动
● 照顾与父母或照料者失散的儿童 ● 避免更多的创伤体验和提示创伤的因素 ● 救助家人下落不明的幸存者 ● 救助失去了至爱亲朋的幸存者 ● 慰藉幸存者的精神需求 ● 提供殡葬信息 ● 应对创伤性哀伤
● 安抚接到家人死亡通知的幸存者 ● 安抚认领遗体的幸存者
● 协助父母/监护人告知儿童亲人的死讯
(Brymer M, Jacobs A, Layne C等著.童慧琦,王振,王素琴等译.心理急救-现场操作指南(第二版)2015)
心理急救的基本内容
1. 接触与投入:回应幸存者发出的需要接触的信息,或者以非侵入性、富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的态度主动接触幸存者。
2. 安全与舒适:提高幸存者即时(此时此刻)的和持续的安全感,使其得到身体上和情感上的舒适。
3. 稳定情绪:安抚和引导情绪崩溃或精神紊乱的幸存者。
4. 收集信息:识别幸存者的即时需求和担忧,收集相关信息,制订个体化的心理急救干预措施。
5. 实际帮助:为幸存者提供直接与其即时需求和忧虑有关的实际帮助。 6. 联系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幸存者与最初的救援人员或其他支持资源建立起短期的以及持续的联系,这些资源包括家人、朋友以及社区援助资源等。
7. 应对信息:提供关于应激反应和用于减轻压力、促进幸存者适应功能的信息。 8. 联系协助性服务机构:帮助幸存者与可以利用的、和他们目前或以后的需求有关的服务机构建立联系。
心理急救的功能 1. 帮助受灾者缓解情绪压力:一方面,情绪宣泄本身具有治疗功能,急救员耐心地倾听受灾者的诉说,有助于受灾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一个人情绪宣泄的过程,同时也是慢慢恢复理性的过程,在情绪平复后,受灾者才开始有勇气和有力量面对自己的问题。
2. 帮助受灾者学会面对现实:很多受灾者的问题是不敢面对现实,与其说是问题本身使他们焦虑,不如说是由于不敢面对问题而导致的自我怀疑更加困扰他们。敢于面对现实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3. 帮助受灾者学习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咨询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受灾者澄清事实,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利用社会资源,建设性地解决问题。从更深层的含义讲,就是帮助受灾者恢复对生活的控制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摆脱困扰、改变现状。
心理急救实施指南 * 首先,礼貌地观察,不能唐突直入;然后通过询问简单而礼貌的问题决定如何提供帮助。
* 通常,开始接触的最好方法是提供实用性的帮助,如食物、水和毯子等。 * 接触前先对环境、被帮助者或家庭进行观察,并肯定此次接触不会是侵入性的和破坏性的。
* 做好思想准备,幸存者不是回避你的接触就是过分回应你的接触。 * 说话沉着镇定,本着耐心、负责和灵敏的态度。
* 语速放慢,用简单易懂的词汇,不要使用专业术语和行业术语。
* 如果幸存者想说话,要做好倾听的准备;倾听时请专注于他们想说的内容,并思索如何提供帮助。
* 认可幸存者为求生所采取行动的积极一面。
* 针对幸存者最迫切的需求和目标提供直接相关的信息,必要时应反复讲解说明。
* 提供准确的且适合幸存者年龄段的信息。
* 如需要通过翻译交流,应看着您谈话的对象并对着他说话,而不是看着和对着翻译说话。
* 谨记心理急救的目标是减轻悲恸,提供帮助,促进适应性功能,而不是打听创伤经历的细节和损失。
心理急救的基本技术 1. 倾听
倾听不仅要获得信息了解情况,还要了解言语背后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听,还要学会说。急救人员不仅要从语言及副语言中准确把握对方的感受,还要通过适当的言语回应引导出更多的信息。
倾听利于建立彼此的关系,利于澄清事实,利于情绪宣泄。 2. 具体化
心理急救培训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