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山香2016年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一)广义的学习

1、广义学习的含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产生广义学习的三个特征:

(1)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创伤等引起的变化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旦条件改变就会自行消失,这种变化不能称作学习。

(3)这种变化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二)狭义的学习

1、狭义学习的含义:指人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人的学习是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科学文化知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2)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时,以语言的中介进行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1)学生学习的含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生学习内容:①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②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的发展,③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学生学习的特点:①以系统地掌握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③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④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二、学习的分类

(一)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二)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才能、本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复杂程度,依次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智慧技能指向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指向学习者内部。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加涅提出三类态度:(1)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2)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情感;(3)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热爱国家等。 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1

(四)奥苏贝尔的分类:美国心理学家,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两个维度互不依赖、相互独立,有过渡形式。 维度标准 具体分类 维度一 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维度二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机械学习 有知识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 (五)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1)知识的学习:来自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2)技能的学习:来自活动主体所做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3)行为规范的学习:来自主体和客体间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第二节 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学习理论主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一)冯特的内省法和元素主义

19世纪晚期,冯特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理论主要特点有:(1)还原论(或要素主义)(2)内省法 (二)针对冯特的内省法和元素主义的的两种反对意见

1、行为主义学派:以桑代克为先导,以华生为激进的代表,又经过格思里、赫尔等的发展,之后斯金纳又对他作了总结和发展。他们同意研究元素,但他们不同意冯特用以发现这些元素的内省法。

(1)唯一可以被观察、并用以科学研究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 (2)他们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学习,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S—R,就是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

2、格式塔学派:与行为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学派,他们集中批评冯特的要素主义,认为他看不到人类经验的真实面貌,他们强调经验的整体性,主张研究内部过程和人的经验。

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

在与格式塔学派进行论战中,一些行为主义者开始吸收认知派的思想,出现了折衷倾向的学习理论,其中典型代表是:早期的托尔曼和后来的班杜拉。 1、托尔曼,自称为“目的行为主义者”,他强调:

(1)行为的目的性和整体性:动物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的,不是胡乱尝试错误。 (2)中介变量:从刺激到做出反应,这之间需要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动物需要形成对某个情境的预期,把某些事情当成最终事件的信号线索。

(3)潜伏学习:他认为不能完全以外显的行为来判断学习是否发生,有时学习并不直接反映在学习中,只是导致学习者对某个情境的理解。

2、班杜拉:基本沿用了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同时又吸收了许多认知学习理论的思想。

(1)他提出行为是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行为三者交互决定的。 (2)他提出“观察学习”的理论,强调对行为的自我调节和认知过程等

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人本主义的出现 (一)认知学派

2

1、随着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行为主义的机械论、还原论等弊端日益暴露,而认知学派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同时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兴起,认知学派的影响越来越大。 2、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主要包括两种倾向:

(1)认知结构理论:把人的认知看成是整体的结构,认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就是内在心理结构的形成、丰富、改造的过程。它的形成也是受到了皮亚杰思想的影响。 (2)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它主要是受到计算机科学的启发,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认知加工过程,从信息的接收、存贮等流程来分析学习的认知过程。

(二)人本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还有一派即人本主义思想,主张研究整体的人,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其代表人物包括马斯洛、罗杰斯等。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以皮亚杰、维果斯基等的思想为基础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论的基础——客观主义

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信息加工论,都是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把事物的意义,看成是独立存在于个体之外的东西,是完全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事物的认知就是单项的刺激或欣喜地接受过程,是从事物到心理的过程;学习就是要把外在的、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

2、建构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

(1)建构主义认为,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

(2)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信息要被人理解,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一个过程。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3)所以说,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头脑中的一个过程,而是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新的经验。 3、建构主义的意义

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观点,在教育心理学界日益受人关注,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从现实缘起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有人对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做了这样的概括:(1)不完整:过于空泛,过于脆弱;(2)惰性: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3)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

第三节 联结派/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主义):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S-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间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①本质: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②过程:尝试与错误,③条件:外在强化;④结果:习惯性反应。

(一)动物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作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 (二)学习的联结说

1、学习联结: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这一点上,人(能建立更多、更复杂的联结)和动物的学习规律是共通的。

2、“试误说”:刺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是随着错误反应在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3

(三)学习规律

1、准备律——体现学习的动机原则: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景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

2、练习律:对于已形成的某种情景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应用律);经常不用则会减弱、遗忘(失用律)。

3、效果律——最重要的学习规律: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或削弱的作用。 (四)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的评价

1、桑代克的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2、缺陷:在于机械论和简单化。他以试误论概况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和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抹杀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他热衷于发现普遍适用的学习规律,但这些规律实际上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的学习。

3、理论的主要缺陷教育启示:

(1)允许犯错误,并在改正错误中进行学习;

(2)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 (3)加强适当的练习;

(4)任何学习要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二、巴甫洛夫经典性的条件反射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开创性的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其实验方法与研究结果被后来的心理学家广泛接受,因此,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1、动物实验:狗通过刺激,条件刺激反射。原来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成了一种条件刺激,例如,“狗分泌唾液”成了“摇铃”引起的条件反应,这就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事项:

(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如:狗天生会分泌唾液

(2)无条件反应: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如: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 (3)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如:试验中的铃声,摇铃时,狗知道要喂食 (4)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A获得/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①两者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②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B消退: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却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例如:在上课时,如果有学生捣乱,教师不理睬,这属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互补的过程

①刺激泛化——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

②刺激分化——对事物差异的反应: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一个打出了行为主义的旗帜,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4

理论及其研究,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

1、华生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通过条件反射,建立牢固的刺激—反应联结,从而形成了新的行为习惯。

2、华生实验:让婴儿形成对兔子的恐惧 3、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点基本要素:

(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 (2)经典条件反射得出的行为原则,不但可以解释动物的行为,也可以解释人的行为。 (3)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反应的组合。

(4)只要了解了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

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后期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并使之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作用。 (一)斯金纳的学习实验:“斯金纳箱”进行白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

1、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

2、学习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1)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该操作刺激的出现概率就会增加; (2)已通过条件作用强化的操作,若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出现概率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1、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

(1)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针对: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2)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针对: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则: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一种强化物,那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原理:行为发生变化是因为强化作用,所以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能控制人的行为。 (1)强化与强化物:

①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分为: A正强化(实施奖励):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B负强化(撤销惩罚)?(注意:导致反应概率降低的,才是惩罚):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a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的刺激物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逃避了厌恶刺激;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b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着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出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②强化物:凡是能增强 行为出现/反应 概率的刺激或事件。 ③强化的程式: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度对一种反应施加强化。强化的程式的分类如下:

5

山香2016年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含义(一)广义的学习1、广义学习的含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产生广义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创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var2546gp10ttc0odx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