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进水与培水

根据天气条件或潮水情况,在放苗前7~15天内,注水80厘米,注水时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然后进行消毒。(详见问题11、如何进行池底消毒?)

根据水温状况,消毒后3~5天即可进行施肥培藻。根据池塘底部土壤性质和注水后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肥水,如氨基酸肽、绿水肥、益藻肥水王、肥水利生素等。使水色呈黄绿色或褐绿色,池水透明度约30厘米。根据虾池底质的肥瘦来灵活掌握施肥量。 周围池塘发病时,最好不要进水,确需进水时应该注意消毒处理,并静置15天以上方可使用。 (三)、放苗

经过消毒的池塘,放苗前一定要先进行试水,确保池塘水体中消毒剂的药效已经消失,方可放苗。试水时,在池塘中用小网箱或鱼篓放上几条健康的试水鱼虾,仔细观察,如果这些试水鱼虾活跃健康,无中毒现象,就可以放苗。如果试水鱼虾在小网箱或鱼篓中行动异常,烦躁不安,或出现中毒症状,说明池中药性未尽,不能放苗,应泼洒有机解毒威(每瓶2亩)后24小时再做试验。

南美白对虾育苗是在高盐度的海水环境中进行的,育苗时海水密度为 1.02左右,要在滩涂和淡水池塘中养殖,必须经过淡化才能进行放养。淡化可在虾苗未出池前进行,也可淡化到一定盐度后将虾苗运输到养殖场水泥池或池塘中继续淡化培育后再进行放养。

淡化是个逐步降盐和强化培育的过程,为时不能太短,要求在15天左右。在保持水环境稳定和加强投饵管理的前提下,可采用前小后大的不等幅降盐方法,前期降盐日降幅应在2格以内。为了提高放养成活率和幼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商品虾养殖之前,最好进行幼虾的中间培育,即将经驯化后的虾苗培育至体长3厘米左右,水体盐度约为0度时,即可进行幼虾放养。

选择好天气放养幼虾。池水温度在22℃以上,具体放养密度还应根据虾池条件、养殖方法和养殖技术而定。要求虾苗体质健壮,体表光洁,规格匀称,游泳活泼。 注意事项:

① 应选择适宜的时间放苗,最好在晴天上午10点前后或傍晚时放苗,雨天和烈日的中午不宜放苗。 ② 放养苗种的规格应大小均匀,且每个虾池应一次放足虾苗,以免以后出现“公孙虾”,影响生产效益。 ③ 放养密度要合理,不能太高太低,做到科学放养,放养密度一般为3~5万尾/亩。

④ 选择适宜的放苗地点,虾苗应在上风处投放,同时注意水体温差不宜超过±3℃,故放苗时应把整袋的虾苗先浸泡在虾池中30分钟左右,待袋内水温与池水水温大体相同时才放苗。

⑤ 为防止运输和过塘应激,提高成活率,放苗时可按每包两亩泼洒草本应激灵和解毒高稳C。

中造虾养殖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历年来中造虾放苗时间在高温天气、生长快,周期相对短,90天左右收虾,但是由于气温高,池底有机质容易腐烂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有害细菌的繁殖加快,因此中造虾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病原入侵的控制

我们公司所提倡的可控健康养殖理念:一种、二料、三管,也就是说的\苗不好不养虾,料不好虾不大,管不好风险大\。病源从哪里来?是从土(池底)水(有害水源)苗(带病毒)中来。因此在选择好水源和虾苗(一代进口苗),池底消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烈日下曝晒。2、十五天后进水10cm再用鱼虾安500克/亩消毒杀菌。3、四天后进水1米,再用鱼虾安300克/亩消毒水体,两天后肥水放苗。

二、培养优良水色,避免池底发臭

中造虾由于气温高,池底有机质容易腐烂发臭,肥水时应用氨基酸+肥水利生素肥水。千万不能用米糠、鱼粉和未经过发酵处理的有机肥(如鸡粪)肥水,因为用这些肥水会有大量的残渣沉入池底最容易腐烂发臭。 三、避免池底缺氧

因为气温高,池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繁殖加快,池底有机物腐烂也快,这样子池塘有机质耗氧和生物耗氧会增大,应多开氧机,每逢刮风下

雨可用过氧化钙+增氧底毒清,强壳增加池底溶氧。 四、倒藻的预防和处理

因气温高,且下雨天多,经常会遇到水色变清的情况,多开增氧机和定期用钙镁活力源可有效的预防倒藻,倒藻后可先用铁链拉动池底,再用氨基酸肽+肥水利生素肥水。

五、预防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引起死底

因气温高,对虾的粪便和残饵会容易腐烂,引起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应定期使用解毒净底王+池底解毒丹改底,同时用氨基酸肽+高浓爽水芽孢定期的培藻保水。

8月水产疾病预测鱼虾塘反底

养殖中后期,由于残饵粪便污染,藻相菌相变化,有益藻类菌类种群消亡等等原因致使池塘养殖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若遇到天气突变或刮网捕捞等,往往会使池塘底部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增加,剧烈耗氧,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物质急剧升高。造成鱼虾急性缺氧,甚至中毒死亡。防控方法是:对虾喂到二号料稳定(鱼养了4~5个月时间)后进行解毒改底的同时补充有益活菌(解毒净底王1包3亩+EM原液1瓶1.5亩)。之后每隔20~30天这样处理即可有效防止出现反底。如果已经出现反底大量鱼虾浮头时首先大量换水(换水量:鱼50~70%,虾10~20%)。然后泼洒氧立方(1瓶2亩)+过氧化钙(1包3亩)+解毒丹(1包2亩)。 对虾软壳

养殖中后期,如果池塘缺钙,水体硬度偏低,当对虾蜕壳时就会出现软壳、抽筋现象。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对虾生长缓慢,容易发病。养殖时注意pH的日变化对防控软壳很重要。即是检查每天早中晚pH的差值。如果pH一天相差过大(大于0.5)就要泼洒钙镁活力源(1包3亩)、过氧化钙(1包3亩)等补钙强壳,稳定水质。 蓝藻过多

多年养殖的池塘,池底土里含有大量过剩的氮营养。若遇水温升高蓝藻就会生长起来。防控蓝藻最根本的还是要控制富余的氮营养。若池水中有大量绿藻可以通过补充磷肥,调整水体氮磷比,促使绿藻大量生长从而抑制蓝藻的繁殖,这是生物抑制的方法,相对比较安全,对鱼虾也没有刺激,只是水会变浓,在闷热的晚上要注意防缺氧。但如果水中蓝藻过多,而绿藻不多,那这种方法就会导致蓝藻更疯狂的生长。此时只能杀掉蓝藻,随后再换水,补菌调水。一般常用杀蓝藻的药物有:硫酸铜(含水越低效果越好,400~800克1亩,一般养鱼常用),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的才有效果,50~200克1亩,一般对虾或细鳞无鳞鱼常用)。要注意的是:一般丝状蓝藻(颤藻等)要比颗粒状蓝藻(微囊藻等)更难杀灭(两者通过肉眼仔细观察即可区别),用药时要注意适当加量或者多次使用。另外杀藻会引起鱼虾应激和缺氧反应。所以一定要准备增氧剂、解毒抗应激药物以防不测。 亚硝酸过高

亚硝酸污染是现今水产养殖也的一大头痛问题。亚硝酸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饲料氮源污染同时养殖水体的缺氧。所以要处理亚硝酸就要从很多方面来解决:一是饲喂管理上要注意料量的合理控制,切忌过多投喂,同时拌喂EM原液用以帮助更进一步的消化,从肠胃开始分解减少亚硝酸的产生;二是每7~10天泼洒爽水芽孢(1包3~4亩)+EM原液(1瓶2亩),平常经常补充有益菌,可及时分解掉水中污物。三是每20~30天干撒解毒净底王(1包3亩)或解毒丹(1包2亩)或增氧底毒清(1包2亩)等改底解毒,防止池塘底部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过多。四是中后期注意干撒过氧化钙(1包3亩)或恒氧(1包2亩)或氧立得(1包2亩)或氧立方(1瓶2亩)等增加水体溶氧,氧化有机质,减少有毒物质产生。 □ 服务公司 王 维

高温季节下的罗非鱼养殖

水质调控技术

6-10月份,雷雨较多,天气不稳定,常出现闷热天气,易发生缺氧泛塘,为鱼类病害的易发和高发期,因此养殖户要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疾病,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及早防治。要密切注意鱼塘水质的变化,及时的做好水质调控。

水质调节的主要方法是换水,一定要保持水质的稳定性,要少量多次,以减少鱼体对环境突变的应激反应。除了换水外,常用的水质调节剂有:明矾、氧化铝、碱性氯化铝(以上三种是用来澄清浑浊的水质)、生石灰(碳酸钙)、微生物制剂、沸石粉等。

在粤西地区,罗非鱼是主要养殖鱼类,一般到养殖中后期,水体容易变黑,溶解氧降低,其主要原因有:1、在高温季节里,如果水位过深,而水体交换能力不够,致使水体出现分层现象,底层水严重缺氧,藻类夜间下沉后,次日很难再浮到水体表层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是水体溶氧的重要来源,随着藻类的减少,水体中的溶解氧也跟着降低;2、随着饲料投喂量的加大,粪便、残饵等越集越多,由于底层水溶解氧不够,得不到充分的氧化,而进行无氧分解并发黑,从而影响水质。 常用的水质调控方法有以下几种:

1、降低水位至1.2米以下,使水体自动消除分层现象,改善藻类的生态环境,从而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和自净能力,残饵、粪便等也会得到充分的有氧分解,加上适当的增氧搅水,水质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只要通过定期定量的换水,就可控制水质的营养化程度(或水体的透明度)。

2、如果水位超过1.5米,水体最好要有一定的流动性,且必须在中午12:00-15:00时开启增氧设施,以充分地搅动水体,消除分层现象。同时预防底泥黑化而加强换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天天换水,但换水量不易过大,以免影响水质的稳定。

3、添加微生物制剂。定期播撒微生物制剂(包括光合细菌、EM液等),使得水体中的藻相稳定,在使用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增氧设施。

□湛江公司 熊小东

对虾可控养殖模式 (三)--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常规管理程

(四)、日常饲养管理 1、投料管理

科学管理能有效降低饵料系数。

⑴ 培养丰富的天然饵料 放养早期虾苗主要以池塘浮游生物为饵料,同时辅以少量0号料,半个月后再投喂1号料,建议肥水养虾。 ⑵ 少量多餐 每日6餐,每日6餐比每日1~2餐生长得快;每日至少投喂4餐,白天投喂全日总量的65%~75%,夜晚投喂全日总量的25%~35%。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及虾类活动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 ⑶ 定时定点投喂。

⑷ 酌情饥饿控食 每周停喂一天、天气变化、蜕壳期和水质、底质异常时不投喂。 ⑸ 选择优质饲料。 2、水质调节

放养初期,水深控制在80厘米左右,放养10天后开始逐步加水,30天后水位达到150厘米。饲养期间,如有条件,隔一星期换一次水,换水量控制在3%~5%,尽量换去底层水,保持水质清新。适当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池塘水质。尤其在放苗初期,若养殖水体硬度较低,可适量投放熟石灰。养殖后期由于水温高,摄食旺盛、排泄多、水质易变,要增加换水次数和加大换水量,每周换水5%~20%。

养殖过程中通过检测和调整水化学指标:总硬度、总碱度、碳氮比、溶解氧,放置生物基等,来保持水体稳定;采用标粗暂养和越冬期盖大棚,增强了水体的可控性,对稳定水体也有一定意义;用1/5的水面设立蓄水池可大大降低进水风险。(参照问题4、为何3~6亩的小池塘成功率高?) 3、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早、晚、午夜巡塘,观察池塘水质变化和对虾的活动、蜕壳情况,及时开动增氧机,防止对虾缺氧浮头。通过捞网检查池虾的生长和摄食情况,以投料后1小时虾饱食率达到50%为基准调整投饵量。进排水时,检查排水罩网和进水过滤网是否完好,以防虾逃逸和野杂鱼等敌害进入养殖池塘。 做好塘头记录,内容包括:

① 池塘基本数据:虾池面积、放苗日期、数量、规格、来源。

② 当日情况:日期、天气、气温、水色、透明度、水温、水深、进水时间、排水时间、加水量、蓄水池水位。 ③ 对虾活动情况、病原生物检查记录、防病措施、用药情况。

④ 摄食情况:投饵次数及时间,饲料来源,体长,尾数,估计塘内存虾数。 ⑤ 水质底质分析记录:氨氮、亚硝酸盐、pH值、盐度、溶氧等。

无特定病原(SPF)南美白对虾

由来

第一批无特定病原的南美白对虾,在1989年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的Don Lightner博士,无意中自墨西哥(Sinaloa, Mexico)的商业虾苗场取得,总共15,000尾。这些虾苗经过检疫确定不带任何已知会感染对虾的病原。之后,Lightner博士将其中10,000尾转交给夏威夷州的海洋研究所(OI, Oceanic Institute),在此养成亲虾、交配、产出SPF的后代。 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s)的必要条件 1、病原必须容易诊断 2、病原可由养殖设施中驱除 3、病原对养虾事业具显著的威胁性 养虾业的特定病原

至目前为止,经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文简称OIE)认可的对虾特定病原包括9种病毒(Virus),1种细菌(Prokaryote)及3种原生动物(Protozoa) 。 ?病毒

- 桃拉病毒(TSV)

-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 黄头病毒/鳃部相关病毒(YHV/GAV) -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 对虾杆状病毒(BP) -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 - 肝胰脏小病毒(HPV) - 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 - 毛利病毒(MoV) ?细菌

肝胰脏坏死亡(NHP) ?原生动物

-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 - 单孢子虫(Haplosporidia) - 簇虫(Gregarines)

开发无特定病原的白虾种源步骤如下:

1、自野外收集虾的样品,送到初级隔离及检疫中心(Primary quarantine center),诊断是否感染特定病原。如果答案是〝+〞,也就是说已感染特定病原,则全数当场销毁;如果答案是〝-〞,再经过几次检测确认不带特定病原之后,将对虾移至二级隔离及检疫中心(Secondary quarantine center)。

2、在二级隔离及检疫中心将虾养成亲虾,并生产第一代(F1)的无特定病原虾的候选种(Candidate)。如果F1子代经过诊断未感染特定病原,再经过几次检测确认不带特定病原之后,移至核心育种中心(Nucleus breeding center, NBC),做为种源(Germplasm). 3、保留在NBC的种源虾可称为SPF,一旦离开NBC,即使不带特定病原,不再称为SPF。如果SPF虾移到具中等生物安全的设施(Medium biosecurity facility),则新名称叫高健康性虾(High health shrimp);如果SPF虾移到具低等生物安全的设施( 如室外养成池),则该批虾即不是SPF

也不是高健康性(HH)。 无特定病原的白对虾的特性

1、SPF对虾不感染特定病原,但不表示完全不感染特定病原外的病原。

2、SPF不具遗传性,也就是说SPF对虾的后代不能称之SPF,除非在高度生物安全系统设施内生产者。 3、SPF对虾不具有抗病毒特性,除非经过特殊选育(Selective breeding)。

4、SPF或高健康性虾苗在养成池内,无法担保不被病毒感染。但根据非正式统计,显示放养SPF家系虾苗较非SPF家系虾苗的养成的成功率相差50倍。

5、业者在选购所谓SPF对虾时必须知道: a.供应者所采用的特定病原为那几种? b.病原的诊断及检测方法?

c.最近一次检疫为何时?由何单位负责? d.供应者的育种设施有无虾病纪录?

E.SPF对虾的出售必须附带提供最近检疫的报告及官方的证书

9月主要病害预测及处理

建议

9月高温多雨,闷热气压低,水质环境难以保持,病菌容易大量繁殖,是水产养殖又一发病高峰期。常见的病害问题主要有:鱼类出血病,肠炎,对虾褐斑,亚硝酸急性中毒,倒藻,等等。

1、出血病:9月水质变化大,尤其是鱼类养殖出现水浑、水黑时,寄生虫、致病菌就会大量生长,感染鱼体,导致出血病的暴发。平时可以通过内服三黄粉、青蒿末,同时及时调水补菌来预防;当出现病症时可先用敌百虫(尽量选用质量好的厂家的,质量越好毒副作用越少)100~150克1亩+辛硫磷50~100克1亩杀虫,次日用强氯精200~300克1亩或二氧化氯150~300克1亩消毒杀菌,2日后换水,严重者换水后再杀虫消毒一次。3日后用解毒净底王(1包3亩)+EM原液(1瓶1.5亩)改底补菌。注意:若是细鳞鱼、无鳞鱼或对上述杀虫药物敏感的鱼类,可以使用阿维菌素和较为温和的消毒药物如碘、苯扎溴胺等。

2、肠炎:9月蓝藻大量繁殖,鱼虾误食蓝藻死藻后容易引起慢性中毒导致肠炎发生。平时可泼洒EM原液1瓶1.5亩或靓水保净水解毒。同时内服EN原液1瓶100斤料和人参多糖1包120斤料诱食助消化。若有慢料发生时可内服庆大霉素0.5克1公斤料,同时注意调水。 3、对虾褐斑、亚硝酸急性中毒:9月高温闷热气压低,对虾养殖中后期若不注意补充底氧,就很容易引起亚硝酸突升,导致对虾急性中毒,而此时对虾也常会出现褐斑症状。我们要做的是平时注意改底补菌,闷热无风天气注意干撒恒氧1包1.5亩增加底氧。若有褐斑出现时,可用臭氧片1瓶2亩+过氧化钙1包2亩改底除菌补钙强壳,随后泼洒EM原液补菌调水;若遇到亚硝酸突升急性中毒时可先用解毒丹1包1亩+过氧化钙1包2亩增氧解毒,接着泼洒高铁酸钾1公斤1亩降解过高的亚硝酸,短时间缓解池水毒性,随后再按照上期方法处理剩余的亚硝酸。

4、倒藻:高温天气,藻类生长旺盛,容易导致过剩生长,接着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俗称“倒藻”。倒藻往往引起鱼虾严重缺氧浮头,若是蓝藻过多的池塘还会导致蓝藻中毒。是非常严重的水质问题。平时定期使用钙镁活力源+EM原液或爽水芽孢来净化水质稳定藻相,便可有效防止倒藻。若已经出现藻类大量死亡,就要马上换水,不过换水量不能太大,可控制在5~15%左右。换完后泼洒氨基酸或绿水肥+EM原液重新培养新藻、调节水质。

□ 服务公司 王维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常规管理程序(连

载四)

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二)、进水与培水根据天气条件或潮水情况,在放苗前7~15天内,注水80厘米,注水时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然后进行消毒。(详见问题11、如何进行池底消毒?)根据水温状况,消毒后3~5天即可进行施肥培藻。根据池塘底部土壤性质和注水后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肥水,如氨基酸肽、绿水肥、益藻肥水王、肥水利生素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qo5g8arf2570pk9t1s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