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一) 物质观:

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且可以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 2)

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否认这一点回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1) 2) 3)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反对两种错误: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其一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其二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至于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3、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空间的含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者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空间的特点:时间具有唯一性,它是不可逆的。空间具有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4、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1)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否认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2)

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收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否认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

5、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1)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它既没有开端,也没有中介;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事物的存在是具有暂时性。 2) 3)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 然而,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这就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无限。我们要善于通过有限把握无限。

(二)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1、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时间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际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 (三)实践观

1、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实际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客体是指时间的主体所要探索和改造的对象。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进行改造,一方面,实践要创造客体的价值,另一方面,又优化了主体。而优化了的主体能

够更好地改造客体,更好地改造客体反过来再一次优化了主体。于是形成良性循环,主体与客体不断地协调发展。 2、自在世界语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黄金原理 所谓自在世界,是指人类还没有认识、实践尚未影响到的世界;所谓人化世界(人类世界),是指人类通过时间活动

改造过并打下自己烙印的世界。

自在世界是人化世界的基础,人化世界是由自在世界转化而来的,实现这一转化的决定性条件是实践。人的实践越发展越深入,对世界的认识就是越广泛越深刻,人化世界的边缘就越扩大。

(补充: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消极,不过分,不要为所欲为,也不要无所作为) 一、

两原理

(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且可以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从起源上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上上说,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上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 2) 3)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这里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还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一)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它有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面的存在以晾衣服的存在为前提;其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1)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是指它的条件性。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才能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旦这些条件发生了变化,旧的统一体就会破裂。

(2)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是指它的无条件性。这里所说的无条件,是指矛盾在任何条件下都会斗争。矛盾的斗争性会打破旧的同一性,建立新的同一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让位给新的矛盾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差别的具体的同一,而这种同一必须包含斗争;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离开同一性,斗争性总是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总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

(4)

形而上学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加以割裂,或者只见同一而不见斗争,或者只见斗争不见同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万能原理) (方法论:我们应当学会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个性。即具体事物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特点。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含义: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低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关系:1)主要矛盾在矛盾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它制约着次要矛盾,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用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2)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次要矛盾。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旦出现转化,我们工作的重点也相应地转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的地位、其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关系:1)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此药方吗,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2)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和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

3)矛盾的主、次双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易位,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方法论:我们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4、 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①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②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

地得到发展。

③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④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

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5、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含义:内因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

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的作用。

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二) 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含义,特征)

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志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特征:(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4)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灭亡。“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3、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系统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关系: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没有部分,不会有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的部分。 ②整体对部分其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二部分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

③整体是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其功能大于各个部分机械相加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 ④部分影响整体,对整体具有反作用。在特殊的情况下,当某一部分成为整体的主要环节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发展 1、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2、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1)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同时我们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十五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繁殖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3、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三)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之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1、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把我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2、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

关系:①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

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一方面,质变体现并巩固着量变的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质变又可以转化为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着事物的永恒的变化的发展。 3、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1、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含义: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关系:①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的。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保持自身的存在和原有的性质;如果否定方面在斗争中取得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为自身的烦闷,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②肯定和否定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所谓相互依赖,是指二者互为前提,无肯定即无否定,无否定即无肯定;所谓相互渗透,是指二者相互包含,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补充(1)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①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而现实这一过程必须要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定实现了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②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否抛弃,一笔勾销。

(三)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就是无的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抛弃旧事物的糟粕,继承其精华,并把它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扬弃体现着事物发展过程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方法论:①在对待文化遗产上,辩证否定原理告诉我们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扬弃传统文化,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

②在对待向外国学校的问题上,辩证否定原理告诉我们要“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 2、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四)四个四是指四队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和偶然,现象和本质。 1、现象和本质(并列,都有)

含义: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现象是是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关系:(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A、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本质则隐藏着事物的内部,只能靠抽象思维来把握。B、现象是事物个别的具体方面,本质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C、现象是易逝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2)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A、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表现。真象表现着本质,它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象也表现着本质,它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B、本质也离不开现象。任何本质都有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2、必然和偶然(并列,都有)

含义: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符规律的、一定发生的、确定不移的确实。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关系:(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①它们的地位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②他们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的决定,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的。③它们的作用不同。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提和方向,偶然相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使事物发展的趋势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模板) 3、原因和结果(并列,都有)

含义: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特点:原因在先,结果在后(简称现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但原因和结果必须同时具有必然联系,即二者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 关系:(模板)

4、现实和可能(并列,都有)

含义: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由可能向现实转化过程的一对范畴。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前者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关系:(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现实,二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2)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模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一)物质观: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且可以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2)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形而上学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uzem17ivj9x6b74311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