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修江县上丰乡老庄小学 王玲

我于2017年9月26日有幸参加了修水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组织的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此次培训由杨英英老师、钱跃进老师主讲,主要介绍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重点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二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三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简介。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针对以上内容,主要心得如下: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课程以事例和数据显示证明,我国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欠缺。中国现代法治社会建立,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其次,体现了中央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体现了贯彻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最后,彰显了中华文化特色,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历程

1、顶层设计,制度推进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2015年底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品德课程各个版本教材的主编会,提出了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将中小学德育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9月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开设《道德与法治》课。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负责任的守法公民是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及赋予教育的重任。

2、课程设计,因材施教

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道德研究所接受了教育部委托编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任务,由鲁杰先生担任总主编编写课程。

1

三、《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特点

《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课程体系中仍属综合课程。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学生法治素养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综合性。课程以道德和法治教育为核心和重点,融合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渗透与相互促进,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二是实践性。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

三是开放性。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评价不只关注学习结果,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四、《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内容

(一)内容安排主要特点

一是系统规划。遵循规律,分段实施,螺旋上升。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循序渐进。

二是教育内容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覆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

三是分散与集中结合。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在小学六上和初中八下设立法治教育专册。

(二)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研发、编写一套充分吸收十多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人类文化成果,有中国气派的教材,是教材的编写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教材编写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指导思想:

1、目的观。遵循教育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和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是

2

教材编写的根本方针。

2、任务观。促进小学生以品德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全面发展和法治素养的形成是教材要完成的根本任务。

3、道德观。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将道德教育置身于学生的生活场景中展开,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引导学生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过一种向上和向善的生活。

4、教材观。教材作为一种载体,要想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必须调适教材与学习者的关系,将单向的训导关系变为一种对话关系。 五、《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方法

(一)使用教材要把握儿童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三条主线,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两个融入。

(二)把握教材“活性因子”的特点,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范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激活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把握教材的对话性质,有效地组织好各种学习活动。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材观和新型的师生交往方式,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而且遵循了教育的最基本原则──尊重每一个人。教材对话应当是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四)联系当地学生的生活,灵活使用教材,进行适当地增、删、改。 教材反映的场景和事件更多只能体现教育的共性,不可能兼顾到全国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必须要注重开发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用好教材中的省略号、问号和空白,拓展教材内容。

道德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等标准来评价人们的言行,并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并发挥作用的,道德对人是一种“软约束”。法治以公平正义为原则,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它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对人是一种“硬约束”。

道德与法治任重而道远,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深刻的理解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希望今后能够经常开设此类课程分享及优秀公开课。最后感谢两位

3

老师带来的分享和经验介绍,以及建立共享QQ群,为大家搭建经验和交流平台,为大家今后的工作解疑答惑。今后我将课程学习知识运用与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国家道德与法治教育贡献自身力量。

4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修江县上丰乡老庄小学王玲我于2017年9月26日有幸参加了修水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组织的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此次培训由杨英英老师、钱跃进老师主讲,主要介绍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重点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二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三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tiwr6gd969y6ym8c7oz9pugm7qng700f2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