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年《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页word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 个体生态学总论 环境的概念

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

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 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

①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一般来说,分布区域和分布季节越广的生物种,生态型越多;生态型越单一的物种,适应性越窄。

生态型是一种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一个物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生态型。一般分布区域越广的生物种,其生态型越多。

生活型着重从外貌上进行区分,是一种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一种生活型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

驯化:使生物对某一环境条件变化适应改变的过程。包括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 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第 1 页

(1)改善小气候 (2)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3)净化空气(4)减弱噪声 (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6)净化水体(7)防风固沙 第二章 光与园林植物

在北纬200-500的范围太阳辐射强度是:南坡>平地>北坡。

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以上,光合速率与光强成正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开始较快,后逐渐变慢,到一定值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阳性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70%以上。

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5—20%。 耐阴植物(中性植物):对光照有较广的适应能力,但最适宜的是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多数)

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比较

植物的耐荫性一般相对固定,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发生少许变化:

——耐荫性:幼苗>成年树 温暖湿润>干旱寒冷 土壤肥沃>土壤瘠薄 一般而言,一切对树种生长的生态条件的改善,都有利于树种耐阴性的增强。

长日照植物:只有经过大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低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延长光照时间提前开花。

--短日照植物:只有经过低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人工缩短光照时间可促使其开花。如多数深秋或早春开花的植物等。 长日照植物其光期有一临界值(不小于12小时),加长光期,促进开花。闪光打断暗期(640-660nm的红光最好)也促进开花。

短日照植物其暗期有一临界值,加长暗期,但小于22小时,促进开花。闪光打断暗期,(相当于缩短了暗期)抑制短日照植物的花芽形成。

一般短日照促进植物休眠,长日照打破或抑制植物休眠;夏休眠的植物需长日照才能引起休眠,短日照诱导解除。

北方植物园引种时,可利用短日照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长日照促进营养生长,如对树苗进行长日照处理可大大促进树苗生长。 长日照植物北移,生长会延长,树形高大,易受早霜危害。(短日照使其提前休眠,增强越冬能力);长日照植物南移,发育迟缓,有的不开花、结实。 短日照植物北移,发育迟缓;南移提前开花。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冷害(又寒害):指零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

初霜: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南方植物 终霜: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北方植物

霜期:初霜——终霜;无霜期:终霜——初霜。无霜期被视为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冻举(冻拔):气温下降和升高引起土壤结冰及解冻,导致树木上举,根系裸露或树木倒伏。 冻裂: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生理干旱(冻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

皮烧:温度升高特别是温度的快速变化而引起植物组织的局部死亡。

第 2 页

根茎灼烧:高温表土灼伤幼苗根茎造成伤害。

植物长期适应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现象是同周围环境条件紧密联系的。市区温度一般比郊区温度高,其物候期要早些,故园林植物的萌动、开花期比郊区早,市区植物的生长期要长些,落叶休眠较晚。 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某一特定温度以上的热量总量。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积温总量。

有效积温:特定温度为生物学零度的积温。

活动温度:特定温度为物理学零度(0 ℃ )的积温。

生物学零度: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高于这一温度,植物才开始生长发育。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 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第一,城市下垫面性质特殊,比郊区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

城市使用的砖石、沥青、混凝土、硅酸盐建筑材料,深色的屋顶等热容量、导热率高,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但其反射率低。

狭窄的街道、墙壁之间的多次反射和吸收,导致太阳辐射能增多。

第二 城市大气的大量污染物覆盖层,吸收和反射长波辐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第三 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量来源,特别是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采暖。 第四 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热量的扩散。

第五 城市特殊的地面,植物占面积相对较少,不透水面较大。 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加重城市空气污染

2、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 3、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 4、影响城市积雪 5、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 防治热岛效应的对策

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又称减光效应) :植物通过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到达地面的热量有所减少。

园林植物的增湿效应(凉爽效应):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8%—25%),使之产生凉爽效应。 绿视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 第四章 水分与园林植物

降水量与植物生长量密切相关,一般降水量大植物的生长量大。 低温季节适当减少水分,增加植物的抗寒性。 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

(1)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对氧的需求。(2)具有发达的排水器官。(3)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根系退化、株体柔软等。(4)生殖方式多样性:

——金鱼藻、苦草具有特殊的有性生殖器官,红树林的胎生现象。

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面以下,与大气完全隔绝。如地毯草、红柳、红蝴蝶等。 浮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上。如王莲。

挺水植物:植物的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

短命植物:该类植物常以种子或孢子阶段来远离干旱。

避旱植物:该类植物能较好的协调体内的水分平衡,避开干旱对其造成的影响。

保水型植物:多数根茎叶等组织可进行储水或减少水分消耗。仙人掌科、景天科、石蒜科

第 3 页

2019年《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页word文档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wgrx8pd017z7sh75m1a072ie1yhw200mx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