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基因与人体性状第5课时同步教案沪教版.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章 第3节(第5课时)基因与人体性状

一、设计思路

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的稳定依赖于各系统功能的协调,而各系统功能的协调则依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与该个体的基因组以及发育环境有关。《生物的变异》是本章第3节第3课时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变异、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引起变异的原因,变异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看全班的集体照,认一认照片中的学生引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得出变异的概念;再由学生例举身边生物变异的事例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讨论引起变异的原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 p63“思考与讨论”麦粒的变异能否遗传,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能力;最后利用本节拓展视野中提供的和学生收集的资料,介绍我国运用杂交和转基因技术改变生物性状的实例,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变异及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②知道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③知道变异的意义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举例认识变异。

②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变异的原因。

③通过交流介绍我国在生物变异方面取得的成就,知道人类利用生物变异为自身服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我国在生物变异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及其应用。 难点: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及其应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的制作

学生准备:收集我国运用生物变异为自身服务的视频资料(袁隆平—杂交稻之父、太空育种、转基因大豆、胎儿筛选等)、实物(如玉米、辣椒等的变异品种)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引入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用PPT演示引起学生兴趣,复习遗传现象,引出性状差异 出示全班的集体照和同卵双胞胎照片, 看照片找一或出示实物。 提问:相同处,为什么? 不同处, 找照片中人物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思考回答 1.变异 引出变异的概念 知道变异的概念 2.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其他生物有没有这种现象?举例说明. 归纳: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举例(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变异现象) 3.引起提问:生物存在遗传现象,但是子女与父变异的原因 母、甚至同卵双胞胎之间都有不像的地方,既存在变异,为什么?——引出变异的原因 (提示:遗传物质决定性状, 同卵双胞胎遗传物质相同,基因控制的个体发育和性状表现要通过细胞内外的环境条件起作分析、回答 (1)不可用)

遗传变异 (2)可遗传变异 归纳: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引起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有关。 由p63思考与讨论引出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 指导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 p63思考与讨论麦粒的变异能否遗传 (提示:根据假设,用控制变量法) 讲评学生的方案 引出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的概念。 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分析 4.变异对生物的影响及其利用 讲述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基因突变造成的变异绝大多数对生物不利,有引起的人类疾病有3360多种。这些疾病都是遗传病,所以要提倡优生等。 有些可遗传变异使得生物适应环境或有利人类的需要。 交流:我国运用生物变异为自身服务的事例(袁隆平—杂交稻之渗透生命教育 课前收集有关我国运用生物变异为自身服务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运用生物变异的资料。 父、太空育 种、转基因大豆、胎儿筛选等) 小结 1.什么是变异 2.变异是怎样产生的 3.变异能否遗传 4.研究变异的意义 第3节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都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基因与人体性状第5课时同步教案沪教版.doc

第2章第3节(第5课时)基因与人体性状一、设计思路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的稳定依赖于各系统功能的协调,而各系统功能的协调则依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与该个体的基因组以及发育环境有关。《生物的变异》是本章第3节第3课时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变异、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ob1z70hem3xy6q955p40ne2d1fp330147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