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心中学八年级音乐课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青藏高原》 第一课时《青藏高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青藏高原》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

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2、采用分段学唱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聆听录音范唱,使其掌握歌曲。 3、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电脑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

- 1 -

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引子开始,由人声合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主题。

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具有“合”部的特征。

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示意图:

情景创设(引情) 教学过程: 一、课间曲

1、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2、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

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二、导入

新歌学唱 (入情) 欣赏歌曲 (动情) 课堂小结 (激情) - 2 -

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族歌曲——《青藏高原》(多媒体显示)

2、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3、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风光画面。 三、新歌学唱

1、播放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碟片,整体把握藏族山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分三部分跟录音哼唱。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引子的二段体)

4、欣赏另外一名歌手演唱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分析比较,你更喜欢哪位歌手的演唱,为什么?(李娜的演唱能将个人风格、歌唱技巧及时代特点完美地融为一体,藏族风格十分鲜明,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强。而另外歌手的演唱虽然声音挺美,但藏族风格不明显,缺乏应有的感染力) 5、分析促使藏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①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②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6、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青藏高原》?” 7、根据学生的建议,采用朗诵、舞蹈、器乐、歌唱相结合的形式,有表情地演唱。

- 3 -

四、歌曲欣赏

1、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歌唱家才旦卓玛高超的演唱技巧及独特的音色,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使学生联想到藏区的生产、生活及藏胞在奴隶制下牛马不如悲惨历史,入情、入境地体会和感受歌曲的情绪,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2、欣赏歌曲《公仆赞》,并讲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的感人故事。 五、教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 4 -

第二课时 辽阔的草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 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法学法: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以草原上的蒙古族为主线,通过听、唱、演、思来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先给学生听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此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中开始学唱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从中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继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 天堂 》,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让学生参与才艺展示活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现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音乐、图片、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 5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

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心中学八年级音乐课课时教案第一单元《青藏高原》第一课时《青藏高原》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青藏高原》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教学重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v9j502kt4862m61dk4v721et5ixw1005j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