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走近父母》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走近父母》教学设计

一、研究背景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方法已在欧美及亚洲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功能,多年来它在学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我国台湾,团体心理辅导已被普遍认为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许多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拟订适宜的团体辅导计划,以满足学生学业进步、环境适应、习惯养成、人格成长、交友等需求。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有专家预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将朝着以团体辅导训练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的趋势发展。 我们学校也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摸索,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向学科渗透、如何提高团体辅导的实效性,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教师根据某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学生出现的身心问题,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的一定活动。由学业促进、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多类心理辅导活动组成。

不同类别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辅导目标也有所不同,例如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课。“感恩”可以说是一个宗教概念,也可以是一个道德概念,我们开设心理辅导课自然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确定主题的,但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在道德认知上会有明显的差异,对“感恩”的理

解也自然有天壤之别。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恩”只是停留在“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我要听他们的话,长大了要报答他们”的层面上,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概念,即“善事父母曰孝”。“孝”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可以靠教育和灌输来养成的;而“感恩”则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是“灵魂最深处的一种感动”,它要靠生活的积淀以及精神的升华才能逐渐领悟并达到心灵中的某一种境界。 三、设计思路: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能否达到辅导目标取决于:课前,辅导教师是否把握了学生的身心问题。课中,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活动是否能渗透于生活。若要实现目标,就要遵循“发现—改善—提高”三步走的步骤。

(一)抓准问题——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针对性

在课前,我们心教组的老师从实际出发,抓准问题,确定具有针对性的辅导目标,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到的目前中高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在沟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辅导的重点和突破口,才能在此基础上设定一个具体、明确、可操作性较强的辅导目标。

(二)设计精巧——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情境性

活动设计是实现心理辅导课目标的灵魂,学生的体验依托于情境设计的巧妙。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为实现辅导目标而服务。 环节一:热身活动。

A、 活动课前的师生沟通 ——贴花瓣。目的在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也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铺垫。

B 、体验紧张的心理游戏。这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心理紧张的感觉,学会释放紧张的情绪,懂得松弛之道。 环节二:亲子游戏。

通过身体的接触,感受与父母的交流。 环节三: 心有灵犀。

通过填写问卷,收集关于父母的基本信息,加深对父母的了解。这个环节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孩子对父母的了解不及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激发学生想去走近父母,了解父母的愿望。 环节四:心灵解密(观点汇集)。

我们收到过很多学生的来信,反映得较多的就是和父母的沟通问题;我们也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从中选取了比较突出的几个现象,和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现象去思考,父母的做法是否包含着他们的良苦用心。

环节五:心灵独白——《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通过配乐朗诵一封母亲的信,引领孩子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认识了解父母;引导孩子寻找自身的共同点,引起情感共鸣。 环节六: 亲身体验,心理透析。

从平凡琐事感悟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环节七:真情互动,情感升华。

通过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走近父母》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教学设计一、研究背景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方法已在欧美及亚洲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功能,多年来它在学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我国台湾,团体心理辅导已被普遍认为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许多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拟订适宜的团体辅导计划,以满足学生学业进步、环境适应、习惯养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txws5ga3i3xy6q955p40ne2d1fp33014a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