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
对宇宙的探索,人们以前都相信“地心说”,除此以外的任何解释都被视为异端邪说。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更是极大地触怒了教会,不被世人所接受。正在这时,走出了一位敢于对“地心说”说“不”的人──布鲁诺,他以满腔热血积极支持“日心说”,竭力揭示“地心说”的荒谬,却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处以“火刑”。由此可见黑暗势力的强大,它所代表的愚昧无知和顽固凶残的态度往往会扼杀新思想,扼杀真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第三课时
一、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一、二。 教学参考:
1.“扔进沸腾的水锅”和“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对青蛙来说一是逆境,一是顺境。面对逆境,青蛙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斗志,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然逃生。身处顺境,青蛙逍遥自在,怡然自得,殊不知,养尊处优的结果是厄运悄悄来临,最终只能葬身锅底。由此可以警醒世人:人生没有直路可走,艰难险阻总是难免,顺利时,当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方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遇到挫折时,应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命运,靠自己把握,未来,要自己开拓。海明威说:没有人可以打败你,除了你自己。这一告诫值得我们永记心怀。
2.青蛙被冷不防地丢进煮沸的水锅里,能奋力跃出锅外;可当他被丢进慢慢加热的锅后,却乖乖地束手就擒,不做任何反抗,最终葬身锅底。伟大思想家孟子一句警世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温水青蛙原理的最好诠释。没有危机意识,就算你经过再大的风浪,一个阴沟也能让你翻船。
3.一只青蛙被突然丢进滚沸的水锅中竟然能奋力跃出,安然逃生,然而却在慢慢加热升温的水中葬身锅底。我们如果把滚沸的油锅看成“逆境”,那么微温的水锅便是“顺境”。面对逆境,青蛙奋力一跃,化险为夷;身处顺境,青蛙得意忘形,终至丧命。两种不同的结果实在发人深省。
4.青蛙是一种冷血动物,当把它扔进煮沸的水锅中的时候,他知道反抗是因为知道危险。一段时间后,再把它扔进一个冷水锅中,并在锅底慢慢加热,他却没有意识到危险,在逐渐加热的水中享受着,当他感受到烫的时候,他却无力跳出,因为它已经麻木。人往往也是这样,有些人站在悬崖上,面对万丈深渊,谁也不敢跳下去,因为那是危险、灾难;而逐渐在走向深渊,逐渐在犯罪却自己不察觉。一些贪赃枉法者就是这样,经得住大风大浪的洗礼,却经不住糖衣炮弹、金钱美女的诱惑。
5.一只被扔进煮沸的热水锅里的青蛙能安全逃生;可是,一只被放在冷水锅里慢慢煮的青蛙却性命难保,这就是“温水青蛙原理”。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现状,切不可在浑浑噩噩中度日,更不可躲避在暂时的安逸中。否则,就会落得与这只青蛙一样的下场。 第二题 参考例文
1.李斯特在巴黎公演前夕偶识了身处窘境的肖邦,他十分赏识这个青年的才华,于是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换上了肖邦。由此,肖邦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介绍给了巴黎的听众。中国自古有“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之说,李斯特这种提携新人的伯乐精神和甘当人梯的无私品德无疑是值得称颂的。
2.当灯光豁然大亮时,几乎倾倒每个人的琴声,竟然出自名不见经传的肖邦之手。李斯特以自己的聪明与智慧有力地推荐了肖邦,不仅使肖邦有了展示高超演奏技艺的机会,也为那些迷信名流、崇拜权威的音乐迷上了难得的一课。爱迪生曾说过:“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
学海无涯
名人,但我从不拜倒在他们的脚下,我渴望用科学来否定他们的某些谬误。”这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不能迷信权威,在凡人之间同样有不少出类拔萃之士。 二、作文训练:将练习一写成一篇大作文。
[补充例文]
成功需要代价
──有感于“每朵花下都有刺”
一位小姑娘伸手去摘一朵盛开的玫瑰。突然,几根尖刺扎入了手指。试了试其他的几朵,均是如此,她缩回了手,哭丧着脸说:“为什么每朵花下都有刺?”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类似的境遇。当我们确立好一个目标后,我们起步走。目标是辉煌夺目的,而通往目标的路却是那么地漫长,崎岖。我们说:“为什么成功总是那么难?”
是啊,世上没有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的成功,成功是需要代价的,不忍受一定的苦楚,任何人也难以摘取成功的花朵。
陈景润若不是废寝忘食地埋头苦干,忍受了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他如何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司马迁身在大狱,遭受酷刑,如果不能忍受巨大的痛苦,他又怎能写出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对学习更是如此,不付出辛勤的汗水就无法得到成功。“学海无涯苦作舟。”有的人不能忍受奋斗途中的辛劳,怕被花刺破手指,望着成功的鲜花,他退却了;而有的人,眼睛注视着成功,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做拐杖,忍着困倦、寂寞,忍着劳累、孤独,用汗水铺成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虽然举起鲜花的手已是血迹斑斑,但是,他毕竟成功了。
不仅学习如此,当前的改革也是这样。改革的前景自然是令人振奋的:国家昌盛,人民富裕,国泰民安,中华民族又腾飞于世界。然而当前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发展不平衡,市场疲软,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等等。然而我们却不能不改革,不能离开这条强国之路。我们知道:每朵花下都有刺,没有一种成功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会咬紧牙关,振作精神,忍受当前的诸多不足,克服困难,我们有的是信心和勇气,有的是毅力走过这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艰难岁月,到达光辉的顶点。
倘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忍受花刺扎入皮肉时的疼痛,那么,他可以摘取自己心爱的鲜花;倘有这样一个民族,懂得“每朵花下都有刺”,懂得成功是需要代价的,因而能够咬牙忍受各种压力,忍受各种苦痛,不屈不挠地奋斗,那么这个民族就可以腾飞于世界。
愿我中华民族能忍受奋斗过程中的苦楚,愿我中华民族早日腾飞于世界。 [点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成功是需要代价的”,作者在转述材料时形象细致地描写了其中一个小姑娘摘花的场景,强调和突出了与论点密切相关的信息“每朵花下都有刺”,语言简洁生动。接着用“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类似的境遇”作为过渡,使材料与观点衔接自然,逻辑严密。文中还多次巧妙地把转述融入了论证中,如“有的人不能忍受奋斗途中的辛劳,怕被花刺破手指,望着成功的鲜花,他退却了”,“倘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忍受花刺扎入皮肉时的疼痛,那么,他可以摘取自己心爱的鲜花”,这样边叙边议,避免因运用过多的叙述代替必要的分析说理,显示了作者驾驭材料的高超能力。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是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要求根据寓言诗《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联系生活实际的议论文。
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不足,也总会有超
学海无涯
出他人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像《鸟的评说》里的鸟儿那样只数落别人的不足吗?不,应该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人这句话可以说是颇有道理的。荀子《劝学》中曾说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也就是说要成就自己的美德,就要天天检查反省自己,也就是说要留下眼光看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修养。相反,那些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一心想挑别人的毛病、出他人的丑,从而就认为别人不如自己的自我满足者们,是永远不会有所成就的。就像《鸟的评说》里的鸟儿,麻雀笑话燕子怕冷,但麻雀从没想过它不能像燕子那样从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但它从不能像苍鹰那样一飞冲天,傲视四野。它们只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而不是听到对自己的批评就认真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有那些错误,从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结果飞翔于云天的仍是苍鹰,唱歌悦耳的依然是百灵,它们谁都没有进步。
我们生活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何必要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呢?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呢?就像墙与风向标一样,墙的可贵之处就在其立场坚定,风吹来依旧岿然不动,但它永远不能像风向标那样指示风向。此时墙能做的就是要认真检查自己身上是否有漏洞,而不是去讥笑风向标的随风转来转去立场不坚定了。
把专门挑别人毛病的眼光收回来看看自己吧,认认真真找找自己的缺点,想想如何去改进,如何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益的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啊!
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点评]这篇佳作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对所给材料的处理恰到好处。作者开篇先引入俗语,通过设问,一语中的,仅一句话,就巧妙地转述材料,同时又揭示出了本质寓意,提出了中心论点:“应该留一些眼光看自己”,开门见山,十分利落。在中间论证的过程中,又再次巧妙地使用了原材料,先引用两条古语,然后灵活地转述了原材料的主要内容,两相比较,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一层,从鸟类延伸到人类社会,暗扣原材料,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和缺点,不要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最后在上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文章水到渠成,自然收束。短短精练几语,不仅用“专门挑别人毛病”等词句巧妙暗点原材料,还强化了中心,增强了立意高度,极有说服力。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2《材料的有机转化》.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