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连续降大暴雨,雨水夹杂各种污物与病菌入侵池塘中,对虾塘危害较大,若处理不妥会引起暴发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就有关注意事项供参考,以减少损失。 虾塘管理:

一、先杀菌,把有害的细菌杀死。减少虾病威胁,在杀菌时应选择杀菌强,而且对池塘的藻类有保护作用的二氧化氯,因藻类是池塘水氧气来源的主要物质。在施用二氧化氯时必须严格按说明使用,不能贪图方便或马虎对待,否则会造成人体伤害事故或降低药效,不能发挥应有效果。对虾病得不到有效防治作用,损失就更大了。

二、施放有益菌:使池塘水体有益菌成优势。由于暴雨夹杂各种有害细菌侵袭,池塘水经杀菌后的第四天应立即施一些质量较好的三联噬菌王,这些菌的特点是专门吞噬有害的弧菌,能连续施用2-3次效果更佳。

三、暴雨后短期内应减少或停止饲料的投喂。因暴雨期间虾都有厌食的情况,若不减少饲料投喂,造成塘底残饵日渐积多。在天气转好,气温升高时,残存饲料与暴雨水流入的杂物一齐作用发酵,产生的硫化氢与氨氮相互应激,造成发病甚至死亡。

四、及时施放底质改良剂,稳定水体减少应激。由于暴雨的影响,池塘水对虾会产生各种物理与生物应激作用。在对池塘水进行杀菌后应立即施放带有增氧性能的底质改良剂。因底质改良剂的滑石粉有很多微孔,对降解与吸附水体的悬浮物有较大作用,能使水质清爽,减少虾病应激有良好作用。 鱼塘管理:

一、在暴雨其间漫基逃走鱼的池塘,应及时进行拉网,检查池塘各种鱼的存塘量多少而决定是否清塘或补放各种鱼种,挽救损失。 二、要及时杀菌及杀虫。因暴雨的影响,池塘各种微生物大量增加。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暴雨后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大多数池塘都引发暴发性的出血病,特 别是没有注射疫苗的草鱼更为严重。所以先杀虫,后杀菌,以免因寄生虫咬伤鳃丝或皮肤,让细菌趁机入侵。杀虫的药物可选用水产用敌百虫,按说明使用均可。杀菌的药物可选用强氯精或氯净片,因这些药物含氯较高,一般都在30%以上或50%,其杀菌力较强。 三、草鱼要及时注射疫苗。注射疫苗是减少鱼病发生、提高成活率的有力措施,也是绿色环保的有力举措,注射疫苗后鱼体能产生抗体,抵御病毒与细菌感染,也是降低养鱼成本的最好方法。用药物防治成本重、效果差、也不环保。

南美白对虾生长发育阶段特点

及质量监控

863基地的南美白对虾种苗是从幼体开始每个阶段进行严格质量监控,筛选出的虾苗个体粗壮、肌肉饱满,游泳活跃,无病菌携带,体表光洁,无畸形和损伤,养殖时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养殖成本少的特点。

南美白对虾的发育具有多幼体阶段的特点。从卵孵化出来后,要经过无节幼体(6期)、蚤状幼体(3期)、糠虾幼体(3期)和仔虾四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每期蜕皮1次。当天孵化出无节幼体后,质检部门首先对其进行检测,选出优质的幼体,再投入生产。其后每个幼体阶段都会进行观测及水质细菌分析。

无节幼体共分为6期(N1-N6),每期蜕皮一次,可根据尾棘对数和刚毛的数目变化来鉴别。其特点是体不分节,只有3对附肢,尚无完整口器,不摄食,依靠自身的卵黄来维持生命活动,趋光性强(附图1为N2)。放养时,应该选择游泳迅速,趋光性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刚毛、附肢、尾棘发育正常,无损伤,尾棘直,粗壮的幼体方为优质幼体。

不到两天时间,无节幼体就变态到蚤状幼体,蚤状幼体分为3期(Z1-Z3),每天1期。进入蚤状期之后,幼体体分节,具头胸甲,具完整口器和消化器官,开始摄食,趋光性强,附肢7对(图2为Z1)。3天之后,蚤状幼体 变态发育成糠虾幼体,糠虾幼体亦分3期(M1-M3),躯体分节更加明显,腹部附肢刚开始发育,因而头重脚轻。主要特点是常在水底中层呈“倒立”状态,可在水中看见其倒游(图3为M2)。经过3天后,幼体从糠虾阶段发育到仔虾阶段,其构造基本与成虾相似。到仔虾阶段后(图4),不是以蜕皮次数分期,而是以天数来分期,如仔虾第4期为P4。

大约到P4-P5后,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虾苗个体粗壮,摄食好,无病毒携带,无体表寄生物,畸形和损伤小于5%,平均体长达到0.5cm,细菌不超标,方可进行调苗;待平均体长达到0.8cm以上,方可出大苗,放养到池塘。

天气高温时注意虾病抬头

随着气温的逐步走高,南美白对虾病有所抬头,特别是五月初放苗的一些养殖户,在对虾长到4-5公分左右,开始出现浮头,食欲下降,病虾表现症状为:虾体特别是游泳足、步足和尾柄呈微红色,肠胃半空,在对虾体的病毒检测中发现有明显的白斑病毒。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经过多年养殖,苗种、池塘、水体都可能存在白斑病毒,加上养殖户为了提早上市,放苗过早,导致幼虾长期处于低水温环境下生长,使对虾抗病力、免疫力减弱,同时由于出梅后的天气突然升温,导致对虾生活因子突变,虾体抗病能力也会下降,使对虾开始发病。

具体的防治措施有三点,一是注意发病虾的隔离,禁止在工具和水体上与健康虾混用,同时及时捞出死虾,减少因死虾引起的底质和水体的污染;二是进行水体和池底改善,增强虾体抗病能力,水体可以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噬菌蛭弧菌等有益菌改善水体,死虾容易引起底质变坏,适当选择品牌好的底质改良剂,进行底改;三是适当地减少投饵量,以减少水体负担,控制对虾的摄入量,延缓对虾脱壳,也可以减少对虾发病数量。同时建议养殖户以后要把握放苗时间,一定要控制水温在22℃以上,并天气稳定时,开始放苗。

——摘自《中国水产门户网》

连载 对虾可控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常规管理程序

南美白对虾高效益养殖三要素是:一种、二料、三管。

高效益养殖三要素中的“管”是指对养殖环境(土质、水质)和投喂技术的管理。

养殖效益 =(苗种+饲料+养殖池塘和水源环境)× 管理 选择优质苗种、饲料往往比较容易做到,但掌握一套科学管理技术,却相对较难,因此科学管理技术中细节执行的好坏,决定了高效养殖的成败。 (一)、池塘底部土壤的处理

池塘水体的矿物组成很大程度上是池塘底部土壤矿物组成的反映;含有腐植质和粘土的土壤胶体组分是可溶性矿物营养素强有力的吸附剂,并支配着它们的可利用率;池塘土壤是分解有机物质和转化化学元素的微生物生存的介质;池塘土壤还是对虾饵料生物的来源。如果池塘是个茶壶,池塘底部土壤就是茶叶,只有好茶叶,才能泡出好茶水。同样,想拥有一塘好水,处理好池塘底部土壤是关键。 1、晒塘

晒塘的目的是提高池塘底部土壤的氧化程度,一方面是提高底部土壤与水体的营养物质交换能力,从而提高水的肥度;另一个方面是延缓池塘底部土壤在养殖过程中的老化。对于新开挖的池塘,尽可能晒干晒透,以提高土壤的氧化态。而对于老池塘,由于池塘底部土壤中存在着前一造遗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应该尽可能通过土壤微生物进行分解。因此,在第一次晒干晒透之后,必须进行翻耕,一般翻耕深度为10~15厘米,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空气与土壤接触,以充分氧化分解有机质。同时让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以提供微生物繁殖所需要的水分。 2、碱化 对虾养殖池塘中,总碱度和总硬度都必须在50毫克/升以上才能有足够的缓冲能力和保证对虾正常蜕壳,土壤pH值应维持在6.0~9.5之间,才能保证有足够溶解的二氧化碳提供给藻类生长。养殖过的池塘,可以通过水质分析方便地确定碱化的需要量。从未注水的新池塘,当土壤pH值<6.5并且水源碱度低时,一定要碱化池塘底部土壤。

新池塘碱化 用采样器从池塘底部取15厘米深处的土样,测定pH值,如果pH值低于7,就测定碱化需要量(取样和碱化需要量的测定的方法见《对虾可控养殖模式》附录1:(五))。按测定需要的剂量,将石灰均匀播撒在塘底,用中耕机或圆盘耙(不宜使用犁)翻耕10~15厘米深,将石灰混合到土壤中。

老池塘碱化 如果水体的总碱度鱼塘低于20毫克/升或虾塘低于50毫克/升,池塘必须取样测定碱化需要量。一口池塘石灰总需要量是根据池塘底部各个部位的几个土壤样品的平均需要量来计算的。可以通过目测将池底分为1米深以上和以下两个区域,施石灰时,深水区域用量是浅水区域的2~3倍。对于深度不足1米的池塘,将石灰均匀地播撒在整个池塘底部。当池塘土壤干燥到足可翻耕时,必须采用中耕机或圆盘耙将石灰混合到10~15厘米土壤表层中。石灰用量可根据土壤的pH值简单地测算。 生石灰使用过量会造成虾塘碱性较强,使氨氮毒性增大,造成磷缺乏,虾难养。

酸性硫酸盐池塘 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有很多池塘建造在红树林地带上,红树林地带土壤属于酸性硫酸盐土壤,由于酸性硫酸盐池塘的土壤酸性太强,直接使用石灰来处理很难达到调节酸碱度的目的,所以,这类池塘的处理应采取特别的方法。

酸性硫酸盐土壤的鉴定 可以通过干燥几天之后池塘土壤含硫量(>0.75%)或pH值(2~3)来鉴定。野外酸性硫酸盐土壤的鉴定方法

是:采用几克新鲜土壤与10%~30%的过氧化氢(H2O2)混合,反应大约10分钟后在土壤和过氧化氢混合物中放一片广谱pH试纸(0~6),将pH试纸的末端插入混合物的边缘,让液体沿着指示纸吸湿上来,如果指示纸颜色改变,pH值不大于3,该土壤就是酸性硫酸盐土壤,这种土壤有大量灰黄色斑点,排干水的地方土壤表层呈红色。 酸性硫酸盐土壤的碱化处理

步骤1、在干燥季节的早期,将塘底彻底干燥并翻耕。

步骤2、灌注咸淡水,经常测定水的pH值,水体pH值会从7~9降低到4以下,pH值稳定时,把池水排干。重复此过程直到pH值稳定在5以上。这常常需要三次以上排、灌循环。

步骤3、塘底改良的同时,必须除去周围岸坝的酸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将堤岸的顶部整平,沿着堤岸的边缘筑一条 小堤形成一个浅池,灌满咸淡水。当池塘排水干燥时,也将堤岸上小池的水排掉晒干,必要时重复进行。最后,清掉小堤, 在堤岸的顶部和边上按0.5~1.0公斤/平方米撒上石灰。

步骤4、排、灌循环一旦完成,塘底按30~40公斤/亩撒上石灰,再根据需要施肥,以促进浮游植物繁殖。 步骤5、为防止堤岸渗酸,要经常检测pH值,必要时进行碱化和铺膜护坡。 3、肥力调整与生物制剂处理

一般来说,池塘土壤参数与产量有如下关系:

土壤pH值<5.5或>8.5的池塘产量都低;高产量的池塘土壤pH值范围为6.5~7.5;一般产量的池塘土壤pH值范围为5.5~6.5和7.5~8.5。

低产量、一般产量、高产量的池塘土壤可利用磷浓度范围分别为低于30 毫克/升、30~60 毫克/升、大于60 毫克/升。 低产量、一般产量的池塘土壤可利用氮浓度范围分别为低于250 毫克/升、250~500 毫克/升。

土壤中有机质浓度低于0.5%或高于2.5%会导致鱼虾产量低。有机质含量低则藻类生长不旺盛,有机质含量高则会造成池塘底部土壤处于厌氧状态(变黑发臭);一般要求池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5%~1.5%之间,要求 产量更高时有机质含量应在1.5%~2.5%之间。

用水体中可利用有机碳(C)和可利用氮(N)的数据来计算碳氮(C:N)比。碳氮比小于5或大于15时池塘产量不高,碳氮比为5~10时可获得一般产量,碳氮比为10~15时可获得高产量。

生物改底 :培藻前先培育土壤有益菌群、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生长,以提高池塘土壤的生物活性和肥力,常用高浓爽水芽孢或EM原液300克/亩。(详见《对虾可控养殖模式》第11页四、土池可控养殖模式十大理念2、底质处理和问题11、如何进行池底消毒?)(待续)

广东水海产品出口量大幅增

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4月,广东水海产品出口4.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6%,价值1.4亿美元,增长59%。 水海产品出口量自今年2月份扭转了去年下降态势以来,已连续3个月实现增长,4月份创出2007年以来月度出口量新高。其中2月、3月和4月分别出口1万吨、1.2万吨和1.4万吨,增长15.2%、25.9%和40.4%。

1—4月,广东对香港出口水海产品2.7万吨,下降1.8%,占同期广东水海产品出口总量的58.5%;对澳门出口4569吨,微增0.3%。同期,对美国和东盟则分别出口8244吨和1593吨,大幅增长2.3倍和1.5倍。

1—4月,广东出口活鱼1.7万吨,下降7.3%,占广东水海产品出口总量的35.4%,为最大的出口品种。同期,其他主要水海产品出口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冻鱼及冻鱼片出口8184吨,增长1.9倍;冻虾仁2698吨,增长6.8倍;鲜、冻对虾出口1983吨,增长2.7倍。 广东水海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佛山、中山和深圳等地区,1—4月上述地区合计出口量占广东水海产品出口总量的50%。 ——摘自《中国水产门户网》

广东湛江市养殖鱼类加工产品出口止跌回升

今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外技术壁垒、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和购买力下降,湛江水产品出口形势非常严峻,然而,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的积极应对下,从今年4月起湛江淡水养殖鱼类加工产品的出口开始止跌回升,逆势远销海外市场。

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今年首季,湛江淡水养殖鱼类产品共出口7790吨,2813万美元,出口重量和货值同比分别减少59%和增加48%,环比分别减少86%和48%。而从今年4月起湛江淡水养殖鱼类产品出口开始逆势增长,该月共出口淡水养殖鱼类产品2495吨,90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45%,环比分别增长5%和11%,出口品种以罗非鱼为主,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七月鱼虾疾病预测

1、鱼类出血病:先泼洒辛硫磷1亩50毫升;次日再用鱼虾安(1包3亩)或强氯精(1亩150~200克)消毒;同时内服恩诺沙星和阿莫西林。

2、肠炎:平常每月内服EM原液(1瓶拌料100~150斤)3~5天可有效预防肠炎;病情严重时可内服庆大霉素。 3、海水鱼白点病:福尔马林全池泼洒(20公斤每亩1次),每3~4天用1次,连用3~4次。

4、天气闷热,注意夜间增氧:过氧化钙(1包3亩)或恒氧(1包1.5亩)+粗盐(1亩10斤)+小苏打(1亩3斤)。 5、亚硝酸高:先用氧立方(1瓶2亩),上午用硝化宝(1包1.5亩)和绿水肥(1包5亩)。晚上用恒氧或过氧化钙。

6、浊水:混合泼洒钙镁活力源(1包3亩)和绿水肥(1包4亩)调节水质。若分层严重的,先泼洒解毒净底王(1包3亩)+爽水芽孢(1包2亩),当晚泼洒颗粒氧;次日用绿水肥(1包3亩)和肥水EM(1桶4亩)追肥。

7、虾跳:pH高的泼洒解毒净底王(1包3亩)和EM原液(1瓶2亩),pH低的泼洒解毒净底王(1包3亩)和爽水芽孢(1包2亩);晚上用颗粒氧或过氧化钙预防缺氧。

8、对虾肌肉白浊:有亚硝酸的先处理亚硝酸。晚上泼洒过氧化钙(1包3亩)+草本应激灵(1包1.5亩)

9、甲壳溃疡:有亚硝酸的先处理亚硝酸。若天气不佳时可泼洒过氧化钙(1包2亩)+解毒丹(1包2亩)。内服人参多糖、氟苯尼考。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对虾养殖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亦不例外。而在多种对虾病毒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简称IHHNV)容易被忽略,因为IHHNV感染南美白对虾,不会导致死亡。但是实际上,IHHNV感染不容忽视,因为后果为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感染IHHNV的南美白对虾,畸形率高,个体成长差异性大,饵料效率差,商品价值低,产量偏低,整体养殖经济损失可能高达50%。 IHHNV的出现及分布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为世界养虾业主要病毒之一,在蓝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造成高达90%死亡率;而在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则引起矮小畸形症候群(Runt-deformity syndrome,简称RDS),成长缓慢且不齐,额角弯向一侧,第六腹节及尾扇变形或变小,造成高达50%的经济损失。

IHHNV自1981年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发生,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损失,据估计高达5 -10亿美元。IHHNV目前仍然普遍存在于拉丁美洲地区,为该地区养虾业的主要难题之一。

IHHNV何时侵入亚洲地区已经不可考,过去为害亚洲养虾业不大,但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的扩大,IHHNV所造成的病变和经济损失,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IHHNV病毒

1.是目前已知的对虾病毒中颗粒最小的一种。 2.属于单股DNA小病毒(ssDNA Parvovirus)。

3.病毒粒(Virion)直径约22 nm(奈米),无套膜(Nonenveloped),20面体(Icosahedron)对称的球状颗粒。

4.IHHNV感染对虾的部位,包括外胚层组织,如鳃、表皮、前后肠上皮细胞、神经索和神经节;以及中胚层器官,如造血组织、触角腺、性腺、淋巴器官、结缔组织和横纹肌。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5.一般虾苗场的消毒方式,可有效杀死IHHNV。

6.IHHNV对乙醚(Ether)有耐药性,在50%甘油(Glycerol)中保存在25 - 28℃下14天,仍然有感染性。 7.IHHNV在感染的病虾组织,保存在-20℃之下五年,- 80℃之下十年,仍然有感染性。 病征(针对南美白对虾) 1.矮小畸形为最明显病征。

2.额角弯曲或变形,触角鞭毛变皱,虾体表面粗糙或变形。 3.虾成长严重不均,畸形率和矮小率在30 - 90%之间。 传染途径

南美白对虾在感染IHHNV之后,有可能终身带原,并透过垂直传染途径感染子代,或透过食物链或互相残食或水体而引起水平感染,其中以吃食病虾的传染性最高。 带原性 IHHNV感染的南美白对虾,可能成为终身带原者。 最佳检测时期 南美白对虾任一生长期皆会受到IHHNV的感染,因此皆可以作为检测的对象。 因应之道

1.到目前为止IHHNV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

2.亲虾感染IHHNV,会严重影响幼体的产出率。必须严格筛选不带IHHNV的亲虾来育苗。 3.受精卵及幼体的消毒。

4.虾苗场的水源、桶具、设备、管道等的澈底消毒,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系统的设立及执行。 5.放养SPF虾苗,以及出苗前的IHHNV检验。

6.养殖环境的消毒、杀菌处理,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系统的设立及执行。放养不带IHHNV的虾苗,不保证在养殖过程中免于感染IHHNV。

连载 对虾可控养殖模式 (二)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常规管理

程序

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连续降大暴雨,雨水夹杂各种污物与病菌入侵池塘中,对虾塘危害较大,若处理不妥会引起暴发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就有关注意事项供参考,以减少损失。虾塘管理:一、先杀菌,把有害的细菌杀死。减少虾病威胁,在杀菌时应选择杀菌强,而且对池塘的藻类有保护作用的二氧化氯,因藻类是池塘水氧气来源的主要物质。在施用二氧化氯时必须严格按说明使用,不能贪图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qo5g8arf2570pk9t1s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