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国民生产总值与收入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目录

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民收入情况 ................................................ 1 二、指标数据与模型 ................................................................................ 2

衡量国民收入的指标选择及相关数据 ............................................. 2 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选择及相关数据 ............................. 3 三、实证分析............................................................................................. 4

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探究 ..................................... 4 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关系探究 ............. 6 四、结果解释与结论 ................................................................................ 8 参考文献 ..................................................................................................... 8

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民收入情况

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近两年的增长速度更是在9%以上[1]。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预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会以每年超过6%的增长率增长。在相对比较高的GDP增长率的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这都将导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持续。

从产业结构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国民经济贡献率总共为56.2%,第三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为43.2%,可见我国的经济贡献率中,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证明我国国民经济贡献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效率较低,属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2]。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以高成本高代价的方式换取经济的发展。从统计数据可见,我国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落后,处于转型的过程中,之前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投资,较高的投资率会促进经济体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率近十年均超过9%,在产业转型上还是比较具有希望的。

经济发展虽然快,但是这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城镇登记失业率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有所下降,我国对就业的拉动关系,也就是就业弹性,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仅为0.1,即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约为0.02个百分点。通常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就业弹性在0.3到0.4之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明显过低,反映出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成熟,并且职位市场需求接近饱和,供大于求。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和教育的改革,人才有局部集中性,这也是就业弹性比较地的一个可能原因。

4.44.34.24.143.93.82011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城镇登记失业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国民收入的角度上看,从国际统计局资金流量表数据计算可得,2011年可支配收入总额285772.58亿元,占当年GDP的61%,2010年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43121.74亿元,占当年GDP的 60%,2009年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07302.37亿元,占当年GDP的61%,比2002年的65%均有下降。可见我国经济增长,但是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所占的份额并没有相应增加。因此国民收入分配公平性被

1

广泛讨论。

二、指标数据与模型

由于背景讨论的是2013年上半年的情况,时间区间为半年,为了计算的方便和数据获得的容易程度,此处选择的数据时间区间均为一年,在此假设时间区间大小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

衡量国民收入的指标选择及相关数据

国民收入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其中初次分配的分配客体是国民收入生产总额,而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后再进行的分配,这种续行分配具有复杂性。两种不同形式的分配, 具有不同的分配机制, 并会相应地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3]。

我国旧的经济体制下,分配主体就只有国家,但是经济体制改革后,分配主体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分配主体组成多元化的局面。粗略地划分,分配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和劳动者,两者构成了初次分配的分配主体。再分配的分配主体则比较复杂,包括国家、企业、劳动者和非经济单位等,再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相对于初次分配程度较小,在此不作详细讨论。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用于衡量国民收入的指标通常有国家经济核算中资金流量表的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总收入。由经济学原理可得,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总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由此可以看出,总收入包含了无法支配的部分,这部分虽然是收入,但不应该计入衡量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关系的指标中。而资金流量表中的可支配收入指标反映的是当年的资金流量中可支配收入所占的份额,其中包括可本年度的可支配收入,也可能包括其他年度的可支配收入,不贴合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因此选择使用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口的乘积近似替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以此作为衡量指标。其中计算公式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口数。 同时,除了需要关注国民人居可支配收入的总额,还需要关注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和国民经济水平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也是衡量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重要方面。为了计算方便,采用年度增长率,计算公式为:(当年指标-上年指标)/上年指标。

2002-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8472.2 2002 7702.8 21809.8 19109.4 17174.7 15780.8 13785.8 11759.5 10493.0 9421.6 2

国民生产总值与收入报告

目录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民收入情况................................................1二、指标数据与模型................................................................................2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sm2e4jvmy5zpak1bu6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