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前三章:马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第二,规律是必然的联系 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1、一是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务的现象,而且还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左右 4、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关系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单选: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简答: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精心整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认识主体

第一,认识主体的含义。认识主体只能是人,不能是人以外的其他事物。一切认识现象都是属于人的,离开了人和人的实践根本就谈不上认识。

第二,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其次,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 再次,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主体的认识活动不能超越特定的历史时代) 最后,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第三,认识主体的结构。人分为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人类整体是最高层次的认识主体,它包括地球上的人类总体,既包括现在的人,也包括历史的人,还包括未来的人。

2.认识客体 第一,认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构成认识客体的内容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第二,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

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然而这种能动性受到

精心整理

客体的制约,表现为主体必须认识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改造活动才能获得成功。

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一,这一概括揭示了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根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是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第二,这一概括揭示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 第三,这一概括揭示了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旧唯物主义论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认识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辩证唯物论把实践观引进到认识论中来,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个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4.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

精心整理

对稳定的认识。

5. 第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6.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7.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第二,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实践中,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运动,也就是人们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过程。

8.

9.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0. 认识的这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 11. 第一,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2. 第二,只有经过这一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13.

14.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15.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先是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简言之,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6. 1.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简答) 17. 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首先,从客体方面来考察。其一,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其三,人的认识必然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18. 其次,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19. 2.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的内涵(简答)

20. 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所以

精心整理

认识的有限性和认识的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人的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这就是认识运动发展的总规律。

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属性 1.真理和谬误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简答)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真理与谬误是相互排斥的,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这在一定范围具有绝对意义。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否定的,否定了真理必然导致谬误,否定谬误才可能到达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理和谬误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真理的属性 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都是具体的、客观的;抽象的、主观的真理根本不存在。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用“绝对真理”这个概念表明真理具有绝对性。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具有相对性,通常用“相对真理”这个概念表明真理具有相对性。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

精心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前三章:马哲)

第一,规律是本质的联系第二,规律是必然的联系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②意识的能动作用1、一是能动作用的表现: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务的现象,而且还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sm4n0b07s862m61dk4v721et5ixw1005k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