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出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第2节 内能

第2课时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 教学设计

【巩固复习】

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实验1:把一根粗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实验2:引导两名同学上讲台,演示两手互搓实验,发现手互搓后变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进行新课】

,.

知识点1 热量和热传递 1.热传递

改变物体的温度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那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哪些呢? 巡视,了解情况。

收集、整理并点评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办法:

①可以用锤子敲打铁丝;②用砂纸摩擦铁丝;③用开水烫;④点燃火柴加热; ⑤弯曲铁丝;等等

分类归纳,并说出分类依据:①②⑤外力做功;③④给它加热.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2.热量的概念

再想想,如何能使一杯开水的内能减少呢?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总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例题1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C选项正确.

知识点2 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冬天,我们感觉手很冷时,为了让手变得温暖,你通常有哪些做法?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在我们用气筒不断给自行车车胎打气的过程中,你能感觉气筒壁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观察实验:压缩点火仪

筒内空气的温度、内能有无变化?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问:(1)研究对象是什么?(2)为什么放入棉花?

(1)研究对象是空气,而不是棉花.(2)放入棉花的目的是利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

这个实验说明空气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

,.

实验。(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

观察后,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思考、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看法。

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阅读教材P9页《科学世界》——“地球的温室效应”短文。并思考“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我们有什么想法?

例题2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受到热 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 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 答案:C 例题3

如图所示的三幅图,它们共同反映了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点)

(1)——————————————————————————————————————————————————————; (2)——————————————————————————————————————————————————————. 答案:(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内能和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

生活中的物理:暖气片安装在什么位置好?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巩固复习】引导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 【新课引入】

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认识比热容

1.探究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回忆并思考,发表各自建议: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

小结:(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2.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有关——比热容 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引导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食用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

(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3)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沙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同上)

(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

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

(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人教出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教学反思:第2节内能第2课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二、过程与方法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osx51vmqb1emx02sb8q8qp2012imx011j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