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耳和听觉 教案4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科学-下册-打印版

第三节 耳和听觉

教材分析:

本章节首先从总体上描述了人类怎样用身体感觉器官来感觉周围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环境,在介绍了声和光和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描述了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并介绍了人类如何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与现代社会的实际紧密联系。

本节节首先介绍了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教师必须先请学生观察耳结构挂图,且教师必须对耳各部分表一介绍说明,在讲听觉的形成时,教师要结合实物模型或挂历图,同时可配合流程图进行讲授。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失去听力的生活,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的去听力和人的痛苦,作为健康的人应关心和照顾他们,同时也应珍惜自己的健康。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是为了得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判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其次课本介绍了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通过演示实验对比最后得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这一内容可只作常识性介绍。解释音调最好办法是用音阶。音阶是由不同音调的声音组成。每个声音都有它自己的音调。所以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通过儿童和成年人、男人和女人说话时声音的对比,使学生对音调的高低有感性认识,可介绍音阶的频率和相对频率。对思考题可采用让学生讨论的方法,请学生作解释。学生通过阅读可知道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赫~2000赫。

在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时可结合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重点介绍它们的作用和危害。 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请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再回答问题,从实验中 归纳。区别响度与声强。

噪声讨论噪声的控制,研究材料的吸音性能。

这一节内容可先安排学生进行噪声污染的调查,调查后写出调查报告,相互交流,然后让学生查阅资料提出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可用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乐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听觉的形成、响度与声强的区别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塑料尺、木梳、鼓、小纸屑 课时安排:2课时

科学-下册-打印版

教学过程:

(一) 引言:人体的各种感觉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亲近周围的世界,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意

义。(播放一段美妙的配乐诗)

师:美妙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动人的语言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以上的信息我们都是通过声音来感受的,那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声音又是如何的?首先要了解一下听觉的器官耳耳的结构 (二)@新课

第三节

一、耳的结构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有了它,我们才能感受这充满着各种声音的有声世界。 探究活动:读图——耳的结构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耳分为哪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什么构成,三个部分各自有什么功能)完成课本11页1-16图。(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可在讲解完后再填图)

1、耳的结构

人的耳可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是惟一暴露在体外的部分,中耳和内耳位于颅骨内,受颅骨保护。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声音传入中耳的通道 中耳: 听小骨:把声音放大 鼓膜:随声波振动 鼓室:与咽鼓管相连 内耳 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出示耳模型,让学生认识各部分结构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认识,你认为耳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活动:学生猜想各部分的功能

教师知识准备: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人的肉眼都能看到,耳廓暴露在外,长耳廓有可用?(收集声波)老猪的招风耳,用手遮住耳廓声音听不清楚。外耳道是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皮肤上有细毛,皮脂腺,这些分泌物与脱落表皮混合在一起,形成耳垢。中耳是由鼓膜、鼓室、听小骨组成(结合模型)逐一:鼓膜是外耳与中耳的一层界膜,是椭圆形的,灰白色的薄膜,随着声波强弱产生不等的振动。鼓室是在鼓膜内的小室,内有三块听小骨,三块骨由关节相连,鼓膜产生的振动由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振动力量加大30倍),

耳和听觉

科学-下册-打印版

鼓室底部有一条咽鼓管与咽相通,当口张开或吞咽时,咽鼓管开放,空气由此进入。讨论:12页讨论2: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使鼓咽管张开,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不会震跛鼓膜)。内耳由三部分,其中耳蜗象个蜗牛壳,其内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音的刺激。 讨论:听觉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刚才的功能)

教师补充讲解听觉的形成:耳廓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传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伎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了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板书:

耳除了具有听觉的功能以外,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指出前庭和半规管的作用,里面有位觉感受器,能感受位置的变化)如:在乘车的时候,我们闭上眼睛也能感受到车速,转运方向。如果这些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如坐车等)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这就是我们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小结:耳不但能感受声音,也能感受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使人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便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会变得不敏感,为了改善听力,老人会佩带助听器,扩大声音,使他听清楚些,但有些人失去听力 (失聪)这时肯定是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到损伤

问: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猜测下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从听觉的过程可知,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均会引起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如耳膜破裂会造成失聪。因声波再也不能通过耳膜的振动传入内耳。造成耳膜破裂的原因有:患急性能耳炎没有及时诊治;因巨声或被打耳光形成耳膜的内外压力差,压破鼓膜,潜水过深等。所以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耳,使内外压力相等,防止压破鼓膜。另一种耳聋称为神经性耳聋,它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一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如有些小孩生病打连霉素后,导致听神经损伤,造成不可逆耳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用耳的卫生:打雷时应怎么办?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注意防止中耳炎(咽发炎时容易引起)

探究活动: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课本12页)

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来讨论,也可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的结论是: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判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想想这一实验结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 二、音调 响度 音色

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这种声音叫做乐音。乐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听音乐

科学-下册-打印版

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我们把天堂到的声音高低叫做音调。那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探究活动:实验

1、 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的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判别出它们发出声音

的差别吗?

2、 将一把直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尺伸了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

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同长度的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提示:看仔细,哪种情况振动得快?

这个实验可让每个学生自己做,一边做,一边体会,一边探究。最后可发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儿童说话时的音调一般比成年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赫到1100赫左右。人唱歌时,C调“1”的频率是262赫,D调“1”的频率是294赫。

实验:将音叉发出的声音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支示波器上,观察音叉不同频率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波形。这样可让学生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有感性的认识。

思考:不只蜜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也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请学生讨论,作出解释。学生通过阅读后面课文,可知道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看表格:人和一些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垢和次声的。频率大于20000赫的声波叫超声波,B超声波来检查人体内部各器官情况的。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到,但却能被一些动物听到。蝙蝠在飞翔时会发了超声波,来判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雷达就是利用相似的原理来确定目标的,不过它接收的不是超声波,而是无线电波。

思考:刚才有人提出疑问,男人的声音这么响,为什么音调反而低呢?声音响表明声音的响度大,响度与音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与声强是有区别的,声强表示客观声音的强弱)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高低。

探究活动:实验: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再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你能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一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

科学-下册-打印版

区别?

学生讨论结果: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程序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当然,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分贝的符号为Bb。下表列出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耳的感觉情况。

多种乐器合奏时,虽然按相同的曲谱同时进行。但我们仍能判别了笛子、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声音来。虽然它们发出同样的C调声调,即使两者响度相同,听者还是能很容易分辨出声音的差异来边说明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那就是音色。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纯音不存在音色,音色是对复合音而说的。不同的乐器音调与响度一样,但仍能区别就是因为音色上的差异,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声音按人对它的喜好感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乐音,另一类便是噪声。

三、噪声的污染

( 这一节内容可先安排学生进行噪声污染的调查,调查后写调出查报告,互相交流。然后让学生查阅资料提出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可用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作业。)

优美的乐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然而,有些声音却会令人感到烦躁不安,如飞机的轰鸣,马路上的嘈杂声等。我们把这些声音称为噪声。噪声也是相对而言的,在安静的图书馆里,说话声会妨碍他人阅读,也属于噪声。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以判定为噪声,这就有人的主观因素在内。

你知道噪声以对人们有哪此危害?

学生讨论,补充: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生理损害和心理损害两方面。人长期处于噪声过大的环境 ,生理上会引起听和损失,甚至引起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到在高分贝噪声下,可使人头昏,恶心。呕吐。噪声对人心理的损害主要是引起人心情烦躁,降低工效,分散注意力,妨碍睡眠等到,对脑力劳动者和高精密操作工为说,容易发生差错,他们的工作环境尤需安静。理想的工作场所是40分贝以下,最高不超过境60分贝。

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世界上许多 国家都通过立法颁布了噪声污染标准。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噪声应不超过85~90分贝。居民居住区。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

1、讨论: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耳和听觉 教案4

科学-下册-打印版第三节耳和听觉教材分析:本章节首先从总体上描述了人类怎样用身体感觉器官来感觉周围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环境,在介绍了声和光和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描述了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并介绍了人类如何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与现代社会的实际紧密联系。本节节首先介绍了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教师必须先请学生观察耳结构挂图,且教师必须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stg28fz66072ie1yi364bptb11x4w00mg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